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投资收藏 >玉器

参玉 2020-03-18 14:06

原标题:和田玉专家都说“神仙难断无皮籽”?——读懂此文你即刻位列仙班

在和田玉行业有不少谚语,其中多数是编造出来用以炒作某些品类,欺哄普通爱好者的。唯独这句“神仙难断无皮籽”,其体现了当前从业者经验不足和行业标准缺失下的无奈。此语意味悠长耐人寻味。

仔细想来,之所以许多人将这句话作为口头禅其原因有二,首先是当前多数人判籽玉真伪主要依靠皮子、毛孔、皮色等外部特征,离开这些特征,大多数自称行家的从业者,对于籽玉鉴定也都是一筹莫展。其次是当前市场上的和田玉皮部造假手段日益完善,利用以往的知识经验对其判断也越来越力不从心。再加上有些造假者刻意将假皮子留得非常细小,又或是大量器皿件等玉雕芯料本身难以留皮,这从客观上加大了籽玉鉴别的难度。更何况有些巧舌如簧的卖家,愣是拿着山料当没能留皮的籽料销售,鱼目混珠之下,这又人为的扰乱了本就举步维艰的和田玉市场。面对如此困局,参玉结和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对比山料、山流水、戈壁料等和田玉产状,为大家讲解一下没有皮部特征的情况下,如何辨别和田籽玉。

(一) 油脂感

众所周知,和田籽玉以油脂感著称,这点是山料所望尘莫及的,哪怕是那些大言不惭的吹嘘“米达料”、“且末山料”、俄罗斯“芭莎料”的商业炒作平台,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但在实际选购中造假者为了弥补非籽料制品的这一重大缺陷,多采用高温炖煮、表面涂抹油脂等手段来迷惑咱们。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反复抚摸其表面,再用手在他们的柜台玻璃上一抹,就能发现其表面是否有残存的含而不漏的油脂。 另外就是和田玉的油分实际上是一种只存在于视觉和触觉之中的错觉,并非此等真实存在的有机物,这点还需大家慢慢体会。

(二) 结构和糯性

新疆和田籽玉的内部结构不但不是常见俄料的那种颗粒状燕麦片结构,也不同于直播卖玉者夸耀的“打灯无结构”或“可过灯”。仔细观察和田籽玉多为一种絮状纤维交织结构,从整体上看这一绵密的结构特征给我们一种黏腻感,也就是我们前几天在公众号上详加论述的“糯性”。纵观广义和田玉,包括新疆山料、山流水、戈壁料在内,这方面也多有所不及。

(三) 老熟气

对籽玉的老熟气我们也在以往的公众号文章中曾经详加解读过,在这里也就不再多加赘述了,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查阅往期文字。在这里我们只对同样具有一定老熟气的新疆戈壁料加以区分。戈壁料也有一定的油脂感和老熟气,但大多数缺少上乘籽玉的脂粉感,同时,质地过于坚韧,入手会有一种边缘刺痛的感觉,这点是与新疆籽玉的温润质感明显不同的。

(四) 瑕疵

大多数生活中的命运宠儿或初涉此领域的小白多对和田玉上的瑕疵持零容忍态度,孰不知这些棉、绺、沁色、次生杂志恰恰是和田籽玉久历风霜的鉴定特征,值得大家警醒,并多加观察体会。

(五) 心态

以上我们对除了玉皮以外的和田籽玉鉴定特征进行了一番较为详细地陈述,真要熟练掌握当然还要结合实践加以体悟。但在现实的和田玉选购中光有以上的知识还尚且不足以应对复杂的情况。部分商家在交易中往往会以没有留下皮为由,贱价处理他的所谓籽玉,对我们进行利诱,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为其诱惑,起心动念在先,然后在这种捡漏的心态驱动之下,有再多的鉴定知识和经验也难免步“占小便宜,吃大亏”的后尘。所以戒除贪心,排除志在必得的欲念可能才是避免所有和田玉购买陷阱的良方所在。

(图片来源于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