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快报 作者:粟磊2020-04-01 14:24
原标题:说一说中统元宝交钞的收藏现状
元代,是我国古代史上纸币的鼎盛时代。在成吉思汗时代,以白银为市场贸易流通货币的蒙古国,受宋、金国影响而开始在占领区内发行纸币。且忽必烈登基后的中统元年(1260),初发行以丝为本的交钞,并在当年10月,进一步推出了以银为本、刻版印制的“中统元宝交钞”。此种钞票发行之初,以白银为本位,任何人持有该钞均可按银价到官库兑换成白银。从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起,全国禁用白银进行市货交易,使得“中统元宝交钞”成为了国内唯一合法的流通货币。此交钞的发行,可谓是世界货币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除蒙古占领区的伊儿汗国发行纸币以外,印度、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亦曾效仿元朝发行过纸币。而《马可·波罗游记》中更是言其为“大汗的纸币”,从而令欧洲人叹服。另外,由于宋代纸币至今仍无实物,故“中统元宝交钞”还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发行的纸币实物。
此交钞以银为本位,以贯、文为单位,面额则其“文”以十计者四:曰一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以百计者三:曰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而以“贯”计者二:曰一贯文、二贯文。“中统元宝交钞”的每两贯,可兑换白银一两。这种货币不受区域和时间限制,如国家的税收、俸饷、商品交易、借贷等,皆可使用宝钞,且允许用旧钞换新钞。如此一来,此交钞就成为了通行于全国各地的统一货币。由树皮纸印造的“中统元宝交钞”,在元代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地位,其发行后一直使用至元末。
图1 壹贯文中统元宝交钞
图2 壹贯文中统元宝交钞背面
直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22号院的中国钱币博物馆,就珍藏有一张“中统元宝交钞(壹贯文)”。此钞纸长29.6、宽21.3厘米,正面上下方及背面上方均盖有红色官印。且纸质柔软,颜色青黑。该“壹贯文中统元宝交钞”的正面图案可分三部分(图1):最上部分是从右至左的汉字“中统元宝交钞”,表示所发行钞币的名称;中间部分标明金额“壹贯文”,两旁又有字料、字号。金额下方则是壹贯制钱的图式。字料、字号之上各有文字两行,分别为汉字与八思巴文。票面下部则有“中书省奏准印造中统元宝交钞”“不限年月”“印造库使”“副判”“中书省提举司”等字样,用于说明发行机构、使用方法。票面的正中间,还加盖了两方红色官印。而此交钞的背面(图2),则上有“至延印造元宝交钞”字样墨印一方,下盖红色官印一方。
中国钱币博物馆还珍藏了一张“中统元宝交钞(伍伯文)”(图3)。纸质为灰黑色桑皮纸,钞纸长26、宽19.2厘米。其正面上部从右至左横书“中统元宝交钞”,其下饰以缠枝花卉纹组成的界栏,界栏内分上下两部分。上部横书金额“伍伯文”,下为象征钞值的铜钱图案,两侧竖书九叠篆汉文和八思巴蒙文“中统元宝、诸路通行”,汉文和八思巴蒙文相反分布。下方横书“字料、字号”。下部从右至左竖书公告文字:“中书省奏准印造中统元宝 交钞宣课差役内并行收受不 限年月诸路通行 元宝交钞库子攒司 印造库子攒司 伪造者斩赏银伍定仍给犯 人家产 中统年月日 元宝交钞库使副判 印造库使副判 中书省提举司”。钞面加盖八思巴蒙文红印两方“宝钞总库之印”“提举诸路通行宝钞印”,左上方斜盖长条形墨印为发行机构的骑缝章。
图3 中统元宝交钞(伍伯文)
图4 中统元宝交钞(十文)
“中统元宝交钞”可以说就是因纸币的改革、推出,才会有后期它的印刷,且前者为后者的发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它先后印造于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中统元年到至元二十四年(1260—1287),然而随着兴兵攻宋,军费开支大增,该钞的发行量大增,钞法大坏而失信于民。1287年变更钞法,改发至元通行宝钞,停止印造中统钞;但中统旧钞仍通行,五贯同至元钞一贯,十贯同白银一两。第二个时期是至元二十四到至大二年(1287—1309),行至大银钞,罢中统钞。仁宗即位后,又恢复印造中统钞,与至元钞并行,凡官司出纳、百姓交易,都以中统钞数计算。至正十年(1350),又印发新中统元宝交钞,每贯当至元钞两贯,铜钱一千文,印造无限额,使得钞法更加大坏。尽管如此,“中统元宝交钞”仍然继续流通直至元末。
此外,西藏博物馆收藏有中统元宝交钞“壹贯文”;锦州市博物馆收藏有中统元宝交钞“贰贯文”钞版;198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东郊白塔还曾出土中统元宝交钞“十文”(图4),其长16.3、宽9.2厘米,色泽暗淡泛黄,略有破损,但是边廓纹饰尚清楚,字迹可辨,基本完好,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呼和浩特市博物馆。笔者还查阅了雅昌艺术网,目前尚无“中统元宝交钞”的拍卖记录。
(图片来源于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