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凤凰艺术 | 为什么今天我们需要大艺术教育?

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跨入世界中上游行列。一直以来,实用性教育受到认可和追捧,才有了“数理化走天下”这句“名言”的诞生。但在今天,极速到来的信息化时代,大数据、跨界融合、碎片化传播等新理论新技术和个性化经济的成长,为教育领域带来新的驱动力。人们发现,影响人一生的不再是某个单独的技能,而是那些重要的性格特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好奇心、勇气、自信心、爱心和同理心。艺术,正是激发这些特质的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打破学科壁垒、注重综合素养和个性化培育的大艺术教育观正成为时代趋势。

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曾做过一个有5万多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其中的一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结果让人颇感意外。

毕业1-5年的学生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6-10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毕业11-15年的结论是“人际关系”,而毕业16年以上的则提出:艺术最有用。

当然,这里的“有用”并非是直接转换成物质的有用,而是被艺术浸染后拥有的一种感知世界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蔡元培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陶养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艺术从来不是艺术本身,而是整个人生观。

1

▲ 蔡元培(1868年—1940年)

然而,一款掌握数十万艺考生报名命门的在线APP崩溃,引发诸多讨论。一方面,这一事件让人思考教育资源的商业化;另一方面,这一庞大的数字以及社会上对于“艺考生”的诸多评价,随着艺考越来越热门,也不免让人有些怀疑:艺术教育,是否在滑向自身的对立面——僵硬的应试教育?

在网络上随意一搜,琳琅满目的艺术教育培训良莠不齐,而各大艺术院校的考前班,却大都存在着高举应试教育旗帜,重技巧、轻艺教的问题。那么,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背景下,到底如何可以让艺术教育不只是停留在理论或技术层面,而是真正通过对美的实践,进而促进对于这个世界的更好体验?

首先,到底什么是艺术教育?

要回答这一问题,就需要对“什么是艺术”进行分辨。一般说来,艺术具有广泛的含义,“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都为艺术分类范畴。在维基百科中,艺术是创造视觉、听觉或艺术作品的各种人类活动,它可以表达想象力、概念性想法或技术技能,并因其的美丽或情感力量而受到赞赏。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艺术的这种基本特质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中为人类“服务”。艺术教育,便是对于这一特性的启发、传承和培养。而在数字时代,艺术与艺术教育再度发生了变化——它们既面临着内部形式与内容的扩张;同时,它们在外部也面临着时代语境与社会分工的结构性变化。

2

于是,碎片化的时代不再界限分明,孤岛正在倒塌。在此时,艺术与教育都急需迎接来自时代的发问与重组:人们如何面对如今这样一个庞大、灵活与日益互联的世界?

碎片化的重组或许可以带来固有领域自我的再度生成,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的知识结构正趋向综合,更广博的文化知识、更广阔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视野成为当下教育的新需求。教育也不再仅限于基础学科的学习和专业技法的训练,而向大艺术教育方向转型——跨学科的对话并非会导致互相淹没或抵消,而是能够批判自我中心的幻想,孕育出更具有建构性的理论方法。

在不久前的艺术教育大会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发言中表示,当前中国的艺术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信息时代改变了知识生产和学习的方式,为此,要把视野更多从研究知识转向研究教育的对象;同时,文化交融的趋势不可逆转——艺术是文化的表征,视觉艺术的敏感性、直觉性、直接性更带有时代的文化印记,只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才能激活思想,激发想象。

3

而2019年1月11日,“凤凰艺术”于凤凰教育主办、凤凰艺术等协办的“2018-2019华人教育家大会暨教育荣耀盛典”上,专访了三位在教育事业耕耘了数十年,并获得累累硕果的前辈。他们从教育、书写、阅读、聋儿教育等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在面临时代变化时,是如何通过“大艺术教育”,来持续地在新时代的教育领域中不断地绽放光芒。

4

5

“我们讲一个文明总是讲它的真善美,三样都要有。科学是在真方面发生大的作用,但是善跟美方面,其实是软实力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的教育要发挥软实力,就是对于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金耀基

6

▲ 金耀基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金耀基,1935年生,浙江天台县人。1949年随父移居台湾,就读于成功中学,台湾大学及政治大学研究所,1963年后曾在政治大学担任讲师,台湾商务印书馆副总编。两度留学美国,在美国匹茲堡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1970年自美应聘到香港中文大学,在中大教学34年,其间曾先后到剑桥大学,M.I.T,海德堡大学及威斯康辛大学访研与教学。他在香港中大,自讲师逐次升聘为社会学讲座教授,同时又先后兼任新亚书院院长,中大副校长,校长之职。1994年被委任为非官守太平绅士。历任香港廉政公署首位社区研究小组委员会主席,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央政策组顾问,香港研究资助局委员等公职。2004年退休,现任荣休社会学讲座教授。退休后14年中,又先后在海峡两岸诸多大学讲学,年逾80,乐此不疲。

7

▲ 凤凰卫视执行董事、常务副行政总裁、凤凰教育董事长崔强为金耀基颁奖

金耀基的一生是教育的一生,也是书写的一生。2017年,82岁的金教授又出版《再思大学之道》的演讲集,这是他对中国的大学教育的最新思考与期待。他洞察到百年来,中国学术文化由《经学》到《科学》的知识范典的转换。今日大学的知识核心是科学,它无疑是建构中国现代文明的基石,但他不断强调大学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科学的“知性之知”外的“德性之知”与“审美之知”。在他看来,“价值教育”与“知识教育”应有同等位序。

8

9

事实上,作为教育家的金耀基,从小学开始就被父亲教授写字,十数年间,从未中断。2004年自大学退休后,第一时间重拿起毛笔,勤练不已,再续《翰墨之道》的探索,80岁后,书法自成一家,书道同好誉之为《金体书》。已出版三本书法集。文史兼美的国学大家钱穆曾说:“中国艺术中最独特而重要的,厥为书法”(《中国文化史导论》)。而在金耀基看来,中国历来有书画同源之说,实因中国汉字有象形与会意。但不论何代书体,不论哪种书体,其书写都必须具有“书法美”,必须考究书之结体、骨气、阵势、笔意与墨趣。

0

11

12

▲ 金耀基书法作品

换言之,美,是一切的基础。在他看来,现代大学确实占据着现代社会以来教育的重要基石;但在同时,必须要结合古代的大学之道求善求美,这便是“大艺术”的境界——在这层次上,知识不再只是科学知识,还应有一些“non-confident”的知识领域。“必须要把知识的范畴扩大,在科学求真之外,还要追寻真正求善求美的知识。”

13

与来往于五湖四海进行讲学的金耀基不同,谢冕一辈子都未离开北京大学:作为一名教育家,他在这所高校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作为一名文学理论家,谢冕的理论批评建立在深厚的、跨领域的人文关怀基础之上,坚持社会历史批评的视点,倡导建设性的理论批评立场。

14

谢冕,福建福州人,1932年生,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并兼任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及《新诗评论》主编。

15

▲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原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为谢冕颁奖

16

“艺术在大学的教学里非常重要。能够懂得音乐、戏曲、文学、诗歌、绘画,这样的人才是很全面的,无论是对于学生亦或学者来说,这一定是一个非常丰富并有诗意的人生。在某种程度上,当然不是每一名学者都要成为一个艺术家,但是艺术对他的生活和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艺术,就是让大家在学术上面多一些艺术的味道,多一些诗意”。

17

▲ 谢冕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谢冕参与了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个博士点,成为北大第一位指导当代文学的博士生导师,并在北京大学扎根生长。

18

▲ 谢冕2010年在福建永泰老宅门前

可以说,外部的环境持续地发生着变化,谢冕却始终在燕园不动如山,并坚持其不变的教育理念。正如他曾在采访中说到的,即便诗歌从古典诗歌到新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千变万化当中仍有不变的东西——我们国家民族的诗歌从来讲究诗歌的教化,诗歌是用来教育人的,是表达意志、表达人的情感和志向的,而新诗仍然继承了这个伟大的传统。

19

▲ 谢冕与乐黛云

而在“教育之外”的日常生活中,谢冕沉浸于写作与阅读的世界中。这是因为一个人往往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和那一份苦难,而通过大艺术,他就能进入不同时空下诸多他人的世界,就能拥有他自身之外的经历和经验,也具有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他不仅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更饱览了存在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谢冕常常说,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地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

正是基于此,有许多教育家数十年如一日地通过大艺术致力于帮助更多人打破自身的边界、帮助他们去更好地接触谢冕口中的“另一个世界”。

万选蓉,这位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漂亮妈妈,在儿子失聪的那一刻完全改变了命运。她走上了艰难漫长的康复之路,投身到了慈母般的伟大事业中,通过种种大艺术教育的方式,她的辛劳和智慧为孩子们找回了有声世界。

20

万选蓉,女,彝族,1943年2月2日生,云南昆明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原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关心下一代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监事。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委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女职工,中央国家机关“十杰妇女”,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国务院妇工委颁发的“热爱儿童奖”,中国第二届“内藤国际育儿奖”等荣誉称号。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我国第一代聋儿康复工作者。

21

▲ 万选蓉受奖并做主题演讲 

“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们的想像力、注意力、思维的能力,还有各个方面创造力等的综合。在聋儿康复中,艺术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非常重要,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如果有了艺术的加入,课程也会更加生动。”

22

▲ 万选蓉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23

▲万选蓉与儿子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在万选蓉的教育实践中,她使用了大量小童话剧、音乐和美术的元素。通过表演、节奏、线条和色彩,孩子们得以将自己的内心表达,然后再学习用语言说出。

24

在她看来,感受对于孩子是特别重要的——这不在于他的腿踢多高,不在于他画的多成熟,也不在于他的舞蹈多么美——而在于他有感受,他有体验。“所以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体验与成长。”

25

▲ 万选蓉展示人工耳蜗

柏拉图认为,艺术应成为教育的基础。在他看来,不重视德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准;不重视智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认知水平;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健康;而不重视艺术教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事实上,在大艺术上辉煌的成就从来都是那些灿烂文明的重要基石: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中国、古希腊、罗马,以及印加、玛雅和奥尔梅克......每个文明都在其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伴随着这些文明规模和持续时间的发展,这些艺术精神存活传承,并对其它文化与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其原因在于,大艺术教育并不只是关乎某一领域的特定知识,而是关乎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在近年的西方研究中发现,大艺术教育不但可以帮助人能够处理相互依赖和不可预测性的惊喜,编织新网络并建立富有想象力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能够与这个世界积极地持续相处。

鲁迅曾经说过,“教育的根植于爱”。而大艺术教育,也绝不是特长教育、小众教育;事实上,它应该是从大众教育迈向普及教育,教会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如何去接触这个世界,用更好的姿态去爱这个世界。

64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