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凤凰艺术 作者:李鹏2019-02-15 10:12

原标题:凤凰艺术 黑匣子 | 情人节专题:这世界还有比爱更强大的力量吗?

1

2

▲ 但丁·加百利·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保罗和佛兰切斯卡·达·里米尼》(Paolo and Francesca da Rimini,1867)。水彩,水粉,阿拉伯树胶,两页,43.7*36.1cm,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墨尔本

2019年2月14日北京又下雪了,朋友圈里,有人看见雪想起浪漫,有人看见雪想到伤感,或许跟2月14的日子有关。但无论你此刻单身,还是已经遇见了另一半,或者是暗暗苦恋还未鼓起勇气向她(他)表白,但我们仍然希望,我们能收获到那关于信念而不再动摇的爱情。

论起关于爱情的主题,艺术家或哲学家们或许有很多话想说,而艺术家比哲学家更喜欢将它来表达。而哲学家为何不肯呢?我们很少有看到哲学家大谈关于爱情的主题,只有柏拉图、叔本华、尼采等哲学家关于爱情的部分简短篇章在人们口中流传,而专门写过《婚姻与道德》的罗素,其爱情婚姻观基本都被大众遗忘了。

3

▲ 让·莱昂·杰罗姆,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提亚》,1890

(这件作品将希腊雕刻家Pygmalion的传说的最高潮部分定格——由于他疯狂地爱上了他的一个女性雕像,于是祈祷找到一个和她完全一样的女人。阿弗洛狄忒满足了他的愿望——这一快乐表现在丘比特徘徊在他所亲吻的雕塑旁。)

何以造成这样的现象?哲学教授陈嘉映曾认为,无论东西方哲学家总有一种像科学一样将一件事物系统化、逻辑化和公开化的方式来探讨,但与爱情相关的,似乎不能拿到公开场合来说,不像知识论的主题。或许在这背后是因为爱情这东西太复杂了吧,似乎不能用我们惯常以为的哲学方式来谈。哲学家更多的是在私下,在特定场合跟特定的人谈,足见爱情是一件多么让人无法捉摸的事情。

时间如果回溯得更早,我们往前往后看得更加遥远,人们或许可以发现,那些容易被理论化的东西,大家越谈越多,谈的人多了,自然成了大话题,而那些不适合这样理论化处理的问题,谈的人就越来越少。或许这可以总结为,并不是大家谈得最多的就一定是最重要的话题,而一些谈得少的话题,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因为人们还没有找到适合谈论的方式。而爱情,就是这样的一件最重要,且不知道该从何着手的话题。正如元好问在其《摸鱼儿·雁丘词》的词中所说那句人人都无法忘怀的那句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4

▲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吻》, 1907

(在克林姆特这幅标志性的绘画中,这对恋人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面重叠,手紧锁),他们几乎成为一个人。著名的奥地利象征主义用一个金色护罩提高他们的身体和情感上的亲密感。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模式——艺术风格的衣服在腰和手腕处互相渗透,仿佛他们的身体在不断融合。这是典型的克林姆特作品,无不渲染着这一氛围:幸福。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对夫妇其实是克林姆特本人和他的长期合作伙伴艾米莉,1918年他去世前最后一个呼唤的人。)

与我们惯常对事物看法的判断不同,我们常常对事物有一个比较一致性的判断,而爱情似乎却总是在两极间摇摆。正如笔者曾以一位美国的先锋摄影艺术家曼·雷(Man Ray)的作品为引子,试图探讨这样一道似乎人人都会碰见的问题:《爱是坚不可摧之物还是易被毁坏之物?》。在原本的故事中,曼·雷将他分手并已嫁人前女友的照片剪下,装在一件木质的立式钟摆的节拍器上,命名为《毁坏的物体》。作品描述为:“从一个曾经爱过的人的照片中剪下的一只眼睛,她不再有看的能力。将这只眼睛贴在钟摆的节拍器上,调整节拍器的重量去校准节奏。继续定位忍耐的极限。一个蓄势待发的锤子,想要一举摧毁这一切。”

5

▲ 曼·雷《坚不可摧之物》(或《易于毁坏之物》)1923

何以至此,关于爱情与分手的痛苦。在多年之后,反达达主义的激进者,冲击展览现场,用一把手枪,按照这件作品的说明,一枪将这件作品击毁。但是事后,曼·雷重新复原了这件作品,并将其重新命名为《坚不可摧之物》。在这件曾经被毁坏的复原作品上,我们至今还能辨识到那其上的枪击弹孔。或许爱情不正是这样的吗?那些曾经受过伤的人们常说爱情是虚无缥缈,不可相信的,似乎是那么的脆弱,但人们在内心的潜意识中,仍然坚信着关于爱情的信仰。是的,爱情的坚不可摧,使得它真如信仰一般。

地球转动着,爱情也转动着。那些往往号称再也不相信爱情,以强烈的理性的冰冷去冷眼旁观爱情的人,却实际上在爱情真正又来到他(她)面前的那一刻,所有理性的盔甲都掉落下来,再次深深地被它所击中,好像一个赤身裸体的婴孩。在这里可以看出来,爱情从来就不是一个关于理性的概念,怪不得哲学家根本拿爱情这件事无从下手。从这个角度来看,丘比特之箭的传说,正是对爱情真正突如其来的深刻寓言与艺术化的准确表达。看来,艺术家确实比哲学家更易懂得如何表达爱情是什么。

6

7

▲ 勒内·弗朗索瓦·吉兰·马格里特, 《恋人》, 1928

(马格里特有一种可视化的深情,人复杂的内心活动和彼此的对象心脏相连。然而,恋人们没有比这更直观的形象——在这里,两个相爱的人是如此渴望对方。)

我们或许可以来看看更多关于爱情的故事吧。车到站了。广播响起:请各位乘客带好你的贵重物品下车。他拉起她的手对她说:“走吧,贵重物品。”

的确,爱情就是一种贵重的物品,贵重得都让人们拿起就放不下。一对分手已久的恋人,在异地偶然相遇。他问:你好吗?她答:我很好。又问:你好吗?他答:我很好。她又幽幽问道:她好吗?他答:她刚刚告诉我,她很好。

8

9

▲ 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

手心中的雪花是从北京的天空中飘下来的。在这一天情人节的日子中,我们或许能听到很多关于爱情的感人故事,也还能听到那些暂且受着伤的人们的失落与逃避。我们想试图唤起人们心中那些对爱情曾经的美好渴望,重新唤起人们心中的感受。如果你是一个正受着伤的人,勇气能让你重新走出来,唤起一个信念。

10

11

▲ 克里·詹姆斯·马歇尔,《慢舞》, 1992–1993

(马歇尔的画描绘了非洲裔美国人的日常生活,这一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上优雅地抵制着种族刻板的印象。这幅画显示着恋人在客厅里慢舞,暗示他们的娱乐和文化背景的细节——传统的海地蜡烛燃烧瓶和民谣——飘荡在房间里。而这些细节是特定的文化,马歇尔把握住了一个普遍的可靠经验与状态:一个温柔的,浪漫的时刻,和到下一步关系的期待。)

都市里的霓虹,摇曳的酒杯中的灯光。我们相信情感是人类心灵之中最为精妙和神奇的地方。爱情从何而来?在那些试图致力于研究爱情的思想家们,他们从对人的基本认识出来,都找到了一个共同的起源,那就是人性。或许说,爱情就是人的本性。在中世纪神学时期,人们甚至把这种感情放置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提升到神性。在这里,他们把爱的最高对象指向了上帝,或许一些宗教神秘主义认为,在这里,指向的是一个宇宙原神的概念,神就是爱本身。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爱似乎是一种关于宇宙源动力的那个因。拉杰尼西在《真理,意识,喜乐》说:“没有人能教会你爱。要爱,你必须在你的存在中发现自身,而要达到这一点,提升意识境界是不二法门。 当爱情来临时,根本没有责任的事。你做这一切,仅是因你乐于为你的爱人付出而已。”

牵引,爱情是提升意识的牵引。在一生被惹上无数争议的印度宗教领袖的拉杰尼西口中,我们听到了关于爱情与意识提升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不用去管那些他具体争议的故事,仅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印度哲学关于爱情的某些共通探讨。

12

▲ 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横贯欧洲的作品《潜能》

(两个人面对面站立着并专心地注视着对方,手里还同时拉着一个紧绷的弓,在乌雷的手里紧拉着一支带毒的箭,正对着阿布拉莫维奇的心脏。由于弓箭的张力使他们的身体律向后倾斜,他们稍不留神,那支毒箭就会离弦射出,同时,通过扩音器听到的是他们心脏急剧加速的跳动声)

着眼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依然能够发现这个现象。爱情似乎让我们在生活中变得更加的敏锐起来,感知更加地丰富起来,体验更加地细腻入微起来。似乎有一种活力被注入爱情中的人们的体内,他们的听觉、嗅觉和味觉似乎都打开了,而眼睛又经常能洞察到自己曾经或别人很难察觉到的细节。而所有这些细腻的体验,都与感性有关,而爱情,无疑就是感性中的极致了。

你可以回想,当人们深处于爱之中,往往更能感受到世间的爱。神秘主义者们或那些在宗教中追求极致奥秘的人,都认为,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本源的力量,而身处爱情中的人,因其自身的充溢,更能感受到这世间充溢着的爱。有些人会说,陷入爱情的人会变得盲目,判断力下降,理智被远离。但实际上的情况是,因爱的本性就是超越理性之上,恋爱中的人,在看待世界时,就不再是以曾经的理性视角,而是以爱的视角,这使得他们得以看到与理性主义者完全不同的世界,并做出与理性主义者完全不同的选择。于是,在这里,爱与无爱之间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13

14

▲ 妮可·艾森曼,《邋遢的酒吧之吻》, 2011

(我们都在这儿,酒保最后地呼唤着。艾森曼将场景渲染与她的签名混合所造成的是幽默的和辛辣的。雌雄同体的夫妇,他们的神经被啤酒润滑着,他们的脑袋被身下的木头桌子所支撑着,这两张旁若无人的红脸,完全浸入自我的,局外人所无法理解的爱的世界。)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张力,从上面这幅作品中,同一个环境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崇拜理性的人批评爱是迷失的,正如酒保眼中的,处于画面正中的沉醉的情侣。但人们往往忽视的是,爱比理性更能产生出强大的能量,它甚至往往能让一个人倾注整个生命的力量去燃烧。

的确,我们在英雄史诗中,常常就能看到这种源于爱情的所迸发的,改变世界的力量。在许多文学、影视或哲学作品中,有三种力量,人们讨论得最多,它们分别是:爱的力量、恨的力量和理性的力量。当它们三者起冲突的时候,到底是哪种力量最强。

15

16

黑暗的世界,人们常常在铺垫三种力量之前,都会有这样的背景描述。到底哪种力量才能真正改变这个世界的混沌和灾难?在这些场景中,我们正在看到这样的期望,或许人们也在思考,爱究竟能不能战胜恨,恨究竟能不能打败爱,理性是否真的能无视爱与恨?在这些所有的判断选项中,我个人的观点,力量最强大的,应该是爱。虽然人们常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似乎爱与恨是同一个情感的两面,但似乎还并不完全如此。爱更是一种根源的力量,恨从爱中而诞生,是分得了爱的一部分,而理性则是从爱和恨当中都各自分了一部分力量而诞生。所以,作为力量的本源,爱应当才是最为强大的。

毛毛雨变成了雪花,雪花诞生于雨水中,这就像是关于爱与恨的比喻。在恋爱中受伤的人们,在他们的心中仍然有一棵不被浇灭的小小火苗,那就是爱的种子。它们深埋在冰封的泥土之下,当冬天过去,春天来临之时,那些种子就会重新破土而出。不要以为现在还下着雪,寒冬就会永远注定,地球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太阳是绕着银河系旋转的,世界的一切都在运动着,没有什么东西是静止的。寒冬也会在时间的运动之中悄然过去,那颗埋藏的种子,在你的心灵之中,等待着那一刻。

属于每个人的情人节 

17

18

▲ “凤凰艺术”祝大家情人节快乐

是的,无论你是单身,还是已经有了另一半,关于爱的主题,关于情人节,应当是属于所有人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有情之人。在最后,一段童话故事《被子和床单》,献给所有的有情之人:

被子和床单的故事。被子和床单是好朋友,每天都拧在一起。但有一天,床单上长出了好多好多的犄角,被子说,你身上怎么长出了这么多的犄角啊,硌的我身上直疼。床单说,我也没有办法呀,但是我也不能把这些犄角都去掉,因为它们是我的肉肉啊。被子说,那好吧,谁让我们是好朋友呢?于是,被子和床单就继续地待在了一起。随着时间的变化,被子的身体慢慢的适应了床单身上的犄角,被子的身形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过了好久,床单身上的角慢慢长成了鱼鳞的形状,床单惊讶地对被子说,原来我是一条大鱼,我要到大海里去了,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呀?被子说,我当然要和你一起去大海。被子就趴在了大鱼的身上,一起去了大海。

被子和大鱼每天在大海里游啊游,白天呢,他们跟海鸥学唱歌,到了深夜,一起漂在海面上看星星,突然,他们听见前方有人呼叫,那是遭遇海难的人,他们的船被沉入了海底,大鱼把那些人拉到了自己的背上,被子用他的身体温暖着落难的人们。等到第二天早上,太阳从海面上升起,大鱼和被子把人们送到了海岸,被子说,我的身上好湿,我要把自己晾干,才能和你一起进入大海。大鱼说,好啊。于是被子和大鱼就一起躺在了沙滩上晒太阳,大鱼快被太阳晒成了鱼干,他对被子说,被子,我快要被太阳晒死了,我想要回到大海里,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呀?被子说,好啊。于是,被子又重新趴在了大鱼的身上,他们一起游到了大海里。

在大海里,他们遭遇了风暴,冰山,漩涡,但他们始终紧紧地黏在一起。有一天,被子也慢慢地长出了鱼鳞,被子说,我原来也是一条大鱼。于是,两条大鱼好开心地一起游向了远方,游向了夕阳,游向了人们再也看不到也找不到的地方。

19

64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