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舞台 >戏剧

NeXT SCENE 2020-02-10 17:42

原标题:沉浸式戏剧研究 | 《不眠之夜》的前世今生 

在Punchdrunk的演出中,戴上面具的观众被塑造为无名的、被动的“幽灵”,一个缺席的存在,同时也使他们能够接近表演者,分享同一个表演空间的秘密。

看Punchdrunk的演出,就是在其创造的思想、美学、语境和实践里创造属于个人的旅程。

2018年12月的一个傍晚,我打车到了北京西路1013号的麦金侬酒店。那是我来上海的第二个月,我打算见识一下闻名已久的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排队入场的时候,我旁边的女观众穿着镶满亮片的纱裙,正在手舞足蹈地和同行的伙伴介绍自己的观剧经验。

“这是我这个月第三次来看剧了!”

“我进门就去看X(某男演员的名字),上次感觉他已经认出我了......”

我至今对她的话记忆犹新,一是因为对比之下,我对自己朴素的通勤打扮感到羞愧,二是因为我第一次近距离听人口述创新表演艺术带来的感染力。进入酒店之后,我俩很快就被冲散了。虽然行前在网上做了大量的功课,我还是有点迷失在错综复杂的布景里,我也最终没有再见到那个女生,也没有认出她喜欢的男演员。但我想,穿着一身黑的像一个真正的幽灵的我,和穿着纱裙和演员一样发亮的她一定都有自己独特的不眠之夜。

序幕打开

2000年,戏剧专业的Felix Barrett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毕业,这个满怀激情的年轻人并不想加入任何一个成熟的剧院,因为那对于他来说只是“在已有的东西上做小小的进步,而不是从无到有的创新”。上学期间,Barrett曾经酝酿过一个“让观众近距离观看表演”的想法,他希望可以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于是他召集了其他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并共同成立了Punchdrunk。

Felix Barrett,Punchdrunk创始人、艺术总监

Punchdrunk常用来形容拳击手经历一场苦战之后的状态,Barrett想让观众在剧院也可以体会到这种感官爆炸的“超负荷”体验。这种体验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演出结束后的更长的时间维度里继续给观众带去共鸣,并建立感官和记忆的联结。

剧团成立的第一年就立马推出了四部表现形式各不相同的实验性作品,如此快速的制作是因为,团队认为创作伊始不需要无止尽的讨论,只需要快速的实践。团队的第一部作品改编自导演Georg Buchner的剧本《沃伊采克Woyzeck》(1879)。这部戏的特点是,因为原稿尚未完成,后人并不清楚场景的次序安排,但这却给Barrett构思的实现提供了绝佳的契机。Barrett在一个废弃的军营里排演了《沃伊采克Woyzeck》,他将场景分散到军营的各个位置,观众可以到处走动观看演出。

在后续的三部作品里,Punchdrunk做了更多独创性的尝试,例如让观众带上面具成为演出中的“幽灵”、通过干预来模糊真实和想象世界(《樱桃园》表演中间,团队曾安排演员向身边的观众要钱)、一对一的迷你项目(《The Moon Slave》)等等。

樱桃园The Cherry Orchard,2000

Punchdrunk将自己的工作风格定义为“与场景的共情”(site-sympathetic),因为团队往往根据演出空间所在的建筑、布局和氛围进行创作,有时是在一个仓库,有时是在一个老酒店,有时是在一片幽暗的森林。出于实验的目的,一些演出的设计根本不具备大规模卖票的能力,团队成员几乎都处于贴钱排戏的状态。

“那时候我白天在一家咖啡店工作,晚上在餐厅工作,然后在大学里做一些照明和技术方面的兼职,我们花了5天时间制作并排练了《月亮奴隶》,然后用了一个晚上来表演。所幸的是,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所以最后这出戏只花了我们200英镑。我还很幸运地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他们把车借给我作为道具。”——Felix Barrett

渐入佳境

接下来的一年,Punchdrunk没有停下实验的脚步,继续尝试将这种交互式的体验带给更多的观众。2002年,Barrett决定回到伦敦,在伦敦他认识了更多品味相同、抱负相同的朋友,并一一将其纳为创意团队的核心成员。也是在伦敦的项目开展过程中,Barrett意识到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原先那种通过说台词来表现的方式不再有效了,他需要一种物理语言来更有效地传递故事和情绪,很快舞蹈被引入了Punchdrunk的作品里,从而发展出其最知名的品牌《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

《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第一次演出时,仍属于行为艺术的范畴,表演的大楼里没有暖气,主创们整晚担心警察的到来。但条件的恶劣并没有限制呈现效果,反而激起一股纯粹、生猛的力量。很快该作品吸引了一些戏剧专业的学生前来学习,由Punchdrunk创造的沉浸式表演逐渐开始影响传统教学和艺术实践的形式。

Punchdrunk的早期作品一般都是利用烛光照明,后来出于健康和安全考虑,团队在场景布置里加入了少许灯光。慎用灯光是为了鼓励观众放慢脚步,充分探索表演空间。这种风格受到爱德华•戈登•克雷格导演作品的影响,他提出灯光除了创造具象的状态,也可以编排和引导情绪。

Punchdrunk的布景都使用真实材料,并带有现实生活中的细节,每个元素都和角色和整体叙事有关,观众可以自由地触摸和探索道具(例如打开抽屉中的信件),与故事有关的气味也会被布置在表演空间中。

此后,借由快节奏的实践,公司的制作过程、运营模式和规模都进一步成熟,并陆续推出了《浮士德Faust》、《红死魔的面具The Masque of the Red Death》等几部票房可观的作品,团队成员也终于得以用创作养活自己。

红死魔的面具

2008年,Punchdrunk在伦敦设立了第一个办公室,并开发了一套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方案,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表演需求。当Barrett召集董事会成员的时候,他自己也大吃一惊,因为在座的竟全是戏剧专业人士,没有人知道怎么把一个剧院当作一个企业来运营。

为了不因管理问题而错失团队的任何一个好想法,Barrett提出了“扩张和专业化”的发展策略,并着手招募更多人才来组建合理的公司结构。此外,随着团队得到的社会关注越来越多,另一名创始成员Peter Higgin发起了充实计划(Enrichment),将公司的实践探索性地应用到教育和社区活动中,Under The Eiderdown和 Greenhive Green就是其中的一些尝试。

Greenhive Green Punchdrunk

痛苦与荣耀

2009年,Punchdrunk开始进军全球最大的演艺市场——美国,《不眠之夜》先后在波士顿和纽约演出并获得巨大成功,团队也迎来了更多具有国际背景的表演艺术家。有趣的是,当年一些博客和网站在选评年度榜单时,《不眠之夜》竟然被放进了游戏类别里。

这个评奖结果给了Barrett很大的启发,他开始翻阅大量游戏设计相关的书籍,结果发现开放世界的游戏设计和他在戏剧中试图达到的效果很类似——情节并不都是线性的,事件也并不总以“开始、发展、结束”的顺序进行,玩家完全可以避开主线情节,去体验一些支线任务。

Felix Barrett曾把自己的公司和模拟经营游戏《星露谷物语》相比,“《星露谷物语》的突破在于,在没有任何指示的情况下,人们通过自行探索明白了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事物,从而获得满足感。我们的演出也是一样。在第一个小时里,观众们可能会像无头苍蝇一样跑来跑去,然后慢慢明白,跟着一个表演者,故事就会自己慢慢流淌出来。”

随着团队把成熟作品推向更多观众,“戴着面具看演出”慢慢成为了Punchdrunk最为人所知的标志。而对于不知满足的Barrett来说,这意味着团队需要新的刺激了,需要回到创立初期那种“少讨论、多实践”的状态。因为除了“戴面具”这个创意,Punchdrunk在早期实验中的其他尝试一直处于休眠状态。Barrett从来没有忘记它们,他计划着用更复杂的制作来将其激活。

2014年,在新作品《Against Captain’s Orders》里,Punchdrunk再一次实现了创新,观众不再是透明的幽灵,而是可以与表演者自由互动的个体。

《Against Captain’s Orders》(2014)

观众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推动故事的发展

纵使收到褒奖无数,也有人非常抵触Punchdrunk的做法,认为这家公司只是在用花俏的技术迷惑观众。《Variety》的戏剧评论家David Benedict就将Punchdrunk的演出形容为“一个豪华的鬼屋”,“当演员们在走廊里向你冲来的时候,你自然就会忘了戏剧是需要用严谨的态度完成的。”

Punchdrunk的东方彩蛋

2016年,Punchdrunk International成立,目的是向海外观众推出商业化的大型演出作品。在此之前,Punchdrunk在英国是以慈善机构(Charity)的性质运营,因为演出定价较高及与其他公司合作开展商业项目等问题,Punchdrunk曾引起不少争议。

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与上海文广演艺集团(SMG Live)合作将其运作最成熟的《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带到上海。一直以来,Punchdrunk都是基于经典的文学作品,并大量参考电影和其他表演艺术的形式来进行创作。同时,在除了英国之外的海外国家演出时,团队也会根据当地的文化背景和观众特点对作品进行本土化改编。

虽然《不眠之夜》是改编自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麦克白》,但毕竟是一个依赖于西方神话的故事,为了与中国观众建立更强的情感联结,故事被设定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中国民间传说 “白蛇传”被设计为剧目里的一个支线情节。团队在布景、服装、叙事等各个方面也加入了中国元素,包括医院门外的竹林、卧室墙上的水墨画、还有商业街标牌上的“涌泉路”。

图片版权属于橄榄视频

《不眠之夜》上海版的戏服加入了1930年代老上海的元素,最左这件麦克白夫人的礼服就是改良旗袍的款式。

演出一登陆上海就引起巨大轰动,但同时,中国观众也表现出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观剧习惯,给剧场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例如,虽然剧场介绍和引导里一再鼓励观众“独自探索这段旅程”,且在入场时有意将同行的伙伴分散到不同的楼层,但希望结伴同行的观众总是默默又汇聚到一起(甚至拉着手一起走动),这在原本就弯曲狭长的布景里新增了不少障碍。

除此之外,在追星文化的渗透下,粉丝群体的到来也给普通观众带来了不少困扰,Punchdrunk如何在更长的时间跨度里,持续给中国观众创造与其千元价位等值的体验成了必须思考的问题。

梦幻继续?

2018年,沉浸式娱乐产业的市场规模超过45亿美金(不包括主题乐园),沉浸式戏剧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其他类型还包括沉浸式另类现实游戏(Alternate Reality Game, ARG)、鬼屋、密室逃脱、沉浸式艺术展览等等。

Punchdrunk的《不眠之夜》作为美国上演时间最长的沉浸式戏剧,其售票、食物、饮料以及周边产品为其演出场地McKittrick酒店带来了不菲的收入(2017年这个数字为490万美元)。但这只是沉浸式剧院行业中成功的极少数,仍有大量作品并没有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再者,即使成功如Punchdrunk,也面临了不小的增长压力。随着产业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深入,更多类型的沉浸式娱乐类型被创造出来,加上观众对于这类型的体验产生审美疲劳,对作品的艺术创作和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Felix Barrett将Punchdrunk的价值形容为“让人们远离日常生活的繁琐和苦闷,提供一段三小时的梦幻体验”。现在看来,这梦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戏剧的桎梏,但随着媒介革命的不断深入,这梦幻最终将去往何方?是否会淹没在更多的梦幻里?似乎现在并没有清晰的答案。

(图片来源于NeXT SC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