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艺术家 >艺术家

LicorneUnique 2020-03-12 21:34

原标题:天才还是魔鬼?文艺复兴中的第一狂人,只有上帝才能审判他

你一定看过这样两只若即若离的手。

它们来自一幅名为《创造亚当》的绘画,位于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天穹正中央。时间定格在上帝创造亚当的一瞬间,神与亚当的手指堪堪分开。

《创造亚当》/米开朗基罗

但当你站在西斯廷下仰观整片穹顶才会发现,《创造亚当》不过是个引子, 9幅壁画展开了辉煌宏大的《创世纪》,这本无字之书的壮美,让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此都只能发出一声惊人的喟叹。

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神圣壁画

如一本无字之书

创造这组惊世之作的人,正是在艺术史上深深凿刻下一刀的 米开朗基罗。为什么一位无人不知的雕塑家,会画下如此震撼的壁画?

米开朗基罗像

作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还创造过怎样的奇迹?

少年天才

1475年,米开朗基罗出生于意大利卡普莱斯没落贵族之家。或许是上帝在创造他时就种下了艺术的种子,他喜欢美的事物,想将眼中所见一切用炭笔描绘出来。然而他并没有得到期望的认可——精心保存的画纸被父亲撕碎,耳边时常是父亲的怒吼:“艺匠不过微末之流,势必让家族蒙羞!”

米开朗基罗忍受着父亲暴戾的拳脚,将不甘与倔强都藏进眼底

顶着父亲失望的眼神,少年执拗地走向画室学习。但他很快发现,比起绘画,雕塑更是他的灵感所在。用石块创造生命,这是多么神圣又有挑战性的事!他放下画笔,拿起刻刀,而这一握,就是几十载寒暑。年仅15岁,米开朗基罗就完成了他的第一件传世雕塑作品:《阶梯旁的圣母》。

阶梯旁的圣母/米开朗基罗/从圣母和圣婴吹弹可破的肌肤之中,已清晰可见米开朗基罗天赋异禀、前途无量。

手握刻苦与灵性,天才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之路从这一刻,徐徐展开。

圣殇

灵气十足的少年很快就得到了贵族资助人的青睐,刚刚20出头的米开朗基罗应罗马红衣主教之邀前来罗马进行创作。 罗马城中恢弘大气的古典时期雕塑让米开朗基罗触动不已,他欣赏着女神宁和的面容和柔软的衣纹,也沉迷于男性健美的肌体。

在此期间,米开朗基罗在古典恢弘的罗马城中游历

罗马的神性光辉较之佛罗伦萨更为浓郁,灵感如潮水喷涌而来,米开朗基罗的脑海中出现一幅“圣殇”之景,他凿下刻刀,开始打造这件为红衣主教而作的雕塑。

《圣殇》/米开朗基罗/他采用简洁的三角形构图,以坐姿描绘圣母玛利亚哀悼逝于十字架的耶稣,在其后人生中米开朗基罗还雕刻数件《圣殇》

少女面容的圣母玛丽亚应当美得圣洁纯澈,她永驻的青春是神的奇迹,岁月永远定格在她诞下耶稣的时候。

她静默着,却丝毫不减这件作品本质的哀戚气氛,让所见之人无不动容。

接着,米开朗基罗为沉睡在母亲腿上的耶稣,赋予了成年男子的形象,以此展现耶稣真实的人性。就算身为救世主,他也难逃人世苦难与死亡。肉身逝去,他神圣的灵魂才能摆脱牢笼、飞升入天国。

在圣母腿上的耶稣神色安详,米开朗基罗把他的须发雕琢得微毫毕现。

从他无力的肌体能看出他的逝去,米开朗基罗把他的肌体打磨得得光泽细致,健美可见一斑。

米开朗基罗的《圣殇》终于问世,其中扣人心弦的沉静肃穆让人难以相信这件雕塑出自20岁出头的青年之手。正在米开朗基罗为作品得意之时,却听闻它被当作另一位雕塑家所作!

这是米开朗基罗唯一一件署名作品

年轻的米开朗基罗愤怒地在圣母的衣带上镌刻下自己的名字,此时的他尚且年轻气盛,自然想让全世界都知道:这样的作品,只能出自我手!

男体之美

若是仔细欣赏这件《圣殇》会发现,米开朗基罗将圣母描绘得高洁神圣,却在耶稣身上展现着男性躯体的自然之美。于米开朗基罗而言,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亚当,那男体不正是最接近上帝的美吗?

米开朗基罗穷尽一生在艺术中缔造男体

为了了解男体结构,米开朗基罗竟特意解剖大量尸体,此举在当时自然被认为离经叛道。但毋庸置疑,米开朗基罗细致入微的解剖学习造就了他在人体上空前绝后的造诣。

而被后世推崇为力与美的巅峰作品《大卫》就是这造诣集大成之体现。

大卫/米开朗基罗

在雕塑完《圣殇》之后,米开朗基罗回到佛罗伦萨,并收到了一块被搁置多年无人敢接的长形“废料”。他想将困在这块被雕坏的石料中的灵魂解放出来。

石块打造出了极致的肌理纹路,饱含生命力,似乎能感受肌肉下血管的搏动

米开朗基罗将时间定格在大卫与巨人歌利亚决战之前,将这位英雄刻画成沉思中的成年男性。他神色凝重,让人遐想他目光所及之处究竟是何方。

眼神坚定而深邃

雕塑上肌肉群的活动将男体中动态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仿佛下一秒他就会将石头掷向巨人并取胜。《大卫》定义了何为完美的男体,他优美高贵的躯干凝结着物质与灵魂高度的统一。

手背青筋的刻画都如此逼真,正是这些细节赋予了《大卫》令人叹服的动态感

《大卫》的落成轰动了佛罗伦萨。事实证明,这件雕塑不仅仅是属于一个时代的伟大,更是雕塑史上和艺术史上的奇迹。

“ 《大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来没有一尊雕塑的姿态如此完美。他的形象超凡脱俗,肢体与躯干的线条完美连接,腿部线条尤其精美。”——著名艺术时评家瓦萨里

而对于米开朗基罗来说,“创造奇迹”才是他的使命。

不久后,他的创造将送给艺术史一份惊人的礼物。

西斯廷,教皇的天花板

继《大卫》之后,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天才被公认为无人能及,一时风头无两,连罗马尤里乌斯二世教皇也向他订购铜像。也因为这次满意的委托,教皇再次交给米开朗基罗一个人人歆羡的任务:绘制西斯廷教堂的天顶。

谁知,米开朗基罗却因此心生不悦。

西斯廷穹顶全览/米开朗基罗

谁都知道,湿壁画是难度最高的绘画,连天才达·芬奇都曾在这上面栽了跟头。而米开朗基罗身为雕塑家,自认为绘画非他所长,也缺乏湿壁画创作经验,难担此重任, 因此他屡次任性地向教皇举荐自己厌恶的拉斐尔,扬言自己宁刻石雕万尊,也不愿动西斯廷一笔。

湿壁画家需先以灰泥涂墙,然后以极高的效率趁灰泥未干之时在其上作画,而且成功依赖天公作美

然而米开朗基罗实在无力反抗教庭权威,最终只得答应。尽管雇佣了数名助手,米开朗基罗还是因经验匮乏而一时困难重重。他努力了数月,可是所绘之处全部发霉、导致人物面目不可辨认,心血投入化为乌有。教皇偏偏还在这时候屡次催促壁画的进度,更是让米开朗基罗倍感心力交瘁。

湿壁画创作令米开朗基罗陷入挫败中

米开朗基罗谢绝教皇探视他的工作,在教皇前来问起进程的时候没好气地答道:“壁画在我能画好的时候就画好了。”气得尤里乌斯二世教皇摔门而出。

在寄给好友的信中,米开朗基罗还图文并茂地大吐苦水:

我总仰着脖子,似乎得了大脖子病,

就像那些隆巴底的猫,喝多了腐臭的河水,

下巴牵引着肚子,模样仿若鹰身女妖,

我胡子朝天,头颅弯曲向着肩,

颜料从画笔滴到我脸上,形成拜占庭的花马赛克,

可怜的绘画!我不是干这一行的!

但天才总有他的惊人之处,在重重困难之中,米开朗基罗还是一步步地掌握湿壁画技术。经过整整四年多的工作,米开朗终于完成了这组惊人的天顶壁画作品。

《旧约·创世纪》与十二位犹太先知,从此在西斯廷教堂天顶留下永恒的身影。

德尔斐先知/米开朗基罗

德尔斐先知是西斯廷穹顶上最出名先知之一,先知的存在与整个庞大叙事场景相应,意味着宗教的救赎将到来。

米开朗基罗创造的《创世纪》壁画内容,包括了神创造日月,分开水陆、创造亚当和夏娃,亚当夏娃偷食禁果被逐出伊甸园等一系列故事。

上帝创造日月,米开朗基罗在上帝的躯体上利用了大胆的缩放,赋予了这个场面十足的空间感。

亚当正在沉睡,上帝取其肋骨创造了夏娃。

亚当和夏娃在蛇的诱惑下偷食善恶树上的禁果,被逐出伊甸园,米开朗基罗把他们内心的悲苦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天顶正中央,《创造亚当》成为所有人的目光凝视焦点。亚当是神的完美形象,神的创造力似乎从头到脚流过他的全身。

他缓缓苏醒,渴望地凝视着造物者,而在神的背后,夏娃也正在酝酿之中。 也有一说这位女性是圣母玛利亚,上帝在创造亚当之时,就已知人类的毁灭将由圣母子救赎。

西斯廷拱顶第一次面世的时候被教会和艺术界奉为神迹,这一个共识一直持续至今。

米开朗基罗落下了最后一笔,他或许不知道百年后有多少人站在穹顶之下长久凝视这惊人的天顶画,感慨于它的戏剧性、神圣性。但此刻他知道,他又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奇迹。

“我是何其幸运,能生于一个米开朗基罗造就的时代!”——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

“没到过西斯廷,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的能耐大到什么程度。”——著名诗人歌德

最终审判

正如拉斐尔所言,米开朗基罗造就了一个时代,一个不同的文艺复兴。这样的一位巨匠,在晚年居然画了一幅受诟病作品《最终审判》,而这幅壁画,就在西斯廷教堂天顶的另一侧。

米开朗基罗在当时受诟病的壁画《最终审判》

米开朗基罗创作西斯廷穹顶的时候,是踌躇满志的青年,而绘制《最终审判》之时已是一位老人。在这几十年光阴里,他亲眼目睹了多次宗教战争下的满目苍夷。城市中疫病横行,他的亲人和知己相继离去,自己也多病缠身。

米开朗基罗为了这一桩桩悲剧痛苦不已,不禁忆起昔年听的布道中梦魇般的末日情景。 这一切,与文艺复兴中发展到了极致的人性真善美背道而驰。老人渐渐觉得那 根本不足以表现自己内心之苦与对于神性的理解,继而重新审视自己的艺术。

适逢教皇保罗三世让米开朗基罗根据《新约·马太福音》创作宣扬末日报应的壁画, 米开朗基罗想着那历历在目的一切,拿起了画笔。

末日报应之景,表达“末日来临之时,人子与众天神乘彩云而来,分开万民,善者升入天国,恶者堕入永罚”

最终落成的《最终审判》构图大气磅礴,米开朗基罗将耶稣作为复杂构图中一切微妙平衡的中心,让观众的视线不自觉地望向他。

耶稣位于画面中心,他抬起手示意审判开始。所有的灵魂都会根据自己生前的所作所为得到公正的判决

赤裸的群像肢体动作扭曲而蕴含极大的能量, 所有罪恶与掩饰在洞察一切的神面前无处遁形, 他们强烈的情绪直击人心。

罪孽深重的灵魂被恶鬼拉入地狱,为了将在永罚中自食恶果而绝望

《最终审判》在1541年第一次面世的时候,所见之人无不被其宏大的气魄震撼,连保罗三世教皇也惊愕垂泪,长跪祈求上帝开恩。

梵蒂冈教宗年年在西斯廷礼拜堂举办弥撒,历届教皇必须受到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审判

然而伴随着溢美之词,恶评接踵而至,保守的神学家称一丝不挂的人体连娼家看了都羞愧万分,这般有伤风化之作,无疑是亵渎神明。面对教皇改动裸露人像的命令,米开朗基罗回复道:“比起改画,请您在世界大事上多费心吧。”

米开朗基罗听了神学家的恶评之后,以他为原型画成了巨蛇缠身的地狱魔鬼迈洛斯

他依然是那个任性又固执的米开朗基罗,他的雕塑,他的绘画,都只刻画心中的人与神。崇仰着神的光辉,便雕刻最知苦难的耶稣;深爱着人的自然,便钻研最具力量的躯体。他可以是天才,可以是魔鬼,可以是无需肉体的灵魂,他将自己画入作品中,就像这波澜一生,投入无垠的艺术之海。

这其貌不扬的使徒巴塞洛谬的人皮是米开朗基罗的自画像,象征着脱离肉体的束缚重生

直到后来,站在西斯廷教堂的人们重新审视这幅“扭曲”的作品,才终于理解了米开朗基罗的伟大构思。 后世艺术史学家公认,《最终审判》转变了欧洲艺术的路线,是矫饰主义的来源,也是巴洛克艺术的基础。其中智慧,源源不断地给予着后来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

很久之前,米开朗基罗第一次走进西斯廷教堂,抬头看向穹顶,还是一片空白。600年后,人们从天涯海角涌向梵蒂冈,站在同一个位置仰头看去,看到的是米开朗基罗心中的上帝。

他孤独地带着圣徒般的宗教激情,把自己毕生献给了艺术。《大卫》是他理想的自我,而他挣扎于现实苦难,如困在石中的灵魂,他深为其苦,也从痛苦中得到灵感。米开朗基罗在风烛残年之际回顾自己的一生,有感而发写诗一首。

到现在我才明白,我的艺术,生硬、愚昧、远离了它真正的源头。

我曾将艺术视为偶像、当做君王,可艺术带给我的,是无法补救的悔恨。

我面临两种死亡,前景又在何方?第一种我确信,第二种我恐惧。

绘画与雕塑再不能抚慰我不安的灵魂,它转向了神性的爱,爱在十字架上淌血,再次将我们紧紧拥抱。——米开朗基罗

(图片来源于 LicorneUni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