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舞台 >音乐

田艺苗的田 2020-03-20 15:17

原标题:适合宅家运动的巴赫乐曲

宅家那么久了,你还有站上电子秤的勇气吗?

如果你正在寻找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果你好奇巴赫音乐的freestyle,那么就从听这张专辑开始吧!

运动时听音乐真的科学吗?

比利时的研究人员通过一项研究得出,音乐能分散47%运动者的注意力,也助于39%的运动者保持稳定的气息,多半运动者(即45%的人)认为悦耳的配乐能让他们突破「运动者的低落」。因此,音乐被提名为有助于运动训练的最佳工具。

为什么我们运动时要听巴赫?

讲古典音乐课的一年里面,有一些和巴赫有关的故事,令我难忘。

一位跑马拉松的听众给我留言说,“今天刚好跑全马听这个节目,跑到三江湿地的时候,刚好听讲圣母颂,突然一只东方白鹳展着硕大的羽翼从视线中跃起优雅地盘旋,雨后初晴,大团的云在呼啸的风中飞快掠过天空,配合着耳边的音乐声,感动地哭了”。

还有很多听众说,我的第一节古典音乐课,讲的是巴赫,令他们豁然开朗。因为我请大家把巴赫的乐曲当作建筑听,不要对其中的优美自作多情。那个第一节课,我讲得战战兢兢的,理论太多,又不会抖包袱,可是大家好心地想给怯生生的女讲师多一点鼓励。

凡是优秀的大型乐曲都具有逻辑美,贝多芬的逻辑美丝毫不逊于巴赫。那么为什么巴赫会给我们留下逻辑美的印象呢。因为他的严谨与形式感吧。他的写法一板一眼的,主调之后,必须接属调,主题要一条一条在各声部出齐,展开部也是必须从哪些调出发哪些调回来,然后还有在某些节点来一些车轱辘式的主题卡农。巴赫的那些作曲法,卡农、反向对位,逆行倒影,如今也会出现在所有的多声部乐曲中,像合唱、四重奏和交响曲,但几乎没有作曲家像巴赫那样,写得老老实实,一音不漏的。

对于中国人来说,理解巴赫还有一种本质上的难度。巴赫的乐曲是立体的巍峨的音乐建筑,中国人的音乐思维和书法国画相似,是散漫的、线条化的,讲究留白和悟性。这两种审美不可比较,是两种不同的血缘,截然相反的世界观。一边是寄情山水,欲辩已忘言;一边是奇峰峻岭的宏伟建筑。它们是虚与实,精神与肉身,甲方和乙方。

但我们这些线条化音乐思维的人,有时候反而对立体的宏伟生出磅礴崇拜,或许是因陌生而产生了神秘的激情。

巴赫的音乐通常具有稳定的节奏脉动,情感特征也是相对平静,能够让运动者的身体跟随节奏平稳地律动。

资深马拉松和音乐爱好者村上春树,跑步时用iPod听巴赫混搭电台司令。而我们的田艺苗老师也是此种“迷思”的信徒。所以田艺苗老师从巴赫的一千多首曲目中,精选10首陪伴你宅家运动起来:

1、勃兰登堡协奏曲

2、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3、哥德堡变奏曲第26-30变奏

4、无伴奏小提琴组曲BWV1006第三变奏

5、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五首: 序曲

6、巴赫六首帕蒂塔第六首

7、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二组曲萨拉班德

8、巴赫B小调弥撒曲圣哉经

9、耶稣,我心所慕音乐

10、羊儿安静的吃草

前一部分是快板,节奏活泼激烈,适宜振奋精神快速跑;而后一部分慢板里面悠扬的旋律,也许会带给你另一种飞翔的快感!

如今,古典时代过去了,浪漫派的风暴也过去了,现当代的抽象和隐喻还在受冷落。令人意外的是,巴赫得到越来越多的赞美、膜拜甚至附会。在此之前,巴赫是音乐家们的老师,只有职业音乐家可以充分解读他。在东亚,20世纪最受关注的音乐家是贝多芬,贝多芬出现在所有文化场所,和柏拉图爱因斯坦并肩,作为音乐家的标志,而如今,巴赫的大师地位几乎超越了贝多芬,这也许是时代的选择。在战争年代,贝多芬可以给我们抗争的勇气,到了和平年代,人们更需要博学智慧、品位不凡的巴赫。眼下人们觉得去听巴赫的音乐会是最有面子的,能听懂巴赫才算是最高音乐修养。事实上我们到底为什么崇拜巴赫?并不是因为他浩瀚他巍峨他的宗教感甚或他的音乐多么神圣,而是我们永远怀念那个逝去的勇于探索真理的时代,是那个崇尚理性的时代奠定了近现代科学思想的基础。

(图片来源于田艺苗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