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有盐 >活动

有盐Life 2019-06-24 07:49

原标题:激励一代人成长的盲人音乐家,转身为孩子“岩”传身教

美国钢琴家、作家戴维·杜巴尔曾说过一段话,即使当一个胸怀大志的钢琴家登上音乐会舞台,他会发现,从琴房到音乐厅期间的距离,像从地球到天上的星星般遥不可及。

这段话说出了许多钢琴家的心声。成为钢琴家的道路是艰苦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1500万名青少年在学习钢琴,其中能成为钢琴家的更是屈指可数。

如果你的眼睛看不见,想成为钢琴家,那得付出多少努力呢?

然而有一个人真的做到了。他就是孙岩。

1

10岁获得全国艺术调演金奖;11岁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为8万观众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颂》;15岁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建校50年来招收的第一位盲人学生;22岁成为第一位在国际残疾人钢琴大赛中获得冠军的中国盲人钢琴演奏家…….他的演出遍及海内外,多次登台为国家领导和外国元首演出,成为“亲善大使”。

所谓的成功,是靠雷打不动300遍练成的。

孙岩双目先天失明,在茫然的黑暗中,一架小小的玩具电子琴成为了他儿时最好的玩伴,也成为他人生最初的音乐启蒙。那个时候,孙岩父母两个人的月工资不到70元,却花了一百多块钱,给孙岩买了一个电子琴,又请来钢琴老师张立文。

2

看不见钢琴,老师用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来教孙岩识谱:一字一句把谱子念给孙岩,小节符号、重音、停顿等表示也都一字不落;然后手把手,让孙岩先练习右手的弹奏,熟练以后换左手练习,最后双手练习合奏。

师徒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句段一个句段地学完了一首首曲子。

为了弹好曲子,形成高标准的演奏技巧,孙岩从不肯放松自己。一练就是五六个小时,屁股坐肿了,汗水湿透了衣裳,手指上磨出了水泡,再把水泡都磨破……

就是用这样一种“笨方法”,打下了孙岩坚实的钢琴基础。

3

一路上恩师相助,必定尊师重道。

1994年9月,在“远南”运动会上开幕式上,孙岩以一曲雄浑壮阔的《黄河颂》打动了世界,让他赢得“钢琴小王子”的美誉,有了更进一步的梦想——到北京,去中央音乐学院继续学习。

即便得到了残联的支持,孙岩的求学路依旧处处碰壁。在数月找不到主课老师的情况下,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著名钢琴教育家杨峻看见了孙岩的梦想与坚守。

他听完孙岩弹奏《黄河颂》,沉默了一会儿,收下孙岩作为自己学生。

这让受挫多时的孙岩母亲不敢相信,一再追问确认,“您真的收孙岩做您的学生了?”“教这个孩子您要付出很多精力的。”

确实,为了教孙岩,杨峻想了很多办法。

学琴不止需要精湛娴熟的技艺,更需要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理解力。如果无法领略音乐的内涵,演奏就会变得机械。

对于一个眼睛看不见的人来说,更是需要百倍的体验。

4

为了让孙岩有切身的感受,弹风格温暖、舒缓的曲子,杨峻就拉着孙岩到户外晒太阳,用身体感受阳光带来的温暖,去听教堂的钟声,让他感悟社会对他的关爱;弹悲伤、凄惨风格的曲子,杨峻把屋里的门窗都打开,寒风灌满整个房间,刺痛孙岩的肌肤,让他明白痛楚的感觉。

弹贝多芬的《月光》,杨峻又让孙岩独自站在花园里,感受夜晚的空气和虫鸣,想象月光洒在身上的感觉。

每次上课,杨教授往往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

五年后,孙岩圆梦了,他成为中央音乐学院有史以来第一位盲人大学生。

5

曾经被握住的手,如今开始指路。

每攀爬上一个人生高度,孙岩最想说的话就是“感恩”,一路上他遇到了太多“恩师”,而他最想做的是回报。

如今的孙岩不仅仅是难得一见的钢琴专业盲人硕士生,更是全国首位具备专业资格证书的盲人钢琴演奏家。他经常作为跨国交流的使节,在表演中把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乐曲,比如把《梁祝》改编成钢琴曲,重新演绎给观众。用世界上最普及的乐器,传播东方韵味。

6

近年来,把孩子们对音乐的热情与天性留住,让他们正确认识练习中的困难与挫折,积极乐观的生活,成为孙岩的另一个梦想。

他通过自己的学琴时的体验经历,创立了自己的儿童教育机构,实验性地选取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以及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小王子》等国内外一流歌剧、音乐剧的选段,用儿童舞台音乐剧的教学形式,让更多孩子通过“音乐表演”这门综合艺术课程,培养他们模仿、表现、协作的能力。

7

在即将到来的8月,孙岩将作为全球华人青少年国风艺术节的评审团专家,为参展演青少年进行零距离点评。他坦言,“现在的小朋友学习技艺的条件跟环境都很好,但就是在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这条路上,缺乏克服逆境的精神,相对于教授他们弹奏一首曲子,我更倾向于传授他们学习的方法,因为这对于在未来长达数年的自我学习过程来说,都是受用的。”

海报3

届时,孙岩还将在艺术节举办地北湖玖号,这座拥有亦古亦今、中式韵味的建筑群中,带来国风主题的现场演出,与孩子们一起尽情展示具有典型中国艺术特色的音乐演奏,让五千年的文明力量化作音符,从指尖飞扬。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