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快报 作者:李益炯 ,李熊熊2020-02-03 14:46
原标题:一幅十八世纪的英国青花瓷画
一位朋友到欧洲旅行时,经常会买些古董瓷器赏玩。不久前,他买回来一只青花瓷盘(图1),很有点意思。这只直径约22厘米的瓷盘,第一眼看上去最令人惊奇的是它的底款(图2),似乎写着7个汉字,却没有一个是能够识读的。据朋友考证,这只青花盘子并非中国生产,而是英国早期模仿中国瓷器烧制而成的瓷盘。由于仿制者不懂中文,底款写不出正确的汉字,只能模仿汉字的笔法,任意写了几个不可识别的文字。
明清时期,中国的青花瓷器曾经大量出口到欧洲。青花瓷的亮丽发色和坚硬质地让欧洲人着迷,当时有许多人千方百计想要仿制青花瓷器。英国最早仿制成功的青花瓷器叫“伍斯特瓷”。“伍斯特”是英国的一个郡,18世纪时有一个名叫“沃尔”的医生,在当地收购了一家生产软瓷的工厂,自己研究配方开始仿制青花瓷,并于1751年仿制成功。1751年相当于乾隆十六年。
据说,沃尔对仿制青花瓷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研究开发出英国本土高品质的青料,在同行评议中最佳。二是改良瓷土配方,使原来遇热水容易开裂的软瓷变得坚硬。1783年沃尔的产业转手他人,此后的“伍斯特瓷”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介绍的这只瓷盘属于早期(1751—1783)伍斯特瓷,我们看它的瓷质和青花发色,与中国的青花瓷器已经相当接近了。
图1 直径约22公分的瓷盘
图2 直径约22公分的瓷盘
笔者对这只早期伍斯特瓷盘的兴趣,主要还是在它的纹饰方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它究竟画了些什么?
这只青花盘子的正面图案,分盘心和盘沿两个部分。盘心部分画的是五件乐器,按上下左右中排列;乐器周围是六朵带枝叶的宝相花,分布对称。盘沿一圈画的是八件乐器,等分排列;乐器之间各有一朵带枝叶的宝相花作为间隔。
盘心的五件乐器从器物的造型看,大致可以这样识别:中心的是大鼓,右面的是拍板,左面的是古筝,上方的是古琴,下方的是埙。盘沿的八件乐器,识别起来有的容易,有的比较困难。从十二点的位置,顺时针方向排列,大致上是:金刚铃、弦索(类似三弦)、埙、小钹、云锣、铎、大鼓、箜篌。
上述十三件乐器去掉重复的一埙一鼓,实际是十一种乐器。它们都是中国古代经典的乐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埙,埙的造型原本应该像梨型,此盘上画得像心型,可能是欧洲人对这种乐器的造型因有美好联想而稍作改变的结果,但这件乐器身上画有几个圆洞(图片上不太看得清楚),表明它是埙一类的吹奏乐器。
图3 这种瓷画的一件标本
英国的伍斯特仿青花瓷盘,为什么画这么多的中国乐器?这应该是有中国瓷器为样本的。中国明末清初的瓷器上,曾经流行过一种《净土天乐图》瓷画,画的就是乐器和香花。图3是这种瓷画的一件标本,图1所仿的应该就是这种《净土天乐图》。
《净土天乐图》的画意来源于佛教净土宗的典籍。《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佛曾描述西方净土世界说:“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伎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在《佛说阿弥陀佛经》中,佛又说:“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第一段经文中说的“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 就是瓷画《净土天乐图》画乐器悬浮空中的出典。第二段经文中说到佛国“常作天乐”的同时,还“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意思是早晚六点,天上会落下“曼陀罗”花雨。这是《净土天乐图》中为什么画花的依据。所以,“净土天乐图”就是把“天乐”与“雨花”两个佛国奇景组合在一起的画面。
比较起来,中国民窑瓷器上的《净土天乐图》一般画得比较草率,基本上意思到了就行。而英国伍斯特瓷上的《净土天乐图》反而更加精细。比如图1盘心中埙的下面,还画着一条云纹,表示上面的乐器都是在云上奏“天乐”的乐器。这样的表意,在中国民窑《净土天乐图》上似乎是看不到的。
所以,从图1这幅18世纪英国仿青花盘的瓷画看,画的作者对中国乐器和《净土天乐图》的理解相当深刻。那么,在乾隆时期是谁向远在欧洲的瓷画师提供中国青花瓷画样品,并对中国文化作如此详细介绍的?这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有趣的话题。最大的可能是当时来华的传教士。至于具体是哪一位,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当笔者把上述意见与朋友交流时,他向笔者反馈了另一个信息:这种青花图案在早期伍斯特仿中国的瓷器上存在有多件,因此英国的收藏爱好者也曾经探讨过此盘纹样的来历。他们认为,仿制必定有中国瓷器样品供参照。他们希望能找到这个样品,但一直没有找到,只能遗憾地猜想,样品可能已经损毁,永远找不到了。
(图片来源于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