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评论

弘博网 2020-04-08 08:46

原标题:线上展览只是对线下展览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全国多地博物馆也陆续恢复开放,为略显灰暗的2020年带来一丝春日的生机。

然而,北京的各大博物馆为了防控疫情,仍旧处于闭馆状态,复工时间尚未可知,位于北京的 我们,也便仍旧是无(线下)展可看。尽管大家都格外期待能再次走入博物馆观展的那天,但值得庆幸与欣慰的是,还有这些线上展陪伴着我们。

那么,话不多说,马上开始今日份“说展”——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闭馆改造之前,我曾参观过原有展览,第一印象就是馆内环境设施陈旧,展览内容平淡无奇,整体参观感受偏沉闷。但是,新馆上线后,明亮的展厅灯光和更加丰富的展板设计等元素,推翻了原有的负面印象,也让我更愿意重新或者更加深入了解三星堆文明。

进入展厅,“文献中关于古蜀的记载”“蜀世系表”“三星堆与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对比图”等信息为我建构了一个“古蜀”的历史概念。而且,“三星堆综合馆平面导览图”罗列出参观指引、展览架构和参观路线,我相信,这对于每一位观众来说,是一份十分实用的参观指南。

“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分为四个单元,相较于以时间线为展览主线,该展览更侧重于展现三星堆文明中的四个重要方面,即古城、玉石、金器和古蜀人的智慧与精神。完整参观过后,我发现该展览最大的亮点就是将三星堆文明放置在成都平原、中国古代文明这样更广阔、更长远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中,进行讲述。与此同时,这也激发了未来有机会想实地再去参观一次三星堆博物馆的想法。

虽然这是手机端的数字展厅,但丝毫不影响电脑端的体验感,只不过除去那些指定展品的延伸介绍,想要对其他展品说明和展板文字进行放大观看时,会出现模糊不清的问题。另外,指定展品的延伸介绍内容也只是对说明牌文字的复制,缺少相关知识的补充,这样削弱了这一功能的意义。

上海博物馆

“遗我双鲤鱼——馆藏明代吴门书画家书札精品展”

“遗我双鲤鱼——馆藏明代吴门书画家书札精品展”是上海博物馆于2017年推出的展览,这类展览题材的内容其实很有趣,但从展示手段和方式来看并不简单,需要考虑如何将书札文字的内容进行系统化、通俗化的解读。虽然并未看过线下展览实际展出的情况,但线上展览的设置真的让人眼前一亮。

展览内容被分为两个版块,版块之间有很强的联系性。“见字如面”版块,选取了书札内容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并不是难以理解的古文文字提取,而是与我们现在的语言环境相结合,有些还带有口语化色彩,比如“催缴费”、“聚会竟然不叫我”、“放鸽子”等。关键词在界面中不断移动,给人强烈的点击欲望。每个关键词,对应一个书札,点击即可查看详情,除了可以查看藏品图,观看细节部分,还可以对照原文,读释文,甚至可以参与互动,用自己的家乡话读书札将录音上传。

如果在第一个版块仍然觉得不过瘾,对展览内容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把握,那么“云中谁寄锦书来”版块则将真个展览的主题内容串联了起来。该部分以明代吴门书画家代表文徵明为中心,构成了其与师友亲属的关系网,通过人际关系的整理,可以找到上一版块对应的书札,进而通过书札内容证实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

观看线上展览前,本以为内容框架会比较常规,按照书札内容进行分类解读,采用全景虚拟的方式进行展示,但这种线上展示的方式则完全打破了这种常规的模式,更好的结合技术与新媒体互动特性,对展览内容进行重新解读,展览的趣味性调动了观众的主动性,让人观看的时候能够集中注意力。那么,线上展览真的仅仅是线下展览的照搬吗?我想,上博这个展览或许能够给行业内些许启发。

广东省博物馆

“粤匠神工——广作家具特展”

该展览是线下展览的实景复原,是目前比较主流的线上展览形式。在展示内容上主要介绍了民间、宫廷不同风格的广式家具,以及广式家具的工艺和制作。

观展结束之后最直观的感受是图片的清晰度极高,许多场景、展品即使放大数倍,依旧不会失真,完全满足能满足对家具细部特征的欣赏。其次,因为展览中模拟了大量家居生活的实景,因此线上观展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一些在展厅中无法进入的场景,透过屏幕都能近距离观察,配合高清晰度,切实能体会到身临其境之感,在这点上效果很好。

高清的现场图片

可以“走进”观看的复原场景

此外,线上展览的文字说明量并不大,虽然图片清晰,可以保证现场的展览说明牌不失真。但是,因为操作上有时无法调整到固定角度,还是会造成大量文字无法阅读,这点上会显得有些遗憾。在鼠标操控的过程中,过于灵敏的反应,反而给观展造成了不变,自主操作的时候常常很难调整到想要的角度,反而不如点击工具栏中的上下箭头切换来的方便。

总体来说,如果只是出于简略了解、欣赏的目的观展,这个展览的体会还是不错的。

上海博物馆

“春信”(馆藏梅花文物主题展)

虽然春天了,还是没能走出家门,于是便想看一个与春天有关的展览,就在这个时候看到了上海博物馆的“春信”(馆藏梅花文物主题展)。与目前关注度更受到关注的虚拟观展不同的是,“春信”网上主题展并没有对应的实体线下展,而是上博每年新春之际推出的线上特辑,所采用的形式是主题页面+藏品图片。

展览分为六个单元,“梅近春早”、“冰魂艳魄”、“疏影暗香”、“松竹为友”、“折梅西洲”、“春色聊寄”。

点进各个单元,首先会看到对于单元内容的文字解读:

随后便是本单元中的“展品”,虽说是展品,实际上就是展品的高清图片展示:

尽管这样的主题展览在技术上并不能说是高难度,但是我在观展过程中,还是感受到了上博的用心,以及这种主题展的优势:

首先,展品的高清图片可以对展品进行不同角度的清晰展示,比如这个景德镇窑槟榔纹釉梅花式杯,点开后,可以从正面与底部两个角度,同时可以对喜爱的文物图片进行下载,方便之后不联网也可随时回看。

其次,不清楚这些展品是实际便在上博实地有所展出,还是也会展示出一些库房里的藏品,如果是后者,那么这样的形式,将给予库房里的藏品更多展示的机会。如果藏品只能放在库房里,无法为公众所欣赏,那么博物馆提供一条网上欣赏的途径,也是一件好事。

再次,虽然这样的“网页展览“比之3D虚拟展缺少了情景感,但是也让展览条理更为分明,观众在参观时,更能把握展览的脉络与线索。因此这样的主题展览,个人还是十分欢迎,希望今后多多益善!(这里也想吐槽一下,有的虚拟展厅,经常让人找不到参观路线……)

最后还想说的是,个人在欣赏”春信“展览时,十分喜爱画面与声音的配合,《梅花三弄》的音乐与展览主题、风格都十分切合。“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尽管远隔千里,“春信”仍旧能让人感受到江南无限春色。

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

“源·流:99件文物里的南京”

据了解,此次展览通过99件文物,探索南京这座城市与人的关系,以讲述一个不一样的南京。特别的展览思路以及朋友圈里的一个个好评也使我对此次展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正好借此次疫情宅家的机会,通过线上展览一饱眼福。

一番浏览后,内容自然不必多说,众多观众已在各社交媒体平台上纷纷给出了好评。因此,我的关注点更多落在了线上观展的体验方面。总体而言,此次线上展览给我的感受可以用两个词形容“自如”以及“模糊”。

“自如”在于整个线上观展的操作比较流畅,比如模拟真实行走的感觉、没有死板的路线卡点,可以自如地转身、倒退,整体移动方式具有很高的仿真性;同时,展览还了整个展览的3D建模,能够很清晰地了解到整个展览的布局和路线,对于很多在观展时喜欢描绘路线图的博物馆爱好者而言,可以说是非常具有实用功能的观展利器。当然,与展览氛围相配的背景音乐与语音导览也为展览加分不少。

“模糊”则体现在展览的观感方面。首先,此次线上展览的很多文字说明牌的清晰度都不是很高,需要仔细辨认;再者,展览画面中文物的排列展示也十分模糊,还常常出现重影的情况,纵然有一些重点展品有大图说明,但仍然存在分辨率不高的问题;此外,画面中严重的玻璃反光也影响了整体观感。

在接下来的线上展览建设上,希望南京市博物馆能在保留本身优点的同时,在清晰度、现场设施与技术的融合度等方面可以有更进一步的加强。

(图片来源于弘博网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