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生活方式 >电影

8分电影 2020-02-14 18:12

原标题:从《蝙蝠侠》三部曲到《小丑》,漫改电影的现实化之路

漫画,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形式。随着运动影像的发展,漫画有了动画的展现形式,升级为动漫。在真人影视作品逐渐变成人类生活休闲必需品的时候,动画电影也有着诸多经典的故事和角色横空出世。

优秀的故事和角色,总是令人难以抗拒的,无论对于观众还是电影人。

早在20世纪40年代,在影视工业最为发达的美国,漫画里的蝙蝠侠就被翻拍成短片和电视剧,到70年代,超人和蝙蝠侠的真人电影风靡全美国。

等到电脑特效技术可以逼真呈现动漫里的非现实元素时,漫改电影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世界电影的一大主要类型片。

现在,好莱坞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动漫故事的真人化改编工程。除了美国自家的超级英雄动漫,迪士尼等经典原创动画,片商们还与动漫强国日本展开了合作,不断购入版权,真人版电影《阿基拉》,剧集《海贼王》都是等待开拍的大项目。

只不过并不是所有漫改作品都能让观众满意的,失败的话不光会沦为笑柄,甚至还会让原著粉丝感到愤怒。

2019年马丁·斯科塞斯就直言漫威的漫改电影只是“主题公园影片”,而非他眼中的“电影(Cinema)”。

此番言论,引起了业界对漫改电影“娱乐至死”的争议和担忧。

这一类电影真的只能提供体验超现实的娱乐功能吗?

《小丑》给出了又一个否定的答案。

这部现象级作品在市场、口碑和奖项上的成功已经彻底证明了漫改电影今非昔比,完全也可以拥有与现实接轨的反思和警示功能。

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漫改电影完成了现实化之路的蜕变。

21世纪初,以《蜘蛛侠》三部曲为首的超级英雄商业大片很受欢迎,不过漫改电影总体上仍然是娱乐化的。

也就是说,观众心里非常清楚,超人,蜘蛛侠这些角色是虚构的,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等电影结束,大家还是回归到枯燥的生活,明白一切只是美好的向往。

直到一个叫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男人得以实现自己的想法,在2005年交出了一部《蝙蝠侠:侠影之谜》。

表面上看,这是一部没什么特别的超级英雄起源故事。实际上和同时期的其他超级英雄电影有着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蝙蝠侠是一个凡人,没有X战警的变种超能力,没有钢铁侠的超级战甲,布鲁斯·韦恩只是一个想要改变故乡哥谭市败坏局面的富二代。

从影武者联盟里强化格斗技巧,到从韦恩企业拿来各式装备,成为蝙蝠侠,一切都是有现实依据的。

为了最大程度保证故事的“真实性”,诺兰还一度不想要加入蝙蝠车,但华纳方面极力相劝,说没有蝙蝠车的蝙蝠侠电影是没有灵魂的之类的话,诺兰才把蝙蝠车设定成了韦恩企业造桥用的车。

可能是故事上没有显著的特点,《蝙蝠侠:侠影之谜》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等到《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到来,诺兰的漫改现实化道路才迎来了巨大的成功。

和凡人之躯的蝙蝠侠一样,反派小丑也没有什么特异功能,不过他却能凭借一己之力制造出巨大的社会动荡。加上希斯·莱杰神乎其神的表演,小丑获得了不逊于主角蝙蝠侠的人气。

如果小丑是一个拥有心灵操控的超能力角色,他可能不会成为影史上最为经典的反派。和蝙蝠侠一样,正因为他本身是一个普通人,他的所作所为有一种成为现实的可能性,观众才更能结合实际情况来思考电影呈现的主题。

2012年7月20日凌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首映场次发生了造成12人死亡,70人受伤的严重枪击案。凶手模仿了小丑的打扮和暴力行为,外界认为是《黑暗骑士》促使了凶手的犯罪。

这不是第一次电影影响到现实的案件,70年代初《发条橙》上映后也造成了英国的犯罪率上升。但一部漫改电影能造成如此大的影响,绝对是历史首次。

以至于到了2019年《小丑》上映的时候,美国警方要加强对影院的安保措施,防止类似惨案的再度发生。

《小丑》的成功可以说是复制了诺兰《蝙蝠侠》三部曲的模式,把一个动漫里的故事,转化为一个现实主义的故事。

小丑亚瑟的遭遇是根植于现实的,他代表着社会上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不能发声,缺乏他人的关心,以至于堕落沉沦,走向犯罪之路。

现实中很可能也有着像他一样的人,他们被迫要用人性之恶来保护自己。于是电影就变得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了起来,透过电影我们可以反思,我们所谓的正常人,是不是忽略了类似亚瑟这样的人,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忽视,而造成了他们的犯罪?

如果能有更多人因此意识到社会的问题所在,并且愿意做出行动的改变,世界或许就会变得有所不同。这就是电影所带来的现实意义,现在,漫改电影毫无疑问也可以办得到。

(图片来源于8分电影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