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凤凰艺术 作者:Mimi2019-02-20 09:30

原标题:还愁去不了故宫赏月?说实话,古人的元宵节可比我们嗨多了!

1

2019年2月19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己亥年元宵节,一个特别的日子,三重惊喜令人难忘!

第一重惊喜在于“雨水”节气与元宵节喜相逢。早晨7时4分,我们迎来今年的第二节气—“雨水”,冰雪皆散为水,化而为雨,润物无声。已是“七九河开,八九燕来”的时节,再过些日子,燕子便从南方飞回北方,住入寻常百姓家,届时春暖花开,莺歌燕舞,便是一年春好处。

2

▲ ”雨水“节气图,©人民日报

第二重惊喜则是本年度第二次“超级月亮“亮相,为元宵佳节带来“最大满月”。据北京古观象台王玉民博士介绍,月亮在2月19日17时03分过近地点,满月的时间跟月球通过近地点的时间相差仅6小时51分钟,使这次满月与地球的距离是全年各满月中最近的,因此是今年的“最大满月”。另外,今晚23时54分左右,月相“望”出现,“月亮最圆”,是赏月最不可错过的时间。

3

▲ 2月19日,北京,月亮从天安门上方升起©视觉中国

4

▲ 2月19日晚,在北京景山公园举行的元宵灯会活动上,高挂的红灯笼与一轮皓月遥遥相对。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5

6

▲ 2月19日,故宫博物院内的月亮,©故宫博物院

喜上加喜再加喜的是,故宫博物院建立94年以来首开夜场,正月十五(2月19日)、正月十六(2月20日)上千名观众在宫中共同赏“超级月亮”!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预约成功的观众不仅能在夜间看到“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还能体验“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在故宫,每隔5米都能看到一个红灯笼;城墙上300多个红灯笼,串联太和门广场、午门城楼、东城墙、神武门区域,像是一条蜿蜒的“红色长龙”,点亮古老的京城建筑。

7

8

9

10

▲ “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现场,©故宫博物院

11

12

13

▲ “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现场,©杨忠亮

在神武门区域,观众可以观赏到城墙南侧通过艺术灯光投影于建筑屋顶上的《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一部现代版元宵灯光秀在600岁的紫禁城里盛大上演。

14

▲ “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现场,右侧为《千里江山图》卷的灯光投影,©故宫博物院

15

▲ “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现场,左侧为《清明上河图》的灯光投影,©杨忠亮

16

17

▲ “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现场,左侧为《清明上河图》的灯光投影,©Valiant

18

19

▲ “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现场,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为了保证良好的参观体验,能够亲临现场逛故宫“元宵灯会”的观众每晚限定3000名,“一票难求”的现象依旧,能预约成功在故宫赏月的堪称“天选之人”。自2月17日故宫官网开放预约参加“紫禁城上元之夜”的公告后,2月19日(正月十五)活动预约票火速“秒光”,2月20日(正月十六)凌晨开放的预约购票页面一度瘫痪,直到2月20日凌晨1点多才恢复正常,然而票早已售罄。

20

▲2月20日(正月十六)凌晨开放的预约购票页面一度瘫痪,图片来源网络

网络上“几家欢喜几家愁”,抢到预约名额的个别网友晒出战果,但更多的网友评论则是“一把心酸泪”。“紫禁城上元之夜”的预约比拼也被广大网友调侃成“决战紫禁之巅”,这想必也是终生难忘的经历呢!

21

22

23

24

25

26

27

▲ 网络上的网友评论“炸开了锅”

事实上,无论是在紫禁城里过元宵,还是远在天涯海角,我们欣赏的都是同一轮明月;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下,月亮都不曾消失。元宵节拉近了从古至今所有中国人的距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我们永恒的祝愿;元宵节也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独有的传统文化,看到它历经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传承与发展。值此元宵佳节,让我们一同走进元宵节的“前世今生”。

28

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按照道教的“三元说”的说法,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上、中、下三元分别为天、地、人三官,而上元节为天官紫薇大帝的诞辰,相传这位紫薇大帝每逢正月十五就来到人间巡查善恶、赐福人间,此时的百姓就会张灯结彩、放灯挂灯,俗称“闹元宵”来增添喜庆色彩。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天官喜乐,百姓燃灯闹元宵,与天同乐。在元宵节这天赏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舞狮,踩高跷,走百病,吃元宵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民间习俗。

29

▲ 山东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火龙钢花”表演,©视觉中国

30

31

▲ 海南万州人闹元宵之舞狮舞龙表演,王卫摄

32

▲ 京城的踩高跷表演,图片来源网络

相传,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家肖复兴也曾在《元宵节的灯》一文中写道:元宵节看灯,老北京人一般叫做“逛灯市”,或者叫做“闹花灯”,也有叫做“踏灯节”的,民国竹枝词里就有“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无论是一个“逛”字,还是一个“闹”字,或“踏”字,都体现了那时灯节的张扬劲头儿。我以为,只有立春被称之为“咬春”、“打春”、“踏春”,才能够与之对仗和比拟。那劲头儿,就类似西方的狂欢吧?都是迎接春天到来的心情的一种宣泄吧?

33

34

▲ 元宵节各式各样的花灯,图片来源网络

33

34

35

自古以来,元宵节都是中国特有的“情人节”。 唐代时坊市分开制严格执行,即住宿区和商业区坚决不可混用,晚上还有宵禁。只有在元宵节前后三天,宵禁的限制取消,称为“放夜”。在这难得的三夜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深闺中的女子亦可出门观灯,与异性相识相会。

36

▲ 《元宵放灯》,佚名,唐,民俗画

其中,唐朝太平公主在元宵节偶遇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相传在元宵节当天,14岁的太平公主邂逅了她人生中的初恋—薛绍。男装打扮的太平公主和她的韦姐姐出宫,市集上看中了昆仑奴的面具。与韦姐姐走散后,她正哭得稀里哗啦,疯狂在灯市中寻找,突然看见前面有人戴了跟韦姐姐一样的昆仑奴面具,她揭开他面具:

37

▲ 《大明宫词》剧情

“您…是不是在找人?”

“是…我在找昆仑奴。”

“昆仑奴仅仅是一张面具,面具后面的人是不同的…”

38

▲ 《大明宫词》剧照

站在太平公主的眼前是英气逼人的面容,剑眉星目,玉树临风的男子;她的身后是“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取自唐朝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取自唐朝诗人卢照邻《十五夜观灯》)的热闹灯市。一曲笛声悠扬却不欢快,太平公主的心头“小鹿乱撞”,一世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由此展开。

在古代,文人大学士们留下了太多关于元宵节的诗词歌赋,其中大部分都和女子与爱情有关。唐代李白《上元夫人》诗中:“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嵯峨三角髻,余发散垂腰。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手提嬴女儿,闲与凤吹箫。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描绘出上元夫人嬴女儿(传说中秦穆公女弄玉)的曼妙可人。就连宋代豪放派大词人辛弃疾却也在元宵当天写下如此婉约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描述他苦苦找寻的美丽女子。

39

▲ 行书《青玉案·元夕》立轴,作者:曹肇基

“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一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出了多少在古代封建礼制下苦于相见的男女们恋爱的不易与偷偷的欢喜。元宵月圆又寓意相思,以至于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写下“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齐天乐·上元》)在热闹月圆夜独守相思。

40

▲ 《月上柳梢头》,丰子恺

当然,元宵节也是热闹的。宋代人的元宵节是一场全民的狂欢。《东京梦华录》中详细记录了在北宋末年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赵野人——倒吃冷淘;张九哥——吞铁剑;李外宁——药法傀儡;小健儿——吐五色水、旋烧泥丸子;大特落——灰药;榾柮儿——杂剧;温大头、小曹——稽琴;党千——箫管;孙四——烧炼药方;五十二——作剧术;邹遇、田地广——杂扮;苏十、孟宣——筑球;尹常卖——《五代史》;刘百禽——虫蚁;杨文秀——鼓笛……更有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其余卖药,卖卦、沙书地谜,奇巧百端,日新耳目。玩法多样,如今看来也十分艳羡。

41

▲ 《观灯图》,李嵩,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网络

42

▲ 《瑞鹤图》,赵佶,北宋,绢本设色,辽宁省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网络

明代热闹的元宵节非常形象地反映出国泰民安、繁荣兴盛的社会面貌。据《明会典》记载:“永乐七年诏令,元宵节自正月十一日起给百官赐假十日,以度佳节。”在明代,文武百官放假十天以欢度元宵。国家博物馆藏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画卷中则描绘了明宪宗时期,宫廷里放烟花爆竹,表演钻圈、蹬技等杂耍,卷中明宪宗数度现身,在内臣宫眷的随侍下,观赏各种节目;皇子皇女或放爆仗,或提华灯……好一片与民同乐,天下太平的热闹景象。

43

44

45

46

▲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无名氏绘,绢本、设色,纵36.6厘米、横630.6厘米,国家博物馆藏,©国博君

47

▲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局部,黄色围账里,头戴黑色便帽,身着浅青色绣金龙袍的明宪宗,双手拄膝,上身微探,观看爆竹燃放。国家博物馆藏,©国博君

48

49

▲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局部,宫廷贵族们玩起烟花爆竹,不亦乐乎,国家博物馆藏,©国博君

50

▲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局部,明宪宗在宫人们的陪伴下,兴致勃勃地观看演出,国家博物馆藏,©国博君

51

▲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局部,化妆表演,国家博物馆藏,©国博君

另一件馆藏《南都繁会图》卷,从则描绘了明朝南京城市商业兴盛的场面。画面从右至左,由郊区农村田舍开始,经城中的南市街和北市街,止于南都皇宫,着重表现纵横的街市,市面店铺林立,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车马行人摩肩接踵。画卷内共绘有1000多个职业、身份不同的人物和109个商店的招幌牌匾,充分反映了明代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来源:《元宵佳节|邀您共赏明朝南都繁华图景》,作者:国博君)

52

▲ 《南都繁会图》卷,明代,佚名绘,纵44厘米,横350厘米,绢本设色,国家博物馆藏,©国博君

53

54

55

56

▲ 《南都繁会图》卷局部,国家博物馆藏,©国博君

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乾隆帝元宵行乐图》轴则生动描绘出康乾盛世时期的元宵热闹场面。此图描绘的是清代乾隆皇帝与皇族子弟们在宫苑内庆贺元宵节的情景,图中乾隆皇帝坐在楼阁上,正安详地目视着皇族子弟们庆贺元宵节。(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57

▲ 《乾隆帝元宵行乐图》轴,清乾隆,绢本,设色,纵302cm,横204.3cm,©故宫博物院

除了各类民间才艺表演,元宵节还离不开一项高雅的娱乐活动——猜灯谜。据《武林旧事》中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富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戏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元宵佳节,人们将诗谜印在灯之上,让路人在赏灯之余解谜娱乐。据了解,谜社在清代极为流行,其间谜手云集,茶馆酒家张灯悬谜,招引路人猜度。

58

▲ 《元宵猜谜》,清,民俗画

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部分则对元宵猜灯谜做过详细描述。话说元妃贾元春省亲回宫之前还特地在宫内制了花灯,亲笔写下字谜,“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这个谜面后来成为中国谜语里最有名的谜面之一。

59

▲ 《归省庆元宵(红楼梦题材邮票:元春省亲)》 萧玉田 69x102cm 2015年 纸本工笔,图片来源网络

乾隆与纪晓岚元宵节猜灯谜的故事更是堪称经典。话说乾隆让纪晓岚出一个灯谜,如果没有人猜出来,乾隆重重有赏。纪晓岚于是写道:“上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下联: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上下联两个字合起来正好是与元宵节有关的一个词。结果乾隆与文武百官均一无所获,纪晓岚因此获得皇帝赏赐。

60

▲ 《铁齿铜牙纪晓岚》剧照,图片来源网络

在坊间还流传着“一副元宵对联,使王安石双喜临门”的趣事。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一地,正遇上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征联招亲。上联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到了京城后,主考官出的联竟然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高中进士。放榜后王安石回乡又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作对,被招为乘龙快婿。

61

除此之外,元宵节还是吃货们的节日,古人在吃元宵比现在的人似乎更讲究。宋代郑望在《膳夫录》一书《汴京节食》一节中明确记载:“上元:油䭔”。 但油䭔并不是元宵,《玉篇》说䭔是古代的一种蒸饼。除了元宵节主打小吃—油䭔之外,《东京梦华录》卷六《十六日》中还介绍汴京所卖元宵节物品时写道:“市人卖玉梅、夜蛾、蜂儿、雪柳、菩提叶、科头、圆子、拍头焦䭔。唯焦䭔以竹架子出伞上,装缀梅红缕金小灯笼子,架子前后亦设灯笼,敲鼓应拍,团团转走,谓之‘打旋罗’,街巷处处有之。”除此之外,还有:乳糖圆子、科斗粉、豉汤、水晶脍、韭饼,及南北珍果,并皂儿糕、宜利少、澄沙团子、滴酥鲍螺、酪面、玉消膏、琥珀饧、轻饧、生熟灌藕、诸色珑缠、蜜煎、蜜果、糖瓜蒌、煎七宝姜鼓、十般糖等等应有尽有。

康熙年间,京城有位做元宵的行家马思远,做的“滴粉元宵”深受朝野内外喜爱。《桃花扇》作者孔尚任,被康熙破格任命为国子监博士,从仕十年,也只是见皇上吃过。孔尚任于是作诗“紫云茶社斟甘露,八宝元宵效内做”,便是自己也效仿宫内,做八宝汤圆过节的意思。

64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