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5月24日,由大象艺术空间馆 、杭州《湖上》杂志社主办,皮道坚担任策展人的“后山心图——王绍强作品展”在杭州《湖上》杂志社林泉山房举办,展览以开幕雅集和学术对谈活动拉开序幕。

此次展览由大象艺术空间馆、杭州《湖上》杂志社主办,著名艺术理论家皮道坚担任策展人,艺术理论家管郁达,艺术家王天德,《湖上》杂志社社长李海波,大象艺术空间馆钟经新,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林海钟、沈烈毅、蔡枫、佟飚,艺术家王犁、张乐,理论家、策展人杨大伟,杭师大美术学院郦亭亭等70多位嘉宾出席雅集。

WechatIMG33948

▲ 开幕雅集现场 

WechatIMG33950

▲ 学术对谈现场

本次是王绍强当代艺术观察与践行的首次集中呈现。王绍强近年来开始尝试利用古代地理学图绘的视觉符号及其坐标定位的概念方式来寻求新的艺术表达。相比邱志杰地图作品的综合、立体、多媒介、全方位的当代性表达,王绍强以人文地理志为中心的水墨实验更多延续中国传统绘画“山水即道”的文脉:借助水墨的灵性,以复迭、移置、互渗、交融等多种技法实验尝试创造贯穿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条线索的生态气象,在直觉与情感的表达中引我们见微知著,以接近那最高存在的“道”。

WechatIMG33956

▲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中国美术学院国际学院院长金志林带着克罗地亚美术家协会主席、副主席一行观看展览

王绍强在学术对话中分享了这种水墨实验的灵感来源:“喝茶的时候,茶水积累下来会形成某种浓度,每次形成的图像都不一样,这给了我灵感。我的画其实也是在利用这样的水性,以及水与空气、水与时间的关系来创作,当然这里面还是包含了主观的对自然和山水的向往。”

就如同王绍强所说的那样,实际上他的作品中对地图符号的引用,抛弃了传统地图作品中所蕴含的政治性表达以及功利性的想象图景,转而将其引向对抽象空间的探索,并尝试将作品主题置于人与自然、生命与大地的关系域之中。艺术家抛弃了中国传统“星象图”中的宿命论表达,将上古文化中对大一统、政治权力追求的“形势图”转换为一种对自然与自我内心关照的“心势图”。

WechatIMG33957

▲ 艺术家王绍强与嘉宾和工作人员合影

策展人皮道坚在开幕对话上表示:“《后山心图》实际上就把地图所包含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转向他自己内心的表达,这种表达不是张牙舞爪的,而是非常平和地娓娓道来的。”在此一由地图向之心图的转换中,王绍强对存在的意义进行了假设,并试图从宏观的角度获得掌控全局和自我定位的信心、获得某种“实在性或绝对真理的品格”,以巩固其世界观和信念,进而获取一种既虚幻又坚实的自我存在感。

参与学术对话的嘉宾有本次展览策展人、艺术理论家皮道坚,艺术理论家管郁达,艺术家王天德,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湖上》杂志社社长李海波,大象艺术空间馆钟经新,中国美术学院林海钟教授,艺术家王犁、理论家、策展人杨大伟等。 

首次集中呈现当代艺术观察与践行

观赏王绍强作品,跃入眼帘的首先是现代人司空见惯的方格网状地图;其次则是薄雾缭绕的山峰;再细细阅读,给人所有所思、所有所悟却又难以言传的深邃意蕴。

王绍强在忙碌的日常工作之余,潜心艺术创作。他尝试以中国史前文明中的大地方格网测量法揭示的宇宙观、时空观,并结合当今GPS卫星定位系统内置地图的科学理念,透过“九宫格”等古代天文学、地理学图绘的文化符号,以水墨艺术方式,表达其内心世界和东方智慧。

在雅集学术对话环节,皮道坚、管郁达、王天德、林海钟等分析王绍强的艺术观念和创作实践,热烈而深入地探讨“九宫格”、中国山水画以及当代水墨艺术的思想观念、艺术创作等话题。

艺术理论家、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皮道坚认为,王绍强将“九宫格”这一概念方式或地图符号与传统文人画之山石符号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对接与组合,平和从容而不是张牙舞爪地娓娓道来,实现了从地图向心图的转换。他对存在的意义进行了假设,试图从宏观的角度获得掌控全局和自我定位的信心,获得“实在性或绝对真理的品格”,从而巩固其世界观和信念,以获取一种既虚幻又坚实的自我存在感。

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如何表达东方智慧

当代艺术的迷人之处,正是在于艺术家可以多重身份和多种多样的视角,观察世界万物和生命本体,王绍强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山水地图。这种源于中国史前文明中的大地方格网测量法,并结合当今GPS卫星定位系统内置地图的科学理念,透过“九宫格”等文化符号和山水意境,以水墨艺术的方式表达其内心丰厚的精神世界和生机盎然的东方智慧。

王绍强身兼数职,阅历丰富,视野开阔,思想深邃,这为他的当代艺术观察和践行提供了重要基础。作为一位颇有心得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管理者,王绍强饱览世界各地的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研究哲学和美学,了解当今最新科学技术发展,拥有全球视野的宇宙观、哲学观、美学观和现代科学精神。他通过观察古往今来中西方文化艺术史、科学技术发展史,追溯到中华文明的源头,与5000年前先民建立的宇宙观和时空模型对话,体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科学性和实验性,深入研究天象观测、大地测量、地图绘制乃至天文学、地理学理论的科学建构过程,反映出基于科学启蒙的人文艺术即使在数千年之后的今天,依然能够将中华文明和东方智慧融汇于当代艺术的实验表现之中。

屏幕快照 2019-06-02 14.29.40

▲王绍强 《车晓之二》58×50cm 纸本水墨 2018

屏幕快照 2019-06-02 14.29.17

▲ 王绍强,《戌时九川》,纸本水墨,35cm×35cm,8张,2018年

方形网测量法是中国史前先民观象测年、测量大地的科学探究和智慧结晶。现代野外考古发掘成果发现,距今约5300-4300年的良渚文化时期,瑶山、汇观山祭坛核心均有一个“回”字形灰土框结构遗迹。良渚古城遗址重要发现者、考古学家刘斌通过实地模拟观测后认为,这种“回”字形遗迹很可能与良渚先民天文观象测年有关(详见刘斌《巫神的世界——良渚文化综论》)。在距今约4300-3900年的陶寺文化时期,考古学家发现迄今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天文观测台。主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陶寺专项”的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驽认为,陶寺文化中的大地方格网测量法可以解决南北东西纵横数千千米大地测量的技术难题;方向、方国、方位等语义也可以借助甲骨文“方”字造型得到解释。在中国古代有关天文文献中,保存有四海之内地广的数据。我们可以用以验证陶寺四表的存在及其用于大地幅员测量的史实(详见何驽《从宇宙观考古看中国文明形成》,载《三代考古(六)》)。

WechatIMG33951

▲ 展览现场

基于大地方格网测量法和圭表测影等科学方法,我国史前先民形成其功能区划和空间方位的宇宙观模式,并抽象上升至哲学观,深刻影响到政治地理、人文地理和军事地理等各个领域,包括形成“中国”最初的概念和天下观。这些思想理论和科学观念被保留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说卦》中,定义为“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也就是首先定方位。

晋代制图学家、地理学家裴秀(公元224-271年)总结出“制图六体”原则,他用“计里画方”等方法,以一寸折百里的比例编制了《地形方丈图》《禹贡地域图》;唐代地理学家贾耽(公元730-805年)、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公元1031-1095年)运用这种方法分别绘制《海内华夷图》《天下州县图》;到了元代,地理学家朱思本(公元1273年-?)采用计里画方之法绘制的全国地图《舆地图》,其精确性超过前人。源于史前文明大地方格网测量法的“计里画方”等制图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在中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直到今天,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内置地图依然运用中国远古时代的科学结晶和东方智慧。因此,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在比较研究东方和西方的定量制图学后认为:“事实上,在中世纪这整整一千年中,当欧洲人对科学的制图学还一无所知的时候,中国人却正在稳步地发展着他们自己的制图传统,这是一种虽然并非严格按照天文图的原则、但力求尽可能做到定量和精确的制图传统。”([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地学》,科学出版社1976年10月第一版第 65-66页)

WechatIMG33943

▲ 展览现场

当云雾缭绕的山峰处于大地方格网测量法的观照之中,王绍强笔下的整个画面被赋予新的意义。你可以理解这座山峰就是巍峨高耸的须弥山,山外递相环绕着陆地和海洋,一圈又一圈向外延展,构成古老的印度教圣典《往世书》中所描摹的须弥世界和宇宙模型;

你也可以读解为《周髀算经》中感叹的难以度量的天地宇宙:“夫高而大者,莫大于天;厚而广者,莫广于地。体恢洪而廓落,形修广而幽清,可以玄象课其进退,然而宏远不可指掌也;可以晷仪验其长短,然其巨阔不可度量也。”在王绍强作品中,山水是从地图中浮现的山水,地图则是被山水重构的地图,“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天下第三十三》),他重新诠释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与山水画之间的关系、远古文明与当今科技之间的关系,乃至人类与自然、东方智慧与当代艺术等各种关系,在哲学思辨和科学理性的观照下,走向具有宇宙秩序观念的同一的、普遍的几何学空间,构建丰富的、审美的水墨艺术世界,恰如德国文化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年)在其《人论》中阐述的那样:“惟有以这种新的独特的空间形式为媒介,人才能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系统的宇宙秩序的概念。这样一种秩序的观念,这样一种宇宙的统一性和合法性的观念,没有一个统一空间的观念是绝不可能形成的。”(详见[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第71页)屏幕快照 2019-06-02 14.29.30

▲ 王绍强,《飞云缀》,纸本水墨,35cm×35cm,12张,2018年

在纵横交错、若隐若现的方格网状“山水地图”中,我们可以窥见王绍强的艺术思想和创作理念。他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和古今中外文化艺术发展史,尤其关注大地方格网测量法、起源于河图洛书的九宫格数理等天文学、地理学、考古学、数学、文化符号学等各个学科,为艺术创作奠定史学经纬线和科学、文化的基本源。他尝试从科学视角展开对当代艺术的实验性研究,而不是仅仅从纯粹的艺术创作方法着手,反映其研究的跨学科性,并对人类科学、生命本体进行深沉思考。这种艺术观察和探索践行,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有意味的思想和方法。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6日。

WechatIMG33945

▲ 艺术家王绍强

王绍强,号后山,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策展委员会委员,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0年代,王绍强出生于广东澄海,先后在两所中学接受绘画与造型艺术学习。1983年,就读澄海壩头中学,得到王文歆、邹权华两位美术教师启蒙;1987年,进入当地知名美术教师曾弘展创办的澄海中学美术室学习,接受相对系统的造型艺术基础训练;1991年,就读上海理工大学美术系,得到丁立人、王天德诸先生直接指导,并间接在当时“85新潮”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视角和思考;2000年,进入广州美术学院攻读美术学研究生,接受系统的学术滋养,学术思想体系日臻成熟。

1995年,王绍强执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从工艺美术教研室主任,历任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2013年被评为广州美术学院教学名师。从1990年代末开始,王绍强创办《Design 360°——观念与设计》中英双语杂志,编辑出版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出版物,被翻译成英、法、日、西班牙等多种语言并发行至世界各地。

2015年11月,王绍强调任广州美术馆馆长。主持美术馆工作期间,他对过去20年的学术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尝试对美术馆学进行系统化、创新性的改革;与此同时,主导并参与策划《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等近现代美术研究性展览,策划《广州影像三年展》《第六届广州三年展暨文献展》等一系列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展览和学术活动,得到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广泛肯定。2017年,王绍强被评为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物;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被“中国艺术权力榜”评为上榜人物;2018年,被《国家美术》评为风云人物。

主要艺术活动及展览

2012 传承与跨越——靳埭强七十丰年展,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厅

2013 字·汇——中美两国字体展2013,第5美术馆,里士满,美国

2014 学院态度:散点——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南澳大学,澳大利亚

2014 空无·善意,深圳画院美术馆,深圳

2014 气韵中国2014邀请展(西安站),贾平凹文化艺术馆,西安

2014 最美·悦读——德国最美图书暨广东书籍设计10人展,中山图书馆,广州

2014年AGDIE亚洲平面设计邀请展,大田林立美术馆,韩国

2015 心·目——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展,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德国

2016 “汉字之美”2016全球青年设计大赛设计师邀请展,77文创园,北京

2017 “后岭南”与珠三角,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7 之间·中国新水墨作品展,圣路易·波托西比和平剧院、阿瓜斯卡连特斯市前基督学校画廊,墨西哥

2017 第九届海参崴国际世界艺术双年展,海参崴滨海国家美术馆,俄罗斯

2017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2016-2017,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广州

2017 追远历新——广东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8 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广东美术馆,广州;浙江美术馆,杭州

2018 时代新风:当代中国画大展,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西安

2018 墨因:当代艺术邀请展,春美术馆,上海

2018 脚本——广东美术馆藏影像作品展,斯坦福大学艺术空间,美国

2018 趁景·当代美术邀请展,东莞万江壹号美术馆,东莞

2018 水墨的地理与地理的水墨——十四人新水墨探索展

2018 闽江——关于水的想象,威狮国际艺术中心,福州

2018 时代风华·翰墨天河——广东名家中国画精品展,天河区文化艺术中心,广州

2018 足迹——广州美术学院粤东校友美术作品展,陆丰甲子广东岭南美术馆(第一站),汕尾;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第二站),广州

2018 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8 框架——当代绘画邀请展(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广州

2019 岭南意象——广东当代水墨八人展,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法国

2019 中国写意,立陶宛国家画廊,立陶宛

策展

2010 物言志:另一个我——亚洲新生代设计展,798艺术区,北京

2014 15+1艺术展,太古汇方所,与黄炳培联合策划,广州

2014 我心中的传奇,太古汇方所,与黄炳培联合策划,广州

2015 国粹空间——许固令、崔华峰双个展,花城美术馆,广州

2016 铸造时代——广州雕塑院六十年回顾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6 我爱阳光与花朵——郑爽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6 充盈灵动的生命——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上海站),刘海粟美术馆,上海

2016 人间的回响——余本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6 交剪对金针——潮绣与生活,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6 山川无尽——罗一平水墨山水画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6 视觉生产——艺术劳作见证时代变迁,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6 第三届当代水墨空间:变相——水墨的维度,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7 无名之璞——民间木雕与生活,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7 视态之间——青年艺术家的视野与在地经验,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7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广东站),广东美术馆,广州(参与策划)

2017 我在——2017中国版画艺术工作室联盟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7 追远历新——广东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7 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7 七号空间——广东美术馆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广东美术馆,广州(总策划)

2018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文献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8 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8 时代风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精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8 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广东站),广东美术馆,广州(参与策划)

2018 不仅仅看见——新现实主义水墨研究巡回展(广州站),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8 1949年的廖冰兄——历史转型期的廖冰兄漫画作品文献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8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广东美术馆,广州(总策划)

2018 共生·未来——社区当代艺术计划,华侨城盒子美术馆、佛山市顺德区顺峰山公园,佛山

2018 未来进行时——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紫泥堂艺术中心、5号仓艺术馆,广州

2019 珠江夜游——后珠三角景观,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9 自然与田园——林丰俗的绘画世界,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9 般若·明悟——郑泽生深圳个展,深圳画院美术馆,深圳

2019 磅礴:杨识宏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9 铭刻时代——汤小铭艺术研究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9 伟大的风格——王肇民艺术研究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作品收藏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山东美术馆、西安美术博物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等美术馆及重要私人收藏

WechatIMG33955

▲ 展览现场

后山心图 —— 王绍强作品展

Last Mountain, Heart Chart

Wang Shaoqiang’s Exhibition

展   期:2019年5月24日-2019年6月6日

地   点: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吴山景区元宝心67号石观音阁《湖上》杂志社林泉山房

博览会:浙江省杭州市绍兴路158号,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B06展位,大象艺术空间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