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未来人类比现在的人类少了这两样东西

近日,“冇限人类——人类的极限与局限”展览在现代汽车文化中心举办。16件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品,以艺术与科技的方式,从人与人、人与机、人与自然三个维度表现出幽默、挑衅、理性或者批评的态度,揭示了艺术家们对于人类身份以及命运的思考。这一展览还将陆续在首尔和莫斯科举办。

“一把刀冇有两面”

2019年最后的一个周一,曾采用人工编辑基因的方式“创造”了一对可以免疫艾滋病毒的双胞胎的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在深圳南山一审中被公开宣判因共同非法实施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遗传基因编辑和生殖医疗活动,构成非法行医罪,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

这个曾掀起激荡的“全球首例通过人工操纵人类基因的案例”,也就此宣告终止。在种种现实、伦理与诸多复杂要素的共同作用下,这场试图突破人类限制,却也会因此打破潘多拉魔盒的实验最终再次被收回至有限、却安全的边界中。

对任何事物的追逐越急迫,毁灭掉的东西就越多。

在超人类主义者们的眼中,基因编辑或许只是入门,在不远的将来,技术将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健康。当生物技术应用在人体上后,人类将可以抛弃上千年不再使用的陈旧基因,大幅延长寿命——届时在技术的帮助下,人类甚至将实现无限的永生,开始我们的“不死之旅”。

但在这人类不断试图打破有限的窠臼,飞向无限的星空大海的过程中,仍有许多值得思考、警惕,那些饱含危险的理念与事物,正潜伏着,等待着给人类带来致命一击。

1

▲ “冇限人类——人类的极限与局限”展览现场

这一展览讲述了在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不断打破身份与能力边界、重新定义人类身份及生存使命的故事,旨在阐明人类在不同环境下与世界的关系状况,探讨人类在环境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与万事万物的联系,并提出思考:当下我们是谁?而我们的未来又在哪里?除此以外,亦讨论了我们作为个人和社会所遇到的局限,以及我们试图摆脱和克服的极限。

2

▲ 展览现场,左:奥地利电子艺术节总监马丁·霍齐克(Martin Honzik),右: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科技方向教授、策展人、艺术家费俊

3

“冇”看起来很像“有”,却是“有”的反义词。冇限即“无限”,意同“无穷”,即“没有边界”的意思。数学符号为∞,并在科学、神学、哲学、数学和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同的概念。

机器是否有意识、我们的身体是否有一天会被机器替代?人工智能能从狗身上学到什么、观众的互动又能为艺术带来什么?在策展人马丁·霍齐克(Martin Honzik)看来,“冇限人类”在讲述一个关于人类及其在日益塑造和影响的世界中,为达成自我实现和认同而奋斗的故事。它阐明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状况,并探讨了人类所创造的联系和关系及其所有后果,为探索接下来人类所要做出的适应及在未来生而为人的寓意提供了线索。

4

▲ 邱宇,《机械控制的眼睛看到镜子中被控制的眼睛在看他》

5

▲ 马扎·斯姆雷卡尔(Maja SMREKAR),《!brute_force》

6

▲ 雷菲克·安那度尔(Refik Anadol),《Black Sea》

7

▲ 费俊,《有趣的世界》装置二

现代汽车首席营销官赵源弘、现代汽车空间创意部常务科妮莉亚·施耐德(Cornelia Schneider)、七星集团常务副总裁张建辉、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奥地利电子艺术节总监马丁·霍齐克(Martin Honzik)、美国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艺术与科技实验室主任约珥•费雷(Joel Ferre)、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策展人、艺术家费俊等出席了开幕仪式。

8

▲ 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9

▲冇限人类——人类的极限与局限,开幕式在现代汽车文化中心进行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人类的有限性是我们的禀赋还是阻碍进化的藩篱?通过科技的介入,人类可以变得无限吗?增强后的“后人类”是进化还是退化?——费俊

事实上,有限与无限并非是某把标尺的绝对两端。“有”和“冇”间所具有的两条横道,谕示着其互相包含、构建与转换的复杂境况——如果有限代表着“不好”,无限代表着”好“,那么,每个人必定在双岔口上毫不犹豫地走向通往无限之好的未来。然而,这个过程很难被称之为选择,也更不属于人们面前真实的复杂世界。

真正的选择是两难之择。它发生于两种情境:一是不可调和的两善取其一的选择:如果两个事物都是其所欲者,但外界迫使他只能二选一;二是两恶取其轻的选择:如果两个事物都是其所不欲者,但x现实迫使他必须二者择一。在这种真正的两难之境中,人如何选择,便是对人性以及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强有力的表达。

为了构建和创造真正的选择,我们必须勾勒出一个三面的框架,即在“有限”与“无限”间插入“人性”的维度。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事件只涉及两方,那么A只能在B和非B之间徘徊,结局是开放的;但是,如果选择是三方的,那么,A就会在B和C之间取舍。无论B和C是代表两恶之轻还是不可调和的两善,人都不可能二者兼有,而且还必须付出代价:为了得到一个,则必须损害或失去另一个——此时一个必须要明确的概念是:人类的限度并非是某种绝对的缺陷,事实上,有限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条件,它的存在恰恰是来自其有限性。而毫无控制的无限,反而却会毁灭“人类”自身。这并不完美,但却是现实本来的面貌。人类在不断前行的过程中,必定要去选择某条道路,而难以并行不悖。事实上,在此时,真实、妥当的选择意味着部分的舍弃与自我的规训,不选择才会带来混乱、疯狂与灾难。而本次展览,便是对于这一人类现实困境的转译与表达。

10

11

12

▲ 展览现场

阿伦特认为,人的境况首先包括的是给予人生命的自然概况,即地球、自然环境给予人的确保人生命存续的必需性条件。这一境况是人类作为与其它生物无差别的生命存在存活在地球上的必要条件,维持着人类身体的生长、新陈代谢和最终的衰亡,是人类一切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

当然,这种自然境况也规定了人作为一个自然的生命存在所必须具有和遵循的属性、规则,即人的“诞生性”(natality)、有死性(mortality):作为个体存在的人永远无法摆脱生物生命的循环轨迹,即人是从出生就必须走向死亡的存在。人类所有活动都以此为出发点:或者为了避免它、或者起源自它、或者为了超越它。而在由生至死的巨大鸿沟中,人类却始终保留着某个截然相反的渴求:从有限走向无限。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不断尝试着使用技术来拓展我们的边界、感知,甚至肉体。

13

▲ 胡帅《万物互联:所有连接》 ©艺术家

14

▲ Mushon Zer-Aviv The Normalizing Machine,展览现场

15

▲ Aroussiak Gabrielian, Alison Hirsch, Posthuman Habitats,展览现场

自成立以来,现代汽车文化中心作为融合汽车文化与艺术的跨界实验基地,一直致力于开发和探索中国多元文化跨界的可能性。2018年,“未来演化-我们的共享星球”向人们提问了未来;2019年,本次展览则关注的是当未来已到的时刻,人又该如何处理与自身和世界的种种关系。

16

▲ Studio NOWHERE EPPD_#112019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在作品选择上,并不如其它展览一般试图用奇观化、猎奇性的作品去吸引观者的眼球,并使真正的问题被图像所遮蔽。展览更加强调它的文献性和阅读性,并通过生活化场景的展现,让观者更加容易理解艺术家所探讨的语境,并在展示的同时,呈现给了公众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和主题,邀请观者一起思考人类本身以及未来发展。

17

▲ 奥地利电子艺术未来实验室,《ShadowGan》

18

▲ 艺术家宋悠洋在展览现场为观众讲解《生物新材料》

19

▲ 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DuoSkin》

在现代汽车文化中心艺术总监徐静看来,来自中西方的艺术家们在跨领域跨学科的实践中,对社会和人性有更敏感的体察,会从不同思维来看待技术的问题。这些思维方式无疑会激励工程师和科学家,使他们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领域内。

换句话说,在人类超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始终需要关注着人的理性实践与感性想象间不可调和却又必须调和的鸿沟——跨越鸿沟的过程正是人类意义的生产——慎行且充满理性,在“有限”和“无限”的博弈中,人的主体想象、思考与行动,从未如当下般重要。而在这个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当人类通过艺术的包容和进步精神来理解人性,并与正确的技术相结合时,艺术或许将会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好。

20

21

▲ 伯恩·卡尔曼和托雷·克努森(Bjørn Karmann, Tore Knudsen),《Project Alias》

但永远不要忘记:没有绝对的有限,也没有绝对的无限;亦没有绝对的好,没有绝对的坏。在人类与后人类间,一切都不是绝对对立的。

就如来自荷兰和丹麦的艺术家伯恩·卡尔曼(Bjørn Karmann)和托雷·克努森(Tore Knudsen)的作品《Project Alias》——这个看似普通的智能音箱,实则是个可定制和保护隐私的智能助理;但当其来到此地展览时,又由于需要连接VPN而丧失了其可视性与有效性:当它再次被“保护”时,一切又都消失了。

有问题?冇问题?

那两道横永远存在。

展览信息

22

冇限人类——人类的极限与局限

策展人:马丁·霍奇克 费俊

展览时间:2019.11.19-2020.2.29

展览地点:现代汽车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