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行为艺术之母”阿布拉莫维奇国内首展为何选择在这里?

2019年3月16日,这位“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国内的首次个展于光社开幕。展览包括阿布拉莫维奇几个重要创作阶段的照片、视频和装置作品,其中多件作品更是首次在国内亮相。

阿布拉莫维奇40余年的行为艺术让我们更好的发现人类身体的极限,以及内心真正的声音。影像则向我们释放出行为艺术在极端条件下所呈现出的能量。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光社影像中心创始人王珺表示:“行为艺术本身是一种能量对话,摄影作为行为艺术的物质媒介,在捕捉瞬间影像的同时,将这股能量定格下来。

Marina-Abramovic.-Portrait-with-white-lamb.-2010.-Courtesy-the-artist-Marco-Anelli-and-Lisson-Gallery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1946年生于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自70年代开启艺术生涯以来,阿布拉莫维奇便向人们呈现童年压抑、强权政治,对女性身体的直接作用……她用身体完成了癫狂、痛苦、奇幻、令人毛骨悚然又过目难忘的作品,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先锋的行为艺术家之一,就连其本人也为自己打上了“行为艺术的老奶奶”(“Grandmother of Performance Art”)的标签。

1

▲ 玛琳娜·阿布拉莫维奇,图片:Courtesy Saeed Khan/AFP/Getty Images.

2019年3月16日,这位“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国内的首次个展于光社影像中心开幕。展览包括阿布拉莫维奇几个重要创作阶段的照片、视频和装置作品,其中多件作品更是首次在国内亮相。

谈及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国内首展,光社影像中心创始人、收藏家王珺如是说:“一方面,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通过身体与心理的对抗,使能量产生了侵略性,并传递给观众。她把身体作为承受痛苦的载体,唤起人们对身体极限的感知,也引发大众对于哲学、宗教、甚至于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的再度思考;而行为艺术所释放出的能量能否被保存?我觉得影像很好的充当了能量储存的载体这一角色。另一方面,阿布拉莫维奇已年过七十,很少尝试极端的行为艺术实验。本次展览为我们呈现的都是她最经典行为艺术表演的影像作品,很多都是首次来到中国。”

QQ截图20190319091740

▲ 光社影像中心创始人、收藏家王珺,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大多数没有亲自感受到阿布拉莫维奇行为艺术表演的观众而言,展览所提供的影像无疑为她人生中众多代表性的行为艺术作品留下了宝贵资料,让观众能够走进这位行为艺术大师的艺术人生,并且更直观的感受到她行为艺术的魅力。

行为艺术:一种近乎人性的表达?

“行为艺术”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盛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心理创伤,面对“五月风暴”带来的社会动荡,人们更需要一种更精准的语言发泄内心的复杂情感。于是,有人选择艺术语言作为一种意识的表达工具和手段。

艺术语言作为人对存在的探询和呈现,不仅是一种意识的表达工具和手段,在海德格尔那里,正是存在通过召唤人进入两种语言而使人与存在的关系更富于意味。一种是不真实的抽象概念语言(知识系统,精神文化),一种是真实的更靠近事物原初源泉的艺术语言,即日常生活世界是意义的产生领域,人类的生存经验,包括图像与材料的体验……通过艺术语言去呈现艺术自身在现代哲学意义上的“艺术真理”,即通过艺术达到对世界整体的知觉把握和“缄默”表达。这样,作为中介的艺术语言就获得了存在的本体意义。(来源:《美术研究》,文章:《殷双喜:仪式与记忆——关于行为艺术的思考札记》)

abramovic-arrow

而相比于架上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语言,行为艺术则摆脱了所有艺术材料的束缚,直接将人的身体与精神意识合二为一,不仅表达了存在的本体意义,更是一种近乎人性的表达。尽管如此,行为艺术一路走来却饱受争议,这些评价离不开“自残”、“色情”、“违法”、“精神病”、“反政治”等。

事实上,行为艺术很难有固定的定义,也没有固定的技法,甚至没有公认的评判标准。在创作行为艺术的过过程中,身体的感知能力、表达欲、甚至于气场能量等似乎更为关键。在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本人的理解中,行为艺术中的表演就是表演者用身体和心灵建构的状态,在某一时间、空间中呈现给观众面前,然后彼此会有“能量对话”的产生。

o-MARINA-ABRAMOVIC-THE-ARTIST-IS-PRESENT-facebook

“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用其40多年的行为艺术实验所积累的经验告知世人,行为艺术家的感知能力与气场能量场等可以经过专业训练获得。她说,“我作品的核心总是意图去制造一个能量场,以此使得身处其中的人们进一步了解自己身体与头脑工作的方式。”

近年来,已经步入古稀之年的阿布拉莫维奇以其姓名创立了一所艺术学院—MarinaAbramović Institute(简称MAI),同时这也是她的遗产。在这里,每位观众只需支付75美元,书面保证至少在学院里停留六个小时,其中一半的时间用在体验“阿布拉莫维奇式”修炼法,即练三个小时的心灵和身体净化功。这些练习包括在寒冷的河中裸泳,对一棵树表达你的愤怒,花一个小时喝一杯水,或者朝一个方向走四个小时,然后朝另一个方向走四个小时等。而这个有趣的想法也获得了流行歌手Lady gaga的大力捧场和参与。

3

▲ 阿布拉莫维奇的艺术项目:清洁房子,图片:MAI

随着知名度从艺术界向外扩散,阿布拉莫维奇更想将她对艺术和文化的想法传播给艺术圈之外的观众,年龄并不能阻止这位行为艺术家的野心:“现在我知道我的作品不再只属于我自己。它关于整个文化,要改变这个星球上人类的意识。”

影像:行为艺术现场能量的最佳储存载体?

得益于影像的介入,行为艺术除了为大众提供现场艺术体验之外,也为大众留下了可用作收藏的实质性影像作品。某种程度上来说,摄影与行为艺术之间的互动,既相互重叠,也各自独立。一方面,摄影的记录功能,让当下发生的行为艺术过程得以记录留存;另一方面,行为艺术的观念及创作过程也激发着摄影的创作灵感。当影像开始注重在某种视角下,对行为表演瞬间的捕捉,最终画面定格呈现的影像作品,便成为行为艺术的二次创作。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光社影像中心创始人王珺表示:“行为艺术本身是一种能量对话,摄影作为行为艺术的物质媒介,在捕捉瞬间影像的同时,将这股能量定格下来。可以说影像是行为艺术现场能量的最佳储存载体。”

4

▲ 观众在展览现场,翻阅阿布拉莫维奇的相关艺术资料,©光社影像中心

自1976年,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的合作以来,两人便热衷于影像的研究。比如专注于记录行为艺术过程的《潜能》等。还有借助摄影捕捉行为过程中精彩瞬间的二次创作。其中,1986年两人合作的作品《无题,选自“星期二”至“星期六”系列》(1986)在乌雷和波士顿的一家特种宝丽来工作室团队的帮助下得以实现,这也是目前已知最大幅的宝丽来照片,如今它们首次在中国呈现。

5

▲ 《无题,选自“星期二”至“星期六”系列》(1986),©光社影像中心

回顾整个行为艺术的创作过程:阿布拉莫维奇头戴兽首,在镜头前摆弄出具有某种宗教仪式感的动作。在乌雷和摄影团队的捕捉下,最终形成负相和正相的两个影像。一个影像是人物定格在照片中,像是一张巨幅带有征兆的“塔罗牌”,等待具有通灵能力的“巫师”解读;另一个则是无尽的红与黑,一个属于内敛和吸收状态下的能量场。这件作品也表达着艺术家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通过行为艺术后所产生的影像共同探讨着两人带着“国际公民”身份,在游牧式生活经历中,对民族身份,宗教身份的理解。

三个玛丽娜

除了乌雷参与拍摄的这组宝丽来照片,整个展厅也通过几个重要创作阶段的照片、视频和装置作品影像,试图走进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艺术人生。在艺术家本人的回忆录中,她将自己看成是三个玛丽娜:一面激烈;一面超越;一面平凡而率真。她将之分别称为:战士玛丽娜、精神的玛丽娜和糟糕的玛丽娜。

光社展厅一层的作品是艺术家对于内在自我的探索,即糟糕的玛丽娜。《艺术必须美丽,艺术家必须美丽》(Art Must be Beautiful, Artist Must be Beautiful,1975年)记录了艺术家用一把金属梳子动作激烈地梳理她的头发,直到摧毁了她的头发和脸部。沿着这20张照片,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阿布拉莫维奇愈发狰狞和痛苦的表情,以及每个动作的瞬间所爆发出的疼痛感,它形象和直观地表达了艺术家本人对于“艺术家必须美丽”这一固有观念的反抗。

视频《释放记忆》(Freeing the Memory,1975年)中,坐在椅子上、头向后倾斜的阿布拉莫维奇一边放空自己,一边将潜意识中记得的所有的话脱口而出。这是阿布拉莫维奇试图净化身心并试图关闭意识,在大庭广众之下,感受内在自我的丧失。

6

▲ 《释放记忆》(Freeingthe Memory,1975年)©Marina Abramovic, Courtesy LissonGallery.

7

▲ 《释放记忆》(Freeingthe Memory,1975年)©光社影像中心

《玛雅舞蹈的五个阶段》(Five Stages of Maya Dance)是阿布拉莫维奇在2013年至今的最新创作。其灵感来源于玛雅文明的萨满舞蹈。艺术家的自画像被精确地雕刻成雪花石膏,当你走近它们时,又会解构成石头。表面和图像之间的关系需要不断重建; 也表明艺术家的肉身在这种微妙的光与石关系之间的体现。

8

▲ 《玛雅舞蹈的五个阶段》(Five Stages of Maya Dance)(2013-2019)©光社影像中心

9

10

▲ 《玛雅舞蹈的五个阶段》局部,©刘梦真

光社影像中心展厅二层作品可以看作是战士玛丽娜到精神的玛丽娜。视频《托马斯的唇》(Lips ofThomas)全程记录了剃刀在腹部刻划五角星的过程,以及艺术家躺在冰块上,腹部正对加热器,看着血液持续流淌的全过程。作品参考了多个基督教的宗教主题和忏悔仪式,用极端的、无声的身体痛苦探讨着内部和外部的双体关系,同时也向观众提出疑问:极端的宗教忏悔仪式是否真的能实现心灵与肉体的救赎?

作品《英雄》(Hero,2002年)是艺术家为身为二战士兵的父亲致敬而创作的作品。阿布拉莫维奇手举白旗,身骑白马,南斯拉夫(现已不存在)国歌游荡在耳边,黑白色画面将人们带入过去和回忆。故事的背后是关于艺术家父母在战争中相遇和相互拯救的浪漫爱情故事。在这里,音乐似乎加剧了这场行为艺术的感染力,构建出有声的能量场。

11

▲ 《英雄》(Hero,2002年)©光社影像中心

《迷魂药III-双连画系列:闭上眼睛我看到幸福》(With Eyes Closed I See Happiness,2012年)则是一个把世界抛诸身后的隐秘邀请,让自己深入了解自己。这些静默又疲惫的冥想尝试希望达到平衡状态,对事物给予重视,并感知它们的热度和能量。

12

▲ 《迷魂药III-双连画系列:闭上眼睛我看到幸福》(With Eyes Closed I See Happiness,2012年)

13

▲ 《迷魂药III-双连画系列:闭上眼睛我看到幸福》局部,©刘梦真

作品《无量之物》、《时间中的关系》、《无题,选自“星期二至星期六”系列》等借助照片的形式呈现出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自1975年到1988年一起合作时的行为艺术创作。通过这些影像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二人在追求身体感知极限的某个瞬间所表现出来的神态与动作,以此思考男女身份或二元或共生的状态。正如乌雷所说,“与玛丽娜的共处是一种共生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分离如此艰难。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热爱生活和共同努力,我们变得像共生双胞胎。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事情,它甚至会让你在生物学上有依赖。”也正如阿布拉莫维奇所说的:“In life,honestly,loveis the first thing, The moment you’re in love-the world is such a great place.”

14

▲ 展览现场

15

▲ 《时间关系》(Relation in Time,1977),©刘梦真

纵观阿布拉莫维奇40余年的行为艺术人生,从以身体为媒介探讨感知极限的一系列尝试(或许是糟糕的玛丽娜);再到与乌雷相遇后,十余年用行为艺术合作,让观众看到两性在爱情中此消彼长又互为共生的浪漫故事(或许是战士玛丽娜);再到90年代以后,与乌雷分手后,独立探索更深层次的身心灵的行为艺术尝试(或许是精神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40余年的行为艺术让我们更好的发现人类身体的极限,以及内心真正的声音。影像则向我们释放出行为艺术在极端条件下所呈现出的能量。当然,他们都等待着观众对行为艺术及其影像进行重新解读。

关于艺术家

16

▲ 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是最早被世界级博物馆正式接受的行为艺术家之一,在超过25年的时间里于欧洲和美国举办过多场大型个展。她的第一场欧洲回顾展“The Cleaner”于2017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现代博物馆展出,随后在丹麦哥本哈根的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挪威Sanvika的Henie Onstad(2017年)以及德国波恩的Bundeskunsthalle展出(2018)。 2020年,阿布拉莫维奇将成为第一位在伦敦皇家美术院主画廊举办大型个展的女艺术家。

展览信息

17

▲  展览海报©️光社影像中心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

展览时间:2019年3月16日至6月15日

展览地点:北京光社影像中心(北京顺义区天竺园路12号院56号楼)

75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