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丝绸之路”将两个古老又温厚的国家紧紧的连接在一起。而在今年三月,中国与作为首位G7成员国的意大利签署了“一带一路”备忘录,中意丝绸之路更绽光芒。恰逢2020年中意建交五十周年之际,意大利佛罗伦萨贝利尼博物馆在今年6月举办了“符号”当代国际艺术展,邀请到了中意两国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几位艺术家共同参展来增进两国文化领域的交流。

8月25日,“符号——国际当代艺术展”来到了北京鼎元艺术中心,这也是继6月份意大利佛罗伦萨贝利尼博物馆开展后的第二站。此次展览由袁乐平担任策展人,武白冰、郑宇担任联合策展人,同时孔令伟与路易吉·贝利尼担任学术主持,共展出了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28位艺术家的近百幅作品。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8月末的北京已初显秋意。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欢庆气氛已经在大街小巷弥漫。2020年,又是中国与意大利建交五十周年。8月25日,“符号——国际当代艺术展”在北京鼎元艺术中心拉开帷幕,这也是继6月份意大利佛罗伦萨贝利尼博物馆开展后的第二站。此次展览由袁乐平担任策展人,武白冰、郑宇担任联合策展人,同时孔令伟与路易吉·贝利尼担任学术主持,共展出了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28位艺术家的近百幅作品。

640

▲ 参展艺术家合影

641

▲ 北京鼎元国际艺术中心美术馆馆长袁乐平致辞

642

▲ 中国美院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孔令伟致辞

643

▲ 意大利艺术家法提赫·米卡致辞

644

▲ 罗马艺术家里卡多·阿乔萨致辞

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其艺术也底蕴深厚,艺术名作和艺术大家数不胜数。而处于地中海畔的意大利,同样艺术大家辈出,从达芬奇到米开朗基罗再到拉斐尔等等艺术巨匠均来自意大利。而作为欧洲最早与中国有贸易交往的国度,虽与中国遥远相望,但两国友谊却深厚绵长。两千多年前,伟大的“丝绸之路”将这两个古老又温厚的国家紧紧的连接在一起。今年三月,中国与作为首位G7成员国的意大利签署了“一带一路”备忘录,中意丝绸之路更绽光芒。中意联展,是东西方文明的融汇交流。符号,作为这次展览的主题,其用意就是要远离速度的漩涡,回到文明的最远处,回到符号,回到记忆。在人类文明史中,符号和图像往往有着共同的起源。

640

642

641

▲ 展览现场

正如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孔令伟在前言中所写道,人,既有群居动物的本性,也有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探索的天性。人类的行为,难免是在做群体区隔,在寻找归属,在体验某个“部落”所带来的优越性。然而,他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有选择性地看待世界和接纳世界。这就是心胸的障碍,也是我们想要怀抱艺术世界的最大障碍。从这一视角出发,观众恰好可以理解这次展览的旨趣:我们可能没有共同的记忆,没有统一的历史情感,但心性上的自由联合与精神上的相互支持,却远远跨越了各自的经验藩篱。我们行走在天空、海洋,穿梭于各类高速通道,但就自我发现、自我反思和自我表达的方式而言,我们和石器时代的古人并无区隔,我们还是愿意从符号出发,借助符号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意愿,表达我们对当代文化的反思。

641

640

▲ 展览现场

如今的生活,其意义似乎必须通过种种停不下来的事务才能彰显。我们被卷入了速度的漩涡,在短暂时间内堆积一系列事件,轰轰烈烈地开展活动,藉此获得挣脱平凡的快感与幻觉。不知不觉,我们已将自己变成了时钟上的秒针。我们由不断变换着的欲望驱使,不断地刻意突破各种极限,人为地给艺术设置“时效”,再以此作为衡量艺术品的指针,滴答作响以吸引关注。实际上,这是在强迫遗忘,将观看者把注意力从艺术家的创造性转向新奇怪异,转向变化,以及变化的速度。

641

640

▲ 展览现场

今天,我们可能正处在一个最容易被后人遗忘的时代。为此,我们选择了一个特殊的展览主题,用意就是远离速度的漩涡,回到文明的最远处,回到符号,回到记忆。我们知道,在人类文明史中,符号和图像往往有着共同的起源。但我们不谈艺术,不谈图像,只是想通过符号这个词来唤醒我们久已沉睡的关于文明的记忆。面对这样一个展览,观者可以把自己设定为古代的旅行者,只凭自己的眼睛去见识,也可以选择做一个现代的徒步者,默默地追寻现象背后的意义。如何判定面前的这些作品,这完全取决的于观众如何驾驭自己的知觉。

对话“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 X 孔令伟

(为了方便阅读,以下“凤凰艺术”简称Q)

Q:作为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您能用自己的角度讲一下此次展览吗?

孔令伟:关于这个展览,我们当时有一个想法:在传统社会或古代社会,不同的部族、部落有着不同的徽铭和符号,以构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我们不禁要思考,现代社会是不是也存在着类似问题?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平台、机构、甚至一项产业,其实就是一个部落、部族,只不过不再像以前那样,是有着血缘关系的种族,现代“部落”,其连接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但从深层意义讲,这还是一个完整的部族,依然有一个完整、统一的、抽象的共同理念。那么,我们便想探讨一下,在现在这个社会,当代艺术是不是起到了类似的抽象与粘合的作用?当代艺术和当代社会的关系又是什么?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出发点。

640

▲ 《躺着的男人与远去的白马》苏新平 石版画 62X50.5cm

当代艺术和当代生活其实是有着深切的关联。递进一步讲,受制于所谓的工具理性,不同的社团、群体,他们的“文化”,彼此之间往往不协调,各自孤立,甚至相互抵触。这种文化是功利的、僵硬的文化。对此,当代艺术恰可以起到超越和调解的作用。

640

▲ 《水图》陈琦 水印版画 74.5X99cm

当代艺术可以起到打破“部族”文化冲突的超文化的作用。我觉得这或许是当代艺术的社会功能。在当代生活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质疑的,便是当代艺术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它起什么作用?那么我的回答是,它具有超文化的功能,对社会可以起到新的精神整合作用。

640

▲ 《理想国之八》孔国桥 铜版腐蚀 77X112cm

Q:像您说的,在这种联系当中,越来越多中国的艺术家走出国门去学习西方的艺术,那么这些从国外回来的艺术家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西方当代艺术文化的影响,那您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这些青年艺术家应该怎样打破这种被捆绑的局势?

孔令伟:我不是艺术家,很难做出判断。但是通常来说,第一,艺术家是不自知的,无法自己给自己一个解脱和答案。第二点,我认为还是应该在对话和交流中做自我调整。

Q:那您觉得在对话和交流中需要注意什么?

孔令伟:我认为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被太多的流行文化或其他非艺术诉求捆绑、驾驭。能不能真正地面对艺术、面对生活、面对情感本身,都需要有一种深切的个人感受。不是所有的人都配称艺术家,就像禅师一样,内心需要有一种近乎于直觉的体验才行,这种感觉一定不能丧失。

640

▲ 《天边的云彩-8》 唐承华 布面.油墨.综合媒介 77X102cm

在当下,有太多的所谓的思想都是被流行文化、商业利益所控制,说白了,就是电视和网络上经常出现的那些信息、概念和想法。而这些与你自己的研究和自己想真正表达的东西都不同。事实上,你只要真实地面对你自己的世界,真实地面对身边的生活,你会发现能触动你的东西其实是很多的。 

凤凰艺术 X 袁乐平

(为了方便阅读,以下“凤凰艺术”简称Q)

Q:作为策展人您可以讲一下这个展览吗?您当时是有着怎样的想法来做这个展览的?

袁乐平:我最初的设想是想把一些中国的艺术家的作品能够放到国际上去交流,让国人以及中国艺术家甚至是我本人都会有更开阔的眼界和经验,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

Q:您在策展时,在策展脉络上是怎么样去分配这些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的位置?策展理念又是怎样的?

袁乐平:在布展中我更多注重的是作品与作品之间怎样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不论是作品中的色彩关系,还是它们的画种的关系,在这些方面上我会更多地考虑、调配。

640

▲ 《醉梦二》袁乐平 布面油画 90X70cm

Q:在您看来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之间会有什么比较特别的联系?因为这次展览的主题是符号,所以您是怎么样把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与主题联系在一起?

袁乐平:因为符号本身就是一种理念,不论是中国人之间对话又或者是各个国家人对话的表现,思维方式都有不同。而为什么国外的艺术家相对来说比较多?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多是发挥自己本人想象力来表达内心,而中国相对来说会传统一点,因为他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可能与国外的艺术家们不太一样。所以,通过这次展览,让国内的艺术家看到国外一些艺术家的表现方法和手段是很好的。

640

▲ 《意志与选择》郑大庆 油画 100X80cm

Q:像您说的将中西方文化在交流碰撞时,中国艺术家的一些作品会不会被国外的艺术家作品所同化?或者国外艺术家作品受中国传统的影响被限制住?

袁乐平:我想这是难免的。有时候国外表现的手段和方法,中国艺术家看到后认为是一种新鲜的东西,也许这对他自己创作也有帮助,所以应该会比较接受。至于同化,我想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民族的传统的优点,又或者可以说是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这些是不可能被同化掉的,他们的东西也不可能被我们同化。只是在观念上、表达上,运用些怎么样的手段也许会有相似之处。

凤凰艺术 X 里卡多·阿乔萨

(为了方便阅读,以下“凤凰艺术”简称Q) 

Q:两位老师作为参展艺术家对整个展览的感觉是怎样的?

里卡多·阿乔萨:如果在很多年前把很多国家的作品放在一起展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个艺术家来自不同国家,他们每一个人就像一个小窗口一样,呈现的作品代表了当地不同的文化,这是这个成长的地方所给予他的东西。所以每个人呈现出来的都是这种文化的小差别,这是非常难得的一点。同时这在很多年前我们是不可以想象的。而现在在一个展览里,可以将这些小差别都融合在一起,让我们真真正正地了解各个细微的不同,还能进行近距离的比较是非常棒的。

640

▲ 《Landscape》里卡多·阿乔萨 手工制纸 66cm×58cm

Q:请问您们参加这次展览是如何选择参展作品的?

里卡多·阿乔萨:对一个艺术家而言,作品不分最喜欢和最不喜欢。所有的作品一旦做出来之后,都有存在着自己的一个想法的,而且每一个想法都是很特别的。而我这次选择的是自己的手工制纸,用的是中国古画的纯手工制纸印染出来的作品,这与中国文化也比较相通。在这个基础上,又符合主题“符号”的意义,作品上的材质也是老的相片,其中有中国意境的风景与我的印染作品进行拼接,让照相技术与绘画、艺术间也存在着一种沟通对话,同时也是为了印证、应和我们各个国家间的对话,所以是出于这两个原因选择了这幅作品。

640

▲ 《Januarys Day》安娜斯塔斯亚·佛斯科博依妮科娃 纸板粉彩 65X50cm

640

▲ 《Cloud》安娜斯塔斯亚·佛斯科博依妮科娃 纸板粉彩 65X50cm

Q:这个展览在意大利举办时,意大利本土人民对这个展览有什么反响?现在您们来参加中国的开幕,觉得有什么差异性?

里卡多·阿乔萨: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同样一个作品在两个国家不同的地点展示,有着不同的文化受众人群来参观并进行评价,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因为每一个国家文化中人成长的出发点不同,文化的注重点也不同。所以当每个人看某个东西时,都会有不同侧重的点。就我的作品来说,如果是以欧洲、意大利这种西方国家的人民的视角来说探索的一定是挖掘自身的什么东西。而今天在中国,有很多观众看了我的画作之后会说这个意境,这个山水的流动感很棒,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点来共同探讨这个作品。所以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

凤凰艺术 X 法提赫·米卡

(为了方便阅读,以下“凤凰艺术”简称Q)

Q:两位老师作为参展艺术家对整个展览的感觉是怎样的?

法提赫·米卡: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强调艺术没有对抗性,就像我在开幕式演讲所说的一样艺术从来不是相互抗衡的,艺术是大家相互都在影响的,我可以从你这边学习到一些可取的东西,而并不是像比赛一样,这是没有竞争竞赛的关系,是相互吸收、相互包容的。所以,我们来自各个地方,有着各种不同的绘画风格,不论是版画、油画,又或者是当代的、传统的。这些词语在字面上来说是存在着对抗的关系。但其实对于我内心来说,并不想要强调抗衡,包括像这种综合性的展览,也不是在强调抗衡,而是需要相互的渗透和对话,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640

▲ 《Lievità I》 法提赫·米卡 版画 80cm X 70cm

Q:请问您们参加这次展览是如何选择参展作品的?

法提赫·米卡:我本身便可以说是一个国际化的人,因为我是一个有着土耳其与意大利双国籍的身份,也就有这样两个国家文化充分融合在一起的这样一个主体了。再来,我选择这些作品,是因为这里的一些语言非常有东方的味道,作品中的马和颜色以及土耳其的文字都是一种融合。做这些作品时,我就已经将传统与当代结合起来了,把这些多国元素的感觉带到作品里了,所以是因为这些原因选择了这个作品来参展。

640

▲《Grecale》乔治·迪斯特法诺 综合材料  56X83cm

Q:这个展览在意大利举办时,意大利本土人民对这个展览有什么反响?现在您们来参加中国的开幕,觉得有什么差异性?

法提赫·米卡:对我来说国家之间总会有不同,所以我也没有特别特别的惊讶,各个人、各个观众的视角不同,评论也就不同。但我更深的感受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对数量的比较我更深刻。同样是这80个作品,放在这里是一个小型展览,而挪到了意大利,虽然我们国家文化也很深厚,但因为地域人口少,地域面积也少,像这样一个规模的展览,会变成很大规模的展览。所以这个东西的意义要分开来看。因此我现在到中国后,最困惑的一点便是关于数字上的困惑。同样的两千人,在意大利那就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庞大的人群,但是在中国,你会觉得也没有什么。这是我在这个展览上对两个地域所产生的不同的感受。

展览信息

640

640

64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