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展览

原标题:一位被遮蔽的比利时画家:无名的天才面对孤独的大海

2月23日起,位于伦敦的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RA)将推出比利时艺术家莱昂·斯皮利亚特(Léon Spilliaert,1881-1946)回顾展,这位被遮蔽的比利时艺术家出生于比利时沿海城市奥斯坦德(Ostend),20岁时搬到布鲁塞尔,辗转两地生活。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和哲学家尼采的对他影响至深。

此次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与法国奥塞博物馆合作的回顾展,是斯皮利亚特在英国首次个展,将展出他的笔下关于家乡和布鲁塞尔郊外的作品80余件,以展现他与众不同的一生。

斯皮利亚特常以戏剧性的视角描绘奥斯坦德夜间安静却有光的场景,这种发自于自我的视觉上的孤独探索,与爱德华·蒙克和正在东京展出的丹麦画家威尔汉姆·哈莫修伊(Vilhelm Hammershøi)等欧洲现代主义者相一致。

莱昂·斯皮利亚特,《夜晚》,比利时国家收藏,现存放于布鲁塞尔伊克塞尔博物馆

在奥斯坦德的黄昏,一袭黑色长袍从灯塔下走过,天际线开始衰落,海岸线逐渐缩短。海边小镇岿然不动,但海上巨浪拍岸,如同黑色的梦境。面对这些作品,观众会感觉置身其中,似乎被淹没在这无边的黑暗之中。

比利时艺术家斯皮利亚特用黑色墨水、彩色铅笔等创作这张令人恐惧的图像时,还不到20岁。画面中拖曳、颤抖的人像是他自己。对于斯皮里亚特而言,海浪是他一生的所见,无论是黎明之前、黄昏之后、还是午夜时分,他在海岸漫无目的地行走,试图从内心深处了解这片海。

虽然斯皮利亚特去世于1946年,但即使在艺术业内,他的作品也是近几年才被关注,对于他的生活更是一无所知。想要触碰他的生活状态,源自一张创作于1907年的自画像。

斯皮利亚特,《自画像》,1907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在这件作品中,年轻的画家穿着他标志性的西装,坐在画板前,背景中有一面镜子,镜中反射出残破的墙壁、黑色的窗户和他面前的一面镜子。画家如同幽灵一般出现在暮光之中,面对观众,却又是一种道不明的模糊。

斯皮利亚特生活和艺术的主场依旧在海边,但与印象派以来艺术家们善于描绘的阳光、帆船、嬉戏的孩子不同,斯皮利亚特是海是孤独的、常常只有一个不安的、似乎随时会消失的人。他的作品将世人关于阳光海滩的想象,带入无尽的黑夜之中。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忧郁,斯皮利亚特作品主要为私人收藏,在比利时以外的博物馆很少见。在现实中,想要读懂斯皮利亚特或许得到奥斯坦德的黑夜之中:

斯皮利亚特,《海岸线上的女人》,1910年,私人藏

海边夜色中的斯皮利亚特

在现代艺术中,斯皮利亚特像是夜莺。孤独和沉默困扰着他的生活,也造就着他的艺术。他出生于奥斯坦德市中心的商人之家,祖父曾是灯塔管理员,父亲是香料制作者,并在市中心经营着一家大型店面,但他从小就失眠、躁动不安,并患有胃病。这让他经常沿着枯燥的街道步行至奥斯坦德海岸,迎接他的是空荡荡的海滨、孤零零的煤气灯,白沙滩后是波涛翻滚的黑色大海。

在斯皮利亚特的笔下,海滩在昏暗的天空下泛着光芒,柱廊、石阶都朝着消失点驶去,铅灰色、棕褐色、黑色等暗黑系的彩色遍布,除了画家之外,没有人,唯一的亮色只有偶然出现的月光或灯的光晕挤出的微光。

斯皮利亚特,《温室》, 1917年,私人藏

在学校,斯皮利亚特对于尼采和叔本华的哲学表现出极大兴趣,并喜欢阅读埃德加·爱伦·坡的惊悚小说。18岁时,斯皮利亚特原计划在奥斯坦德附近的布鲁日美术学院攻读学位,但却因为疾病而作罢。也许是出于安慰,1900年,父亲带着斯皮利亚特参观了当时正在巴黎举行的世博会,并给他买了一大盒彩色蜡笔。不久之后,灰色、黑色、普鲁士蓝、深海蓝等深色几乎都使用殆尽,但暖色却几乎没有被触及。

去往斯皮利亚特的家乡,必须从布鲁日乘坐海岸火车,奥斯坦德的火车站就在海边,白天的海边还能看到两次世界大战后幸存下的利奥波德二世 (Leopold II of Belgium)时代留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到了晚上,斯皮利亚特笔下的奥斯坦德出现了:深不见底的黑夜和黑色大海、林荫大道通向的也是夜的尽头,着一身黑衣的人,蹲在台阶上,向海望去,画面是无声的,却又似乎能听到她在海边的抽泣。

斯皮利亚特,《渔妇》,1910年, 私人藏

冬天的奥斯坦德更是斯皮利亚特式的,街道是空的,巨大的海滩亦空无一人,只有尽头处偶尔有几点黑色穿过海雾。夜幕降临之时,如同来到冰冷的边缘——孤零零、波涛汹涌。这份疏离感或许是生活给予艺术家的礼物。

斯皮利亚特, 《苦艾酒》, 1907年,博杜安国王基金会收藏

将家乡变为自己的幻想

即将在2月23日在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开幕的以“莱昂·斯皮利亚特”名字命名的回顾展,艺术家将带观众回到自己的家乡,在潮汐与石柱之间奔跑,最终消失在画面的远方。

斯皮利亚特的主要研究者、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安妮·阿德里昂斯-潘尼尔 (Anne Adriaens-Pannier)认为,斯皮利亚特将家乡变为自己的幻想。她还借用了斯皮利亚特在1920年写得一封信证明自己的观点“我属于这里。我生活在一个真实的幻想中,梦想和海市蜃楼围绕着我。”

斯皮利亚特从未出海,只是渴望航程,他静静地看着即将驶离的船只在海浪中划过一圈,喷出黑色蒸汽。此次展览将展出一张艺术家透过窗子看船的作品,这件作品的视线高于普通的视角,但更多的生活,他喜欢把视角放低,回望奥斯坦德的灯光、或像梦游者在岸上漫游。

斯皮利亚特,《工作室的窗户》, 1908–09年,私人藏

比利时当代艺术家卢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认为,自己从斯皮利亚特的作品中学到了很多,斯皮利亚特的肖像能看到或苍白或黄化的图像表达,这种想象力的表达或许来自摄影对其的启发。

图伊曼斯暗示了丹麦画家哈莫修伊画面中的安静内敛和基里科(De Chirico)的城市景观与斯皮利亚特作品的关系。斯皮利亚特应该没有看到过他们的作品,但他的作品中对柱廊和空间的表达方式与基里科有所相同,但并不明显。而最常与斯皮利亚特比较的艺术家是爱德华·蒙克,尤其是他们对人物的表达。

在斯皮利亚特的作品《狂风》中,一个女孩站铁栏杆边。风掀起了她的衣服,白色的衬裙在微光中若隐若现,她的头发也被猛烈地吹着。 仔细观察,她的嘴似乎张大着,带着对坠落天空的恐惧。在很多人看来,正是这件作品使斯皮利亚特成为奥斯坦德的蒙克。

斯皮利亚特,《狂风》,1904年,Mu.ZEE藏

但这种比较似乎只限于这一件作品,斯皮利亚特是一位没有可比性的艺术家,他的底色是孤独。在比利时奥斯坦德现代美术馆(Mu.ZEE),斯皮利亚特和詹姆斯·恩索尔(James Ensor,1860-1949)被认为是奥斯坦德两位绘画大师,但两人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交集,但应该没有过多交流,从他们的作品看,除了同样带有比利时人的想象力,并无共同点。

斯皮利亚特,《遇难的人》,1926年,私人藏

斯皮利亚特曾移居布鲁塞尔,并为出版商绘制插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35岁的他与瑞秋·韦尔吉森(Rachel Vergison)结婚,并育有一女。一张1923年拍摄的照片中显示夫妇俩在过着平和的日子,照片中他们在奥斯坦德放松地挖着沙子。婚姻给他带来了宁静,但在艺术上却是矛盾的。因为斯皮利亚特面对糟糕的情绪时,他的艺术作品会更为出色;而当他平和时,那位风中呐喊的女孩也随风而逝了。在后来的生活中,艺术家将树木作为孤独的载体。

斯皮利亚特,《山毛榉树干》, 1945年,私人藏

但此次伦敦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展览所展出的作品,多创作于1918年之前。在其1908年创作的《带光束的卧室》中,奥斯坦德灯塔的光照进了画家卧室的私密空间,黄铜的床把手、暗色衣橱、铺在白色床单的单人床被夹在深色窗户和压抑的衣柜之间的,床上有人,还是没有人?或者是一个没有希望的灵魂在下面?

斯皮利亚特,《室内(带光束的卧室)》, 1908年,奥赛博物馆藏

或许一张1925年8月斯皮利亚特和雕塑家奥斯卡·杰斯珀斯(Oscar Jespers)在奥斯坦德阳台的合影,能让一个世纪后的人了解艺术家多一点。照片中的斯皮利亚特穿着三件套西服凝视着照相机。

1925年8月,斯皮利亚特(左)与雕塑家奥斯卡·杰斯珀斯(Oscar Jespers)的合影

面对这张照片再看另一张自画像,斯皮利亚特在黑暗的屋子里徘徊,他在镜前坐下,画下了古怪,荒诞却及其现代的自画像。

“怪异”也是斯皮利亚特的命运,所以他的作品多为中产收藏,而非公共博物馆。相比之下,同为奥斯坦德人的詹姆斯·恩索尔就获得了更多的肯定。而比起65岁死于心衰的斯皮利亚特,恩索尔在89岁寿终正寝。

斯皮利亚特,《自画像》, 1908年11月3日 ,私人藏

在一个异象中,斯皮利亚特独自在黑暗中沿着海岸行走,回望对岸时,或许他已经在海中。这也是斯皮利亚特作品的伟大之处,因为他总是超越可见的事物。建筑物的灯光反射在水中、人徘徊在苍白的月亮下,带着些许抽象,时代也似乎被困在过去之中。

斯皮利亚特,《晚上的堤岸》, 1908年,奥赛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