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回望那一段有意义的时间,组成了一首多声部的歌

近日,展览“共时”在坪山美术馆开幕,该展由策展人李振华担纲策划,徐文恺、胡介鸣、吕胜中、邱志杰、芭芭拉·西格纳(Barbara Signer)+麦克·波登曼(Michael Bodenmann)、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汪建伟等艺术家受邀参展。此次展览是坪山美术馆团队成立后推出的第一个当代艺术的国际大展。

1

▲ 坪山美术馆入口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2

▲ 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共时”展览由策展人李振华担纲策划,徐文恺、胡介鸣、吕胜中、邱志杰、芭芭拉•西格纳(Barbara Signer)+麦克•波登曼(Michael Bodenmann)、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汪建伟等艺术家受邀参展。此次展览是坪山美术馆团队成立后推出的第一个当代艺术的国际大展。

3

▲ 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的现场创作手稿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4

▲ 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在展览现场进行准备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5

▲ 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所使用的自行车与地上蓝色的气球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共时”可以理解为一种平行的空间,意在凸显一种同时性与同步性。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 Jung)于1920年代提出这一个概念,其内涵包括了“有意义的巧合”,用于表示在没有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出现的事件之间的意义连接。这一种研究方法在历史学中也有应用,如最近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在出版的《波斯笔记》中就说道“秦国,分战国秦与秦代秦,前者与阿契美尼德王朝有共时关系,后者与帕提亚王朝有共时关系。”

6

▲ 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作品《录像与电影 一九七五至一九八九和现在》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7

▲ 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作品《地毯》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8

▲ 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作品《雕塑》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共时”需要若干段时间,那么时间的起点、终点的选择,都以策展人李振华为连接点链接在一起。李振华在瑞士和中国跨两地工作,瑞士艺术家罗曼·西格纳便进入了他的视野。对于罗曼·西格纳来说,1969年3月的展览“当态度成为形式”某对他的影响很大,有别于以往的大地艺术、观念艺术、极简艺术等艺术形式预示着一个艺术的新时代即将开启。

9

▲ 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作品《裤子》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10

▲ 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作品《蓝色球》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2011年,李振华分别于4月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对话胡介鸣与徐文恺、5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对话邱志杰、9月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对话汪建伟。2014年李振华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展览“罗曼·西格纳——影像——一九七五至一九八九和现在”对谈吕胜中,这期间罗曼的女儿芭芭拉·西格纳(Barbara Signer)和助手麦克·波登曼(Michael Bodenmann)也在场。当然在这段漫长的时间中李振华接触了不计其数的艺术家,也与更多的人擦身而过。

11

▲ 吕胜中2003年创作的作品《山水书房》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12

▲ 本次实施的《山水书房》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所以基于策展人在瑞士和中国的折返奔走中,这些机缘巧合遇到的人慢慢的编织出一个网络:当罗曼·西格纳看完对他影响最大的展览8个月之后,邱志杰在福建漳州出生了;吕胜中、胡介鸣和汪建伟分别出生于山西、上海和四川,但是他们都出生在50年代,1982 年出生在瑞士圣加仑的芭芭拉·西格纳和1984年出生在西安的徐文恺,也诞生在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

13

▲ 汪建伟现场展出40分钟的作品《生活在别处》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14

▲ 胡介鸣的作品《一分钟的一百年》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当然这种艺术家出生年月的比较可能带有生辰八字算法的意味,这种看法也有点像脱胎于法国数学物理学家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历史决定论。这其中虽然不存在一只无形的手,但是却存在着一根来自西方的线。1980年代末期罗曼·西格纳凭借着出版物和录像,被介绍到中国的艺术学院;2011年在李振华的策划和推动下,罗曼·西格纳的作品在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巡回展览并与邱志杰、徐文恺、胡介鸣、吕胜中、邱志杰、汪建伟等艺术家相遇。罗曼·西格纳的作品对这些艺术家产生影响了么?我们似乎很难从作品中看到端倪,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他们是如何探索着自身与外界的接连方式。

15

▲ 徐文恺的作品《水测·石油》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16

▲ 徐文恺的作品《柱》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在展览中,吕胜中的《山水书房》、胡介鸣的《一分钟的一百年》、汪建伟的《生活在别处》、徐文恺的《柱》、邱志杰的《地图》、芭芭拉·西格纳与麦克·波登曼合作的《胶囊珊瑚》和罗曼·西格纳《影像:1975-1989和现在》都是从个人的轨迹、记忆、思考、处境出发,连接地理、历史、自然、算法等问题。并且这些作品的诞生包含着艺术家大量的工作,对这些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于是这就构成了展览的另一个维度,即李振华提出的“一种累积的人类世逻辑”。

17

▲ 邱志杰现场作品《地图》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18

▲ 展厅中的《地图》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李振华在《共时》一文中写道,“我们并不能在新和旧之间找到我们想要的现在,人存在的时间是连绵不断的一个整体,任何截取的瞬间,也都扩展成连接着过去和未来的路径。什么是必须改变的?什么是作用在脑中的?这些都在随着时代、地缘、信息的交融扩延着。从本土的文明根性中找到的,是否也能在后殖民问题中去发现?在科技和媒介中找到的,是否也可能在传统中发现?在现代性冲突中找到的,是否早已在剧场和科幻故事中显现?如何去发现,如何在艺术的直觉性中探寻。知识递进和信息分析,经历几十年的人及其方法,是否还新?一切归于平庸时代,人的作用被再次降级,没有英雄,新兴科技却此起彼伏。” 这是对七个倒叙的个人故事最好的注释。

19

▲ 芭芭拉·西格纳(Barbara Signer)与麦克·波登曼(Michael Bodenmann)合作的作品《胶囊珊瑚》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20

▲ 芭芭拉·西格纳(Barbara Signer)的作品《我不会让你的太阳落下》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在展览开幕的现场,罗曼·西格纳骑车冲入现场的蓝色气球空间,延续了自己长期以来思考的“爆炸”行为。所以参展艺术家展出了对于自己来说最具有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也可能是所属时代的最新思想的前沿。他们过去所面对的情况由于地缘因素与政治制度是不一样的,在全球化的今天他们依然要各自面对完全不同的未来。策展人试图从个人感知的线索出发,将艺术家某一时刻的思考和情绪化的做法呈现给观众。就像约瑟夫布罗茨基说的那样:“一个民族的历史就像一个个体的历史,它所包含着的更多是遗忘而非铭记,历史与其说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丧失的过程,否则我们就不需要历史学家了。更不用说,保留记忆的能力并不能将自身转译成道出预言的能力。”本次展览就是一种回望历史而发现其中的那些出乎意料,这样本来看似平常的事物又出现了新的趣味。在视角不断的切换中,无数的裂缝被缀合为一个展览,以思考的名义照亮未来的艺术之路。我想会有一个对艺术有点兴趣的年轻人走进坪山美术馆的展厅,看到徐文恺、胡介鸣、吕胜中、邱志杰、芭芭拉·西格纳、麦克·波登曼、罗曼·西格纳或是汪建伟的作品,然后会惊奇的发出“这也是艺术!?”的惊叹与反问。于是在他的生命中,一个新的道路也会被开启。

21

▲ 坪山美术馆外观  图片来源:坪山美术馆

展览信息

QQ截图20191209095650

坪山美术馆新展“共时”

策展人:李振华

艺术家:徐文恺、胡介鸣、吕胜中、邱志杰、芭芭拉·西格纳(Barbara Signer)+麦克·波登曼(Michael Bodenmann)、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汪建伟

展览时间:2019.12.1 - 2020.3.15

展览地点:深圳市坪山美术馆 1-6 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