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2020对话1520:你好!拉斐尔,见画如面

2020,人们早已知是“拉斐尔年”——拉斐尔逝世500周年纪念。各地进行展览纪念,从米兰到乌尔比诺、伦敦到德累斯顿,华盛顿到俄罗斯圣彼得堡…… 然而3月5日刚在罗马开幕的拉斐尔纪念展,因疫情暂停。

暂时关闭不代表忘却。正如意大利主管博物馆的负责人安东尼奥·朗皮斯(Antonio Lampis)所说:“在这个艰难时刻,尽管我们的文化遗产可能暂时关闭,但重要的是记住,他们是跳动的心脏,象征着我们的身份”。在拉斐尔逝世500周年之际,“凤凰艺术”与拉斐尔进行一场特殊的对话。

他说,一副肖像的完成过程就是“如何通过绘画来表达人的性格,灵魂”过程。

创作中,所有集中于“人”的都是极困难,更何况要有“灵魂”,这甚至是不可能的。但他接近了,他是拉斐尔。

拉斐尔的画像技术常常被人看作是文艺复兴版的“美图秀秀”,自带柔光效果。这是拉斐尔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的特质来源于他的性格,有句话说,见字如面,而他,则是见画如面。

640

▲ 拉斐尔自画像

这是他的自画像,清秀俊朗,是的,他从来被看作是那个年代的“小鲜肉”,关键还是业务能力超强的偶像。如果这会夸他是一个偶像,他可能会说,自己还只是个迷弟,真正的偶像,还得是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

以下是“凤凰艺术”虚拟与拉斐尔的对话,也是2020与1520的对话:

(为了方便阅读,以下“凤凰艺术”简称"Q")

“时代的较量”

“他从未想要与众不同,他只想做得更好。受益于对前人的深入理解,他从中摸索出新的艺术道路,由此通向巅峰。”——艺术史学家克里斯托夫·特内斯

Q:能否讲述下您在佛罗伦萨的那场“大型的追星现场”: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掰头”?

拉斐尔:那是一场“世纪battle”。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放下手中的工程到现场观摩。我亲眼目睹了达·芬奇对“表情”的运用,以及米开朗基罗对“线条”的讲究。这些都给了我以后的创作不少启发。

例如,我在1505年创作的《金翅雀圣母》、《草地上的圣母》,以及1507年的《圣母子和施洗者圣约翰》,都是以圣母和婴孩耶稣、圣约翰组成的三角形为构图中心,背景则是一片田园风光。包括母亲与幼童的神态、位置皆具亲密呼应与均衡和谐的关系。这其实就是运用了达·芬奇构图原则。

Q:您第一次见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什么样的感觉?

拉斐尔:那是我来到佛罗伦萨的时期。

有一天,达·芬奇以朋友的名义让我看一幅画,它成为我最珍贵的记忆之一。没错,那副画就是《蒙娜丽莎》:一位散发着神秘气息的女子画像,无法用言语形容,是我此前从未见过的肖像。

Q:如今艺术史上有一个重要的时间点,1508年,也就是您和米开朗基罗竞争的那一年,能和我们分享下这期间你们的较量和最终的结局吗?

拉斐尔:我一直视米开朗基罗为学习对象,但我们似乎一直被外界看待成竞争对手的关系。

当时挖掘出来一个古典时期的雕塑《拉奥孔和儿子们》,拉奥孔缺个手臂。教皇组建了专家评审团,其中就是我和米开朗基罗牵头来做这事。我们呢,就对雕塑的这胳膊是弯是直,争论了好久。

最终评审团基本全站我这,最后手臂被修复成直的。有人说我击败了米开朗基罗,其实我并不喜欢这样的说法。

1

▲ 《拉奥孔和儿子们》,表现了特洛伊祭司拉奥孔与他的两个儿子被海蛇缠绕而死的情景。原手臂出土后得到复原,图为原手臂的雕像。

Q:有人评价您是一个“偷学者”?

拉斐尔:您是指我去偷看米开朗基罗的画吗?那算是我欠下的一笔债吧(笑)。当时,米开朗基罗生怕自己正在画的圣彼得大教堂天顶画被抄袭,特地封了起来。但我还是拿到了钥匙,最终看到作品。

后来,我在创作的《雅典学院》中添上了很重要的一笔,这部分内容是对米开朗基罗的一种致敬。

2

▲ 《雅典学院》

Q:您在《雅典学院》中将两位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头像换成了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是的。这是一次很有意思的创作。画面的中心位置,原本是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但我把他的脸画成了达·芬奇;单独坐在第一级台阶上的是赫拉克利特,我把他画成了米开朗基罗的脸。

我其实也在其中,喏,就是在位于画面右端底部的一群人物中,挤在一个小角落看向观众的那个,我旁边的那张脸我画的是我父亲。

两位大咖站C位,我在小角落,是一种谦卑,我一直向他们学习。这当中我也运用了我的透视法。

3

▲《雅典学院》中的柏拉图,脸的原型为达·芬奇

4

▲ 《雅典学院》中的赫拉克利特,脸的原型为米开朗基罗

5

▲ 《雅典学院》中右下角的观众,脸的原型为拉斐尔自己和他父亲

Q:您34岁以全款三千枚金币(约等于350万人民币)购入大别墅,35岁又在罗马全款买下一个葡萄园……有评论认为您在30多岁就实现了“财务自由”,您如何做到的?

拉斐尔: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工作,工作,工作。

我大多数时候分身乏术,要么是教皇要求,要么就是罗马和外地贵族要求定制画像,或者建造别墅、装饰陵墓等等……

就拿1515 前后那几年来说,利奥十世委托我负责管理罗马的古典时期的大理石遗迹,要现场勘查还要制定修复计划;另一边,银行家阿戈斯蒂诺 ·基吉的委托则占据了我剩余时间,他把法尔内西纳别墅的敞廊委托给我创作装饰画。

6

▲ 《红衣主教亚历山德罗·法尔内塞肖像》,拉斐尔描绘出主教工作的样子,偏移的眼神表现出红衣主教在写作构思时获得灵感并备受启发的表情。

其实,我大可不必这么忙,但现实的状况由不得我。建筑师布拉曼特于 1514 年去世前,曾举荐我为继任者;米开朗琪也离开罗马,好像也只能我来接手几乎所有的艺术工程了。

7

▲ 米开朗基罗

但庞大的工作量从来都吓不到我,而这就是我赢得教宗信任的方式。我怀着抱负和胆识迎接这份挑战,着手追求完美。

“一生所爱”

几百年来,欧洲各地流传着一句赞美女人的话:“象拉斐尔的圣母一样。”

Q:在您眼中,圣母是什么样的?

拉斐尔:当我还是婴孩时,我和父母住在公爵宫殿附近的一间简陋住宅里,家中保留着一幅美丽绝伦的圣母与圣子壁画像。画面里,画的是母亲抱着孩子的日常景象,沉浸于喜悦的时光。画里的母亲似乎完全不知道她即将遭遇苦涩的命运——当她孩子八岁时,她将离去。

这幅画是我父亲画的,这幅圣母像很美很美,没有一件艺术品的意义能与之相提并论。

8

▲ 拉斐尔家中圣母与圣子壁画像

Q:当你在画圣母像的时候,你的理解和追崇是什么?

拉斐尔:我凝视着伟大艺术家的作品,首先是我的心灵,接着是我的双手,之后也轮到它们来创造惊人奇迹了。

Q:能和我们分享下,关于您著名作品《西斯廷圣母》这件作品吗?

拉斐尔:这是我1514完成的作品。不同于过去对于圣母刻板形象的塑造,我在其中勾勒的圣母更温婉些,兼具女性所有美丽的特征。我想表现出圣母内在的神性和降临人间时,外在的人性特征。

神性,人性,二者不可分。类似的作品《金丝雀圣母》、《草地上的圣母》、《读书的圣母子》、《圣母子》、《椅中圣母》等。

9

▲ 《西斯廷圣母》

10

▲ 《椅中圣母》

11

▲ 《金丝雀圣母》

12

▲ 《草地上的圣母》

13

▲ 《布里奇沃特圣母》

Q:《年轻女子像(拉芙娜·莉娜)》、《披纱巾的少女》都被公认是佳作,您是如何做到的?

拉斐尔:我坦率地告诉您,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我不得不观察许多美丽的妇女,然后选出那最美的一个,作为我的模特儿。您一定会同意我的意见。由于选择模特儿是很困难的,因而我在创作时不得不求助于头脑中已形成的,或正在搜寻的理想美的形象,它是否就那样完美无缺,我不知道,但我努力使其达到完美的程度。

14

▲ 《拉芙娜·莉娜》

《披纱巾的少女》,有人说看到这幅画会想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也有不少人猜测是我爱的人,芙纳蕾娜的肖像。在这幅画中,我主要想展现她的美丽和多情,然后运用了极为丰富的色彩语言,把芙纳蕾娜的面孔和袒露的酥胸描绘得十分细腻。画面上,产生了一种纯洁的主旋律。

15

▲ 《披纱巾的少女》

Q:您眼中,什么是美?

拉斐尔:美丽,是我生命的命脉。“认识我自己”这一生我都在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认识我自己。有人说我像是一块海绵,吸取别人的可鉴之处,方成养分。的确,学习别人是一面镜子。

Q:从学习,到突破,我们来讨论下你的“第一幅画”:那是第一幅成为订单的作品?

拉斐尔:《圣母加冕》,这幅画是我通过与老师佩鲁吉诺的工作室竞争而取得的首个订单,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突破。

16

▲ 《佩鲁吉诺肖像》。佩鲁吉诺,拉斐尔的老师,同时代人称他“意大利最杰出的画家”,于佩鲁贾为贵族、商人、修道士和法官绘画。

这是我17岁左右时候的作品。可以骄傲地说,也就是那一时期的作品我第一次用了这样的落款:“来自乌尔比诺的大师拉斐尔·约翰尼斯·桑蒂”。

17

▲ 《圣母加冕》

Q:在学习期间,您也不断重塑。《圣母的婚礼》是您模仿老师作品并重新进行了创作,这幅画和您老师的画有怎样的不同,您想找寻的绘画特征是什么样的?

拉斐尔:当时的画中描绘的是“在圣殿正下方,圣母玛利亚与圣约瑟的婚礼在一位大祭司的见证下举行,他将两位新人的手合在一起。”但后来我觉得应该利用空间,突出其他人的情绪,所以有了权杖上的花,以及穿红裤子的人正在折断棍棒。

18

19

▲ 《圣母的婚礼》,上图为拉斐尔所作,下图为拉斐尔老师原画。

写在文末  

“(这一生)我遇见过有权势的人,我深受他们的青睐。我爱过许多女人,而且许多女人也爱着我。但只有家,是我平静之处,万物皆源自于此,我生命的起源地,我灵魂的避难所。”

20

▲ 拉斐尔最后的作品《耶稣显圣容》

1520年春天,拉斐尔在遭受疾病困扰的15天后离世。被誉为天才的他,8岁失去母亲,11岁失去父亲,年少独自求学,这一路的艰辛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承受的。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作家皮埃特罗·本博(Pietro Bembo)为他撰写了墓志铭:“拉斐尔在此处安息,在他生前,大自然感到了败北的恐惧;当他溘然长逝,大自然又唯恐自己也将死去”。

21

640 (1)

▲ 重建的拉斐尔之墓与复刻的墓志铭

4月6日,是拉斐尔的诞辰日,也是他离世的日子。今天,能够这样一场虚拟对话,是一次幸运,在此和拉斐尔说一声:拉斐尔你好,果然,见画如面。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