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音乐圈 2020-03-06 16:04
原标题:一生必看的几部中国歌舞剧
歌舞剧(opera),是指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中国歌舞剧的产生
欧洲大歌剧是在16世纪末形成于意大利,从18世纪到19世纪,歌剧在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在意大利、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而我们中国的歌剧,却是到20世纪20年代才处于萌芽状态,并且是从一种儿童歌舞剧的模式开始的。20世纪初,在中国也曾有过欧洲大歌剧的演出,后来也有中国的艺术家试着创作过欧洲模式的大歌剧。但是,那时候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都不具备发展欧洲大歌剧的土壤,更缺乏观众基础。所以当时欧洲模式的大歌剧,在中国仅仅是昙花一现。中国歌剧的萌生和发展,主要是由于社会变迁和群众的需要而产生的。
中国经典歌舞剧
《白毛女》
1964年上海东方韵舞蹈学校根据同名歌剧改编,后逐渐发展成大型舞剧,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等作曲。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是文化大革命中八个样板戏之一,舞剧塑造了喜儿、大春、杨白劳等舞蹈形朱逢博任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喜儿一角的主伴唱,她那感人肺腑、独树一帜的歌声,成功烘托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她因此而蜚声歌坛。她所演唱的《白毛女》中的精彩唱段,已成为海内外人家喻户晓的歌曲、永恒的经典,其中《北风吹》、《扎红头绳》、《喜儿哭爹》一段更是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是一座无法逾鸿沟。
序幕
解放前,黄世仁家大门口。被残酷压迫的农民们,被鞭笞着走过黄家大门。歌声:“多少长工被奴役,多少喜儿遭迫害。诉不尽的仇恨啊,汇成滔天江海……”。
第一场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杨各庄,杨白劳家,除夕。喜儿正欢欢喜喜准备过年,杨白劳躲债刚回来。恶霸地主黄世仁带狗腿子穆仁智闯进杨白劳的家,要逼喜儿抵债。杨白劳坚决反抗,被活活逼死。王大春和乡亲们赶来,黄世仁开枪阻住众人,硬把喜儿抢走。王大春等要和敌人拼命,地下党员赵大叔劝阻,让他们去参加八路军,闹革命。
第二场
黄世仁家。喜儿受尽凌辱,终于在张二婶的帮助下逃出了黄家。
第三场
芦苇塘边。喜儿躲进芦苇丛中,穆仁智等追来,在河边发现喜儿失落的鞋子,认为她已投河而死,扬长而去。喜儿逃脱后满腔仇恨,发奋高歌:“我不死,我要活,我要报仇”!
第四场
荒山。喜儿在山中与风雪、野兽搏斗,几番春秋,一头青丝变白发……她更加勇敢地等待报仇的时机。
第五场
解放了的杨各庄村头。八路军中的王大春和小分队在开展减租反霸斗争。张二婶对他们诉说喜儿的遭遇。赵大叔和王大春号召军民团结起来和汉奸地主黄世仁斗争。黄家的丫环来报告:“黄世仁要逃跑。”赵大叔和王大春等立即追击。
第六场
奶奶庙中。黄世仁、穆仁智逃跑途中躲进庙中避雨。白毛女喜儿也在庙中,见到不共戴天的仇敌,追打黄世仁和穆仁智。赵大叔、王大春等追至奶奶庙,发现黄世仁雨伞,众人追了下去。大春在庙中搜索,发现了白毛女喜儿,将其尾随其后。
第七场
白毛女喜儿回到山洞,王大春赶来,二人终于相认。王大春带着白毛女喜儿迎着太阳走出山洞。
第八场
广场,喜儿回到家乡,见到亲人:“千年的仇要报,万年的冤要伸。”喜儿向八路军控诉了黄世仁的罪恶,群众也纷纷起来控诉,要求严惩汉奸恶霸黄世仁。
尾声
大春带领八路军小分队奔赴前线,白毛女喜儿和一些青年参加了人民军队——革命向前进……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由辽宁芭蕾舞团创排于1997年的芭蕾舞剧,取材于江苏无锡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的传奇故事。
芭蕾舞剧《二泉映月》将整个故事分为“翠竹掩月”、“中秋揽月”、“彩云追月”、“古府蚀月”、“黄泉沉月”五幕,把原著音乐中的哀怨和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舞蹈动作中融贯了中西的优雅与力量,整台剧目堪称一场美轮美奂的芭蕾盛宴,在舞者精湛的舞技中,吟作出一部足尖上的中国咏叹调。
第一幕 翠竹掩月
叮咚的溪流,摇曳的竹荫,花童踏露采摘一篮绚烂的欢欣。一叶扁舟载来泉哥及他倾诉衷肠的琴韵。乐曲犹似甘霖,将一桩情缘悄然滋润,柔情酿蜜意,美丽慕英俊,绣女月儿与泉哥围绕二胡亲密嬉逐,欢声笑语溢出青翠的竹林。
众家丁前呼后拥,古少爷威风凛凛,一眼盯上了面貌姣好的月儿,好色的恶少顿起淫心。泉哥急忙赶来打破纠缠,家丁抢走了他视若生命的胡琴。难解难分的争夺间,排场非凡的古母突临。恶少将二胡用力抛在地下,泉哥与月儿痛惜万分,惊呼着拾起,抱在怀中弹土拭尘……
他和她护着安身立命的根木,也护着天作之合的缘分。天相信,地相信:人,乃感情世界的原住民!
第二幕 中秋揽月
中秋之夜,正是皓月冉冉升起的时辰。彩灯旋舞,照八方乡邻。戏楼里,泉哥演奏的二胡曲,陶醉了无数镇民;茶楼里,古母听罢曲子,大把大把赏银;烟楼里,恶少刚刚过足了烟瘾……芳心萌动,走线飞针。月儿将亲手缝制的定情物送给泉哥,同心结哟,结同心!相依相偎上板桥,有情有意许终身。躲在近旁跟踪窥视的恶少,不由升腾出满怀嫉恨。他当街欺侮弱小的花童,放肆戏耍单纯与天真。泉哥毅然上前营救,为她擦去脸上的泪痕,并将卖艺所得的钱物倾囊相赠,花童感恩不尽。邪恶本是善良头上的一块乌云。一把嫉火,已经烧疯一个恶棍……
第三幕 彩云追月
明月如轮,让一江波光流锦。静夜,船头,凝思的泉哥独自久久出神。推敲沧桑岁月,品味无常命运。啊!梦绕魂牵的灵感终于叩门, 二胡悠悠,流出绵绵意蕴……
耳中的旋律,心头的喜讯。循声而至的月儿,是情侣,更是知音。今生手牵手,永世心贴心。她用翩翩舞姿,慰劳他那精神的耕耘……
喜极倦极的泉哥酣然入睡,梦境温馨。千江有水托明月,万山无语叶缤纷。潮涌浪奔似的雄浑,低诉歌哭般的深沉,优美而壮阔的弦响哟,情牵肺腑,韵动古今。——民生的魂,人性的根,智慧的玉,艺术的金。
岂料风云骤起,天降厄运,恶少率众掠走月儿,凄楚搅动滔滔激愤。被花童唤醒的泉哥,抓起地上的同心结,开始了寻爱的狂奔……
第四幕 古府蚀月
灿灿豪门,沉沉毒氛。古母端坐,月儿跪地,恶少垂涎……此际的贫富之别成了善恶之分。
生死无悔哟,痴情不泯。囹圄中的月儿思念泉哥,失去自由的日子泪泡血浸。一张狰狞的雕床,棺材般赫然横陈。周旋、躲闪、厮拼、摧残、蹂躏、呻吟;柔弱的月儿,终末逃出恶少的掌心……坍塌的雕床边渐渐露出一只纤手,牢攥的剪刀污血淋淋。雷电交加,云重风紧。泉哥奔上,恨不能将这魔窟付之一炬,以解深仇大恨。
风萧萧,雪纷纷。月儿将沾血的剪刀扔在雪地,颤抖着仰天追问。
泉哥拢来,双手捧雪搓洗一一欲搓掉耻辱、洗去悲愤……
啸叫的锣声由远而近,家丁们披着夜色再度寻衅,排山倒海的阵势,逼向一对受伤的恋人……
第五幕 黄泉沉月
墓地森森。古家追悼恶少亡魂。
盯着捆绑在石碑上的月儿,古母目光凶狠,脸色阴沉,丧子之痛与复仇之念,令她昔日的伪善荡然无存。她用长指甲切断绑绳,恶少以骷髅的形象现身。一幕恐怖的人鬼争锋舞,阴阳大比拼。
古母命泉哥跪拉乐曲,伴葬礼,伴出殡。泉哥穿过石碑登上山巅,铮铮琴声撼动乾坤。揭露丑、恶、假,确认美、善、真,诅咒黑暗,控诉暴虐,呼唤抗争,拢来了密密麻麻的人群……
只听音乐戛然而止,弦断惊心,山鸣水震。恼羞成怒的古母将双手高高举起,长长的指甲如长长的利刃,用尽全身气力刺向泉哥的双眼,鲜血顷刻染红了人与琴……
生命蓦然变成了一种神韵,追求凝做了永恒的青春。《二泉映月》清晰的主旋中,圣洁的仙女们唤醒了泉哥,月儿溪畔踏花莅临……
《木兰飘香》
《木兰飘香》是上海歌剧院舞剧团制作演出的一幕传统舞剧,共七场戏,外加尾声。本剧参考南北朝时著名民歌《木兰辞》基本内容改编、创作。198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进京演出。此后曾赴香港、罗马尼亚等地区和国家访问演出。
第一场 敌窥入侵
古代北方边塞城堡下,烽烟四起,敌兵入侵,国破家危,生灵涂炭。面对燃烧着的古城和惨遭杀害的同胞,仇恨的烈火在木兰胸中燃烧。
第二场 替父从军
木兰居室。布机声声,木兰忧愤万千,心中想着遭受苦难的同胞,停机拔剑起舞,以明报国之志。征兵军帖到,花父准备带病出征,木兰当机立断,乔装男儿替父从军,花父让家院充当马夫随木兰出征。
第三场 奇兵救驾
木兰与马夫豪情满怀,奔赴前方。途中,皇帝在武将盛华保护下出巡,误陷敌军布下的火牛阵。危急中,木兰跃马前来,大破火牛阵,救出皇帝。木兰离去,皇帝万分感激。
第四场 拜将受印
前方兵站,姑娘们为战士献上军衣军盔,各族健儿纷纷报名投军,比试武艺。木兰与马夫赶到,盛华与木兰比武。正在难分难解之际,皇帝驾临,认出木兰,亲自封木兰为将,群情欢腾。
(图片来源于潮音乐圈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