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堂珠宝课 2020-03-30 14:13
原标题:已婚黄晓明情定“男戏子”尹正?一身京绣,把“原配”佘诗曼都比下去了!
我最近被一部正在热播的剧“刷屏”了!就是这部由于正编剧,黄晓明、尹正、佘诗曼等人主演的民国剧《鬓边不是海棠红》。
这是根据一部耽美小说改编的。按原著剧情来看,黄晓明扮演的“程凤台”应该和尹正扮演的男戏子“商细蕊”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旷世绝恋!
不过,这剧如果真的这么演,那肯定是播不了的。所以在于正的鬼斧神工下,“程凤台”和“商细蕊”之间只有高山流水般的直男友谊。
虽然这剧少了噱头,但是我觉得它已经凭借过硬的质量,成为今年年度最好看的电视剧之一了,凭啥这么说呢?
主演们演技都在线,即使是黄晓明,在这部剧里也成功摆脱了大家对他“油腻”的印象。
尹正就不细说了,为了演好戏剧大佬“商细蕊”,刻意增肥,以贴合戏中塑造的演员形象(程砚秋先生就是肉肉的~)。
他也真的去学了一段时间的戏剧,让自己扮青衣、花衫、花旦时,都游刃有余。
而且据他自己说,他的偶像是张国荣,而张国荣也演过“商细蕊”这样的角色,就是电影《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想必他为了追随偶像,也会下血本演好这个角色吧。
剧情目前来看也一直精彩连连,不是那种一惊一乍的狗血风格,而是细水长流的气质型,越看越迷人。我这里就不剧透了,宝迷们感兴趣的话去看吧~
今天主要是和大家聊聊这里面最有深度,最有价值的梗——京绣。
在我看来,至少从这个细节出发,就能感受到这剧的一部分用心良苦了。
京绣,又称“宫绣”或“宫廷绣”,是北京地区的刺绣的总称。它以北京为中心,以构图严谨、做工精细、艺术高超为特色,主要制作皇室服饰、生活用品以及民间戏服等。
京绣曾一度与"四大名绣"中的苏绣、湘绣、顾绣齐名;与景泰蓝、玉雕、花丝镶嵌等一同被中外赞誉为燕京八绝;并于2014年被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经典传承千年
北京,历史上是辽、金、元、明、清五代的都城,这就意味着,京绣的历史至少有800年。
然而,考古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把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出土的刺绣实物看作北京地区传统刺绣发展的开始,那么京绣就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远的不说,就从辽代开始看京绣是如何发展的吧?
1978年,在北京门头沟区清水河畔的斋堂发现一座辽代画墓,里面残留有彩绣花卉的棕黄色锦和黄锦残片,其精美程度说明京绣在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
元朝时期,据《契丹国志》记载,“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锦绣组绮、精绝天下。
说明京绣在这时候已经是全国热销的爆款了。它也因为皇族在宫廷中建立专门的“绣院”而逐步发展成了一门学问。
京绣在明清时期进入辉煌阶段,且在皇帝朱元璋大力支持下,也成了皇家专属。据史书记载,为了制造京绣制品,朱元璋还特意从南京迁来“二万七千户”手工业工匠至北京。
虽然这样做很劳民伤财,但是正因为有了这么多能工巧匠,才有了像洒线绣斗牛纹对襟长褂这样的高级绣品啊。
而从明朝皇帝手上接手京绣的清朝皇帝,因为个人爱好——丝织品基本都是只要绣的,导致京绣被推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引发的技术巅峰景象令人惊叹。
当然,这种巅峰也是融合了各地代表绣技的结果。比如吸收了苏绣的“精细雅洁”,而在大气磅礴的外表下有一颗华美的心。
②从宫廷到市井
清朝覆灭后,京绣之所以没有随之灭亡,离不开为宫廷服务过的艺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当时,民间的绣花庄主要就是由宫廷艺人开办的,他们专门给宅门里的有钱人刺绣衣服。
在《鬓边》里,就有这样的展示。佘诗曼饰演的“程凤台”的媳妇“范湘儿”有多套匠人们替她高级定制的京绣服饰。这些京绣有低调的,也有浓艳的,件件手工制作,精美至极。
我最喜欢佘诗曼穿的这套:缎面的料子色泽墨绿如翡翠,点缀的也是同色系的翡翠项链、耳环和戒指。在一片绿意盎然中,京绣的洁白梅花显得更加精美。
虽然“范湘儿”身份是富商太太,但是在京绣的加持下,她给人一种皇族后代的感觉,在一众男色中倒真是绿叶配白花,高贵优雅了。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做京绣旗袍的宫廷艺人大概率是男人哦!因为在京绣行当里,技术最好的是男工(体力,专注度等)。尤其在清朝末年,每天飞针走线的都是男性。
这些男工不以绣花为耻,反以为荣,因为给皇家做绣品在封建社会是神圣而高贵的,还可以享受朝廷俸禄,女人当时想做还由于地位低而去不了呢。
历经汉唐的孕育,再到明清的兴盛与辉煌,京绣随着宫廷的出现而诞生,又随着宫廷的消失而走向民间,进入民间后,它的内涵更加丰富。
京绣的宗旨是“图必有意,纹必吉祥”。
比如,松鹤表示长寿,梅兰竹菊象征节气高雅和脱俗,喜上眉梢用喜鹊谐音喜、用梅花谐音眉,以鱼表富余,以蝙蝠表幸福,等等。
《鬓边》剧中的服装也是遵循了这个道理,例如这套京绣旗袍的造型,将佘诗曼衬托得优雅又贵气,更重要的是,素色的套装上绣满了鸳鸯和荷花。
这是京绣中一个极具代表的吉祥图案,鸳鸯贵子表示夫妻恩爱,吉祥如意,也反映了剧中他和黄晓明新婚燕尔时的愉悦,以及她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的色彩也有着不同的寓意,“黑为玄、黄为权、红为喜、蓝为贵”,长辈穿秋香色京绣,体现慈祥;年轻人穿粉、绿、白色京绣,体现青春朝气。
古代黑色为天玄,是一种庄重而严肃的色调,尹正的这身京绣玄装,正是表现了他内心的严肃和正义。
而衣服上点缀的是花中之魁——牡丹,这也是京绣中最常见的图案,是至尊至贵的象征,足见这个角色是多么的低调又奢华。
京绣通常分为两派:一为金绣,二为绒绣,并有规矩:学金不学绒,学绒不学金。要想凸显皇室威仪,便要靠金绣派出场了。
金绣的特点: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延禧攻略》中皇帝的龙袍是一个极好的体现,剧中还涉及盘金绣、打籽绣、缉珠绣等技法。
其中,盘金绣最难,讲究一根金线盘到底。
先将金线盘成图案,再用丝线固定。无论是龙头还是龙鳞,均为两条金线从头盘到尾,一断便废。
因此工匠落手之前,线路全在脑子中先计划好。每根线朝不同方向盘,才会得到层次分明的龙鳞。
达官贵人用的京绣则多以绒绣为主。绒绣是以蚕丝线为原材料,针大小只有日常家用绣花针的二分之一,因此绣起来也极其费神。
可见,无论金绣,还是绒绣,都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即使清朝灭亡,排第二的绒绣也只有超级富豪才能买得起,所以说京绣体现尊贵的身份还真没错。
京绣不仅技法高冷,而且用料十分精细贵重,所用的面料多为库缎(贡品),也有软缎或其他半成品的织锦。
讲究的贵族们甚至还会按照季节来选择,“春夏秋以缎为之,冬则以建绒”。
京绣的考究还表现在所用的材料上,比如制作龙袍时,用金银线。
这金银线的制作非常复杂,以金线为例,首先把做好的金叶夹入乌金纸内,将其锤打成金箔(0.12微米厚),再经过背光、切丝,才能用于刺绣。
其他贵重材料,如珍珠、珊瑚、孔雀羽线等也常在京绣中使用,总之,怎么贵怎么来,不差钱。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件孔雀羽彩绣辑米珠夹袍,就是清朝乾隆年间绣制的一件京绣精品。它以蓝色缎子为底,全身用孔雀羽线穿织白色珍珠、红色珊瑚珠,还捻金线、银线、龙包柱线、五色绒线等。
最后,让我们具体欣赏一些京绣作品,感受“非遗”国粹之一的魅力吧~
①皇家服饰
明清皇室、王公贵族的服饰可以说是京绣艺术的集中体现,以清朝帝后的丝织绣花服装和衣料为例,光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了数万之多。这件黄缎绣云龙女袍是其中的代表作。
②日常用品
旧时,人们讲究“腰间杂佩”,就是在腰间佩戴香囊、荷包等好看又实用的杂物,这一习俗延续到清末民初还有呢。
当它们结合了京绣,就不只是杂物这么简单,而是馈赠佳品。《清季蒙古实录》里就记载了清朝皇帝用日常京绣物品赏赐蒙古王公的事。
③大咖戏服
由于京剧在清中期开始独领风骚,那些精美的剧装自然需要大量的绣活,所以,传统京剧服装渐渐成为京绣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和传承形式。
京剧是国粹之一,它在中国戏曲种类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京剧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所以其服饰也有着很大的魅力,京剧服装从头到尾的穿戴都是非常讲究的。
人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可以说,京剧的扮相好不好,这一身京绣的戏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鬓边》里,商细蕊为这一件戏服,一个线头都不放过,有一个地方抽丝了,他就不要了,难道就这么讲究?
其实,这种戏服在京剧里是叫蟒,蟒又分为男蟒和女蟒,男蟒一般就是皇帝,将军,丞相这类身份高贵的人穿的服装;
而商细蕊的则是女蟒,因为他经常唱“贵妃醉酒”,他的戏服一般就是尊贵的女人穿的服装。
像他这样的戏服,在那个年代都是纯手工做出来的,特别是戏服上的京绣的图案特别多;
就更别说点缀的珍珠了,光是做一个戏服就是两三个月,那个时候梅兰芳的戏服一件就要7万大洋,放现在就是300多万,能不讲究吗?
所以不管是从艺术价值还是人文价值来看,京绣都是前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值得我们传承下去的。
面对这样精美绝伦的工艺,不同于现在服饰有很快的流行季,京绣的服装的价值会因时间而更显珍贵,所以保护和发展是必要而且紧迫的。
好在,这种濒临失传的传统宫廷手工艺京绣如今已经在一些艺人的努力中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包括旗袍、荷包、首饰,甚至是家居摆件。
而且,随着中国传统中式婚礼和中式服饰的兴起,京绣必将会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
试想,如果可以拥有一件京绣传统图案的中式礼服、鞋履,即便是作为寻常百姓家给后代留下可以传承和回忆的物件,想来也是一件很欣慰的事!
所以,相信随着京绣逐渐被大家认识,也渐渐使得这种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下日常生活图景中活跃起来,想来,这个“非遗”一定可以继续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从《延禧攻略》到《鬓边不是海棠红》,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非遗”,不知道你有没有被惊艳到呢?
(图片来源于每天一堂珠宝课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