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艺术家 >艺术家

iloveCHAO 2020-03-03 10:17

原标题:亨利·摩尔:流动的雕塑  

在讲述过英国艺术巨匠弗朗西斯·培根的故事后,我们此次将跟随CHAO版画收藏中的作品了解一位同样活跃于20世纪的英国,却和培根风格截然不同的大师:亨利·摩尔(Henry Moore)。

● 亨利·摩尔(Henry Moore)

亨利·摩尔(Henry Moore,1898-1986)是20世纪最重要的英国雕塑家。他的雕塑作品通过柔和地扭曲自然曲线和直线来暗示人和动物的形态,极具纪念碑性、抽象性和人物感。摩尔通过探索当时的原始艺术运动,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将非西方艺术形式的影响带入到了现代主义实践中。

●Henry Moore, Reclining Figure, 1951, painted plaster

1898年出生于英国卡斯尔福德的亨利·摩尔曾经历两次世界大战。1917年,一战战事正酣,年满18岁的亨利·摩尔应征入伍,成为他所在团里最年轻的士兵。在康布雷战役中,摩尔被毒气弹袭击受伤。康复后,他作为体育教练直到战争结束。与同时代者的创作者不同,摩尔的战争经历似乎并未对他带来过多影响。他后来提到:“对我来说,战争是在试图成为英雄的浪漫想象中糊涂地度过的”。

战后,摩尔作为退伍军人享受资助继续接受教育。1919年,他成为了利兹艺术学院雕塑专业第一位学生,为此学校还专门为他开设了雕塑工作室。在那里,摩尔结识了不少热爱艺术的创作者,其中就包括后来与他同样誉响全球的雕塑家芭芭拉·赫普沃斯(Barbara Hepworth)。

● 1920年利兹艺术学院学生合影,后排左一为芭芭拉·赫普沃斯,左四为亨利·摩尔

● Henry Moore, Head of a Woman, 1926

● Henry Moore, Bird, 1927

摩尔的早期作品通常是以直接雕凿的手法创作。人体造形的演变则一直是他所关注的重点。20世纪30年代,摩尔逐渐转向现代主义。同时,他接触到以伦敦为基地的超现实主义和构成派的大师们——这对他的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摩尔开始将超现实主义者们对于空间的自由想象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他开始对写实形体做出空间凹陷或者镂空空洞的处理,以此开始确立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

● 亨利·摩尔(Henry Moore)

●Henry Moore, Head and Shoulders, c.1935

●Henry Moore , Three Points , 1939–40

“斜倚的人体”是摩尔自30年代起关注的主题,这个主题一直延续到其创作生涯的晚期。一具斜倚着的身体可以引起人们的诸多想象:女性、母亲、山脉、河流、神明......简单的意向因丰富的变化而具有了多样的解读可能。

●Henry Moore, Reclining Woman, 1931

●Henry Moore, Reclining Figure, 1939

在CHAO收藏的亨利·摩尔版画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对“斜倚人体”的关注与表达:深色简洁的躯体因间隙出现的空洞而具有了特别的流动感,绝非一块僵死的物体或是对客观物体的单纯模仿。

●Henry Moore, Reclining Figure in a Landscape, Etching, aquatint, 1980

●Henry Moore, Reclining Figure - peapod B, Etching, aquatint, 1979

●Henry Moore, Terra cotta, Etching, aquatint, 1980

●Henry Moore, Seated Figure, Etching, aquatint, 1980

●Henry Moore, Five Sculptural Ideas, Etching, aquatint, 1980

1939年二战爆发,亨利·摩尔成为一名战争艺术家。他描绘了在伦敦地铁里躲避轰炸的惊慌人群、在约克郡地下不停工作的矿工......这些生动的反应战时平民生活的作品让他赢得了很多国际声誉,特别是在美国。

●Henry Moore, Women and Children in the Tube, 1940

●Henry Moore, At the Coal Face. A Miner Pushing a Tub, 1942

1943年,摩尔接受了北安普顿圣马修教堂的委托,以圣母与圣婴为题进行创作,这也延续为其后来以家庭组像为中心的另一个主题创作。  

●Henry Moore, Family Group, 1950

二战结束后,摩尔开始更多的进行大型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他接到了大量为建筑、博物馆或商业公司做雕塑的任务,这些大型项目使摩尔的雕塑更多地走向了室外,与环境融合在一起,风格也愈加成熟。

其中,位于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前的斜倚人体是其中最为出名的作品之一。这座长达5米的雕塑体量巨大,它仿佛一块巨石、一座假山,又似一位高贵优雅的妇人正屈腿而卧。雕塑中大小不一的空洞成为了作品的有机组成,没有减弱作品的质感,反而使其更加突出鲜明。此外,雕塑以本身便带有气孔的白色岩石制成,与背后大楼令人眼花缭乱的玻璃窗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质感和造型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使得作品更显雅致。

●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前的斜倚人体是Moore最为出名的作品之一

随后,摩尔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他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反馈。1982年,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120万美元的价格将一尊6英尺高的“斜倚的人体”(Reclining Figure, 1945)卖给了收藏家温德尔·切里(Wendell Cherry)。2012年,他的作品“斜倚的人体:节日”(Reclining Figure: Festival, 1951)在佳士得拍卖行以创纪录的1,910万英镑成交,使他成为20世纪英国第二昂贵的艺术家,仅次于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986年8月31日,摩尔在英格兰哈德姆逝世,他的作品继续影响着后世的雕塑家。时至今日,在世界各地的公共空间及顶级博物馆,仍可见到摩尔的动人创作。

●Henry Moore, Three Piece Sculpture: Vertebrae, 1968-69

●Henry Moore, Figure in a Shelter, 1983

●Henry Moore, The Arch, 1963/69

(图片来源于iloveCHAO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