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凤凰艺术 作者:凤凰艺术2019-04-29 10:44

2019年4月26日上午,上海市台办副主任王立新、上海市文旅局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凤智、上历博馆长胡江和艺术家王侠军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共同为王侠军其个人16年来的白瓷展览“千秋吉象”揭幕。“千秋·吉象:王侠军瓷器展”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主办、上海文化联谊会协办、台湾八方新气策划,免费对外开放,展览为期一个月,是艺术家透过61件白瓷作品,将自己白瓷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双主题——生活美学的关照、传统/创新的美学进化——完整呈现,其中前者我们看到中国瓷器前卫而时尚的意象。

null

展名“千秋·吉象”,“千秋”,具有历史开阔意象,指的是艺术家的心境,对于中华文化壮丽永续的期许,希望再开创下一个千秋的荣耀,“吉象”指的是实境,带出自信的正能量,呈现于白瓷作品愉悦丰美均衡的确幸,意境利落大气,殿堂级别的隽永风范。从展览每件白瓷作品精炼健毅的身影中,都可近距离感受艺术家锲而不舍、追求极致的雄心豪气,现场到场的嘉宾与民众在近距离鉴赏当代艺术大师之作后,除了对艺术家王侠军对于瓷器在美感的创新与工艺的坚持感到耳目一新,啧啧称奇之外,还通过展览当中王侠军瓷器作品多样造型的可能性,了解展览的意义与重要性,使之成为瓷器产业创新与转型典范,代表了承先启后、与时俱进的文化进化,并鼓舞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当代瓷航

null

王侠军,在全心投入瓷器创作之前,是首位投入“现代艺术玻璃”创作的艺术家,此前曾从事摄影、广告、电影、玻璃⋯⋯等工作,2003年从晶莹光彩的琉璃,投身至白净的瓷器殿堂,期许为伟大的民族工艺——瓷器——建构与时俱进的时代坐标。

致力在研发瓷器的制作技术与探索当代美感的王侠军,一开始投入白瓷创作时,走遍全世界的瓷器制作厂,寻找实现自己精确的设计稿的可能性却没有结果后,决心自己成立工作室,并花了至少3年的时间,耗费10吨以上的高岭土,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瓷器创作。与年轻艺术家,自下而上的成长路径不同,王侠军投入瓷器创作时,已有此前各种跨学科的实践经验以及大量阅读的研究心得,使得他对于“瓷器”的困境与解决办法有一个清醒与清晰的认识。

null

从历史上来说,瓷器是中国的象征。东汉末年逐渐成熟的瓷器,1800年以来,曾经是中华文化最典雅华丽的一页。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等同于“中国”(China),足见瓷器是世界范围内最能代表中国的器物,1291年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第一只瓷瓶,此后的四百年,欧洲兴起疯狂的“瓷器热”,痴迷和收藏的热度,使瓷器一度被称作“白金”。

null

但是,从瓷器的制作技术演进史考究,瓷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并无飞跃的改革。瓷器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6世纪商代中期,但东汉末年逐步成熟的瓷器工艺,由于瓷土高温瓷化和密质化时,产生15%以上的收缩比而衍生的龟裂,以及因软化坍塌而变型等问题限制了瓷器造型的发展。如此的技术壁垒,在面对如十九世纪末的“新艺 术”(art nouveau)或⼆十世纪初的“装饰艺术”(Art Deco)等美学思潮运动的冲击时,瓷器总是裹⾜不前,纹⻛不动,无法与时俱进,齐步与其他材质一同变装,崇尚进步的现代精神与推陈出新的科技还未影响瓷器的审美趣味,使得瓷器只停留在古典华丽优雅的标准。

null

从个人情感来说,祖籍海南,出生于印尼的王侠军,却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与历史有着极深的情感与认同,在使命与热情的推动下,历经5年的钻研,他承前启后,突破瓷器工艺甁颈,将稳健的气韵注入作品中。由他所制作的白瓷作品,从此不再只是“花瓶”瓷器,而是“寓道于器”,有情绪有态度的当代瓷器作品。2019年应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邀请所带来的“千秋吉象”展览,正是他心境与对瓷器创作最好的总结。“千秋”指的是艺术家的心境,对于中华文化壮丽永续的期许,“吉象”指的是实境,呈现于白瓷作品愉悦丰美均衡的确幸,意境利落大气,殿堂级别的隽永风范。

null

王侠军带着历史的典雅,冲开了瓷土的障碍,划时代坚实并持续创作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作品当中自信昂然的时代印记,为瓷器再展与时俱进的新页,也是艺术家自身对于创作的要求与自勉,“不仅最好,更要唯一”。此外,王侠军对于瓷器创作审美上对于“白”的坚持,也映射了他对于中国“君子”的理解,因为“白瓷”代表瓷器最高成就,具有顶天立地肢体架构的象征意义之外,白瓷还有君子坦荡荡的风骨象征。为了这个“白”,王侠军在高岭土的选用上也是极为仔细,在调配、烧制、试错上万次后,才有了现在作品外观上的“明白”色——不论白昼黑夜,这种白永远能呈现时代的自信。

null

对话“凤凰艺术

王侠军 X 凤凰艺术

(以下为了方便阅读,“凤凰艺术”= Q)

Q:你的作品创作很多,真正生产出来却少,一是因为技术上需要不断地试错重来,其次还是因为瓷器本身是一种慢工细活的工艺?

王侠军:瓷器创作过程确实有几个原因和追求令你不得不慢下来,一是表面肌理的完美呈现,指的是一些高端精緻的表现要求,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换得的结果,比如传统的釉彩,不管是手绘图画的或是上彩的,要完美就得慢,一丝一毫细腻的掌握,才能将表面处理得尽善尽美,有些颜色由于烧成温度的关係,甚至要分段上色分次入窑,不得色差、跳釉、釉麻等,烧前的细作、烧时的掌握、烧后的缔检,务必仔细,耐力耐心耐烦不在话下。

null

二是特殊的造型挑战,比如说它们不只是传统单纯圆形筒状的造型,那麽从原型、开模、灌浆、整型,绝对要投入比一般造型更多的时间、技巧和专注,要完成形式美感上的均衡流畅及创意上独特的语意结构,从原型开始就是一路繁琐的过程和高施作水平的技艺要求,当然那额外製作各种辅助托具的巨大工作量是不能少的,接著就是入窑烧製。

烧结当然又是另一个关卡,相较上色彩绘,它更具高度的不确定性,不可逆也产生生命般的无常,即使入窑前都是精准掌握的慢活作业,但点了火窑门一关上,仍常遇到烧製失败又归零的结局;作品达某种进阶高度,其成败常就无法预期,这种从头开始,又再度归零的延误,彻底浪费一段时光,虽然这种失败似乎未与最终的作品有直接关联,但也应将这重複的时间消耗算进成功作品慢工的帐上,毕竟这是一件完美作品,必然所无法分割成与败宿命的共同联结,当然其中尚有许多各式各样微调试验的慢,也要一併入帐的,所有的延误都是必要费工费时的研发工程。

null

Q:你的瓷器作品,有许多菱角、直角、尖角与活动扣环等等细节,这些在瓷器型制历史中很少见到。除了“寓道于器”外,你更多地想追求、完成些什么?

王侠军:从瓷器的历史,器皿其实是主流议题,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在做广义的器皿形制而且大同小异,顺著历朝历代所留下来典雅的风釆,从新石器时代中华文化八千年器皿的传承,尝试探索在时空变迁下的现代风貌,瓷器文化风格的再造是重要的课题,同时联结知命之年的期许,完成匠人面对材质和工艺必要精进的尊严,让外行人看到匠人一丝不苟的真诚专业,内行人看到细节秩序深藏的激昂。

现代工艺作业的策略和态度,自然影响创作素材的选择和表现,古典殿堂典雅的传承和严谨考究均衡的稳重则成了我关注的命题,如今它们聚焦在“君子”概念和风范下。这都是马虎不得,一笔一画的书写功课,偶然只在创意的灵感中闪现,一切著重于设计图纸定案后的实作,是细腻理性的劳作,一切的创作心思都在成就这份慢工出细活而准备。

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形的花瓶,增加了制作的难度,结构花瓶的造型,以现代的手法重塑,整体简约有力,意象丰富,意喻为坚守心中的信仰、价值,所展现出坚定的勇者身段。

null

Q:你的作品讲求“慢工细活”,跟主流社会的“快节奏”不合,有想过改善吗?

王侠军:诗人余光中曾说:“科技催未来快来,文化求历史慢走”,科技进步,让人事半功倍有效率,而文化的深远积累需要精心慢慢雕琢。工艺劳作之所以讲究慢工细活,也就是希望能将创意情趣、材质美感、工序特色等,透过双手、情感和时间的掌握,于製作过程中相互完成有机交流、渗透、发酵的作用,让观赏者能藉作品,回味作者独特的创新构思、娴熟的精湛手艺和美妙的材质肌理,感受这些元素所带来的愉悦。

null

制作如此,观赏也是如此的,伫足欣赏是因为被外形轮廓光影肌理吸引,作品异样的美好让人放慢节奏,放慢后发现不仅如此而已。如同进入建物一样,从外观造型的赏识认同,进一步登堂入室,从其空间规划、结构设计、精緻建材、细心施作和美妙光影所营造的美好氛围,放慢脚步,左顾右盼,它和你的某个频率接轨,共振曾经体验愉悦的情境,而沉醉于激赏的情怀;唯慢,物我频率方能调准联结。慢带来美的良性循环,好的作品创意和製作的投入,带来好的赏析体验效果和仁人爱物惜物惜福的美德。

所有创意其实也都是如此,从传统漫长深层的探索归纳,到别开生面的革新突破,由软性的构思到刚性的执行,无不在慢中艰辛摸索琢磨进行,反刍再三,经深思熟虑细嚼慢嚥,将吸收的养分孕育幻化为新盈的风釆,让传承得以进化。

null

Q:什么样的人收藏你的作品呢?

王侠军:收藏我作品的对象有一种端庄的自我认知,他对生命充满自信,对生命的态度严谨,对生命重视,对生活的细节有所要求。器皿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一直让我思考是否可以借用设计带动我们对生命的探索和兴趣,进一步把我们对生命的创意应用起来。见物见志地去看一个人的个性,再用设计去刺激并呈现一个人对生命的热情,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让它去感受另一个问题。我的设计不能做到100%的实用率,但我觉得满足60%到70%就能过关了,更多的是整个作品背后呈现出来的气韵和我们想要传达出来的故事。

Q:为何你的瓷器品牌要叫“八方新气”,这里面的讲究是什么?

王侠军:“八方新气”中的“八”指的是东南西北,指的是我们的生活。我希望作品和生活有关,去打造既能“静的观赏,动的使用”的作品,我希望能全方位地去思考生命的概念;当然还有一个我从没有和别人说起过的点,“八”也代表了瓷器是我的第八个工作角色,从杂志、摄影、电影、服装、导演、广告、玻璃,再到瓷器的第八个工作角色。

null

“方”,是在中国传统工艺中应有的规规矩矩、按部就班、一丝不苟的工作伦理。“新”就是创新,与时俱进,不论从概念还是工艺运用都需要推陈出新。“气”,是从魏晋南北朝就开始说的气韵生动、能量运转,还有昂然正面的能量地散发,希望每件作品都有这种气蕴散发,呈现不同的气,当我们觉得沮丧,只要看到昂然的、线条利落的、豪迈的作品就能恢复能量。我希望我们的每件作品都能把这种力量传达出去,而不只是拥有单纯外表的美丽,更希望背后有生命的力道支撑著。

关于艺术家

null

王侠军,是第一位投入“现代艺术玻璃”创作的台湾艺术家,成功推动两岸四地玻璃艺术文化和产业。怀着对伟大传统瓷器工艺的使命感,期许“不仅最好,更要唯一”的王侠军突破了自东汉末年1800年以来瓷器一成不变浑圆封闭腔体的单调造型窠臼,开拓出中国瓷器历史沿革中当代艺术创作新格局,再现伟大传统工艺的自信与美感。

2003年王侠军创立“八方新气”,承接瓷器端庄和优雅的美丽传统,以当代艺术和现代语汇的创新意象,重新演绎瓷器的新时代风采,同时每一件作品都富有中国人文情怀和正面自信的价值观。

由于八方新气的瓷器在工艺、美学、创意都是前所未有的革新,王侠军在2013年获封为“中华瓷器文化复兴者”,与李安、贝聿铭等,同列为50位站上世界华人创有的革新,王侠军在2013年获封为“中华瓷器文化复兴者”,与李安、贝聿铭等,同列为50位站上世界华人创新创意领袖。2017年荣获UlC国际联合学院颁赠的荣誉院士。作品先后为北京故宫、墨西哥Museodel Vidrio博物馆、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英国V&A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展览信息

null

▲ “千秋·吉象:王侠军瓷器展”在2019年4月26日至5月26日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免费对外展览,©️八方新气

千秋·吉象:王侠军瓷器展

展览时间:2019年4月26日至5月26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南京西路325号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开放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五点

(凤凰艺术 上海报道 责编/yyc)

7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