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在欧洲文化老城中 如何以艺术之名破碎时空

近日,一年一度的法国里昂灯光节与荷兰阿姆斯特丹灯光节相继举行,作为圣诞前夕的大型狂欢,这两场由艺术家们合作创作的城市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前去参观。这种传统-当代的彼此连接,正喻示了欧洲诸多国家开始反思其文化传统的当下有效性,以及在物理空间与精神空间高度饱和的当下,如何再次催发出新的文化生产。

1

2

里昂作为现代法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自古罗马时期就魅力不减。这里的古朴与现代无缝衔接,新兴产业和匠心工艺相辅相成。

灯,是光明,温暖,希望的象征。

3

世上的不夜之城数不胜数:巴黎、伦敦、纽约、上海、东京……绚丽的灯光让这些都市即便在夜间也一样熠熠生辉。

世上的灯节灯会各有千秋:中国的元宵节、韩国的佛诞日、泰国的水灯节、印度的排灯节、日本的竿灯节......不同传统不同文化的民众都会借由灯烛感恩祈愿。如今,灯已经不再仅仅是照明工具,灯光和光影艺术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特的时尚艺术。

里昂每年一度的灯光艺术节,也因其历史悠久,创意新颖,逐年成为世界光影舞台上的独特亮点,吸引着无数游客争相到访。灯光节期间,里昂热闹异常,繁盛的景象可与圣诞并论。通常12月8日为正日,前后四天里整个市区极其绚烂。居民们会在自家的窗外点放蜡烛,虔诚祈祷并感谢圣母对里昂的守护。

这个兼具传统和新意的节日,点燃了无数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也给观赏者带来绝美的视觉体验和心灵震撼。

4

5

6

7

8

关于灯光节的来历,较为有名的有两种说法:“瘟疫”说和“普鲁士攻城”说。

第一种说法中,中世纪欧洲肆虐的瘟疫和黑死病席卷法国南部,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1643年,为了救护里昂城,官员和贵族向圣母祈福,在圣母玛利亚(Virgin Mary)庇护下,里昂躲过了这场灾难。市民们自发在每年的12月初,点亮自家窗前的小蜡烛,表达对圣母的感恩。

第二种说法是关于普鲁士人的入侵。1870年,普鲁士人在攻下第戎之后,继续南下,直逼里昂。兵临城下,城民们向圣母祈祷,如果里昂能躲过一劫,则为圣母修葺一座大教堂。很神奇的,普鲁士人退兵了,于是开创灯光节来纪念圣母。

然而根据史料记载,灯光节真正的由来颇具传奇色彩。1850年,里昂的宗教元老们为富维耶山顶将要矗立起的圣母玛利亚雕像发起过一场竞技赛。最终是由雕塑家约瑟夫 (Joseph-Hugues Fabisch) 完成了这一雕像。落成仪式原定于1852年9月8日,即圣母诞辰日举行,但因索恩河突然涨水,活动不得不推迟到12月8日。当天,里昂的一场特大暴雨让活动不得不延期,临近傍晚,正当大主教要宣布之时,天空放晴,等了三个月的里昂市民们在窗前点起了备好的蜡烛。自此,这一天被定为灯光节的正日,并最终演变成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著名节日。

9

10

11

12

13

14

15

在2018年的里昂灯光节中,有80个关于光影的艺术创作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大众呈现一个个唯美奇幻、新颖动人的世界。

2018年这些作品的呈现形式由往年的四种增至七种:共创类(Créer ensemble);实物转变类(détournement d’objets);创新类(innovation);互动类(jouer ensemble);光效类(mise en lumière) ;光源物体类(objet lumière) ;投影影像类(vidéo projection)。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灯光节的四天当中,整个城市被绚烂的光影艺术作品重新装点。这些作品汇集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设计团队,各式的灯光秀投射在建筑、街道和广场上,营造出一个奇幻的世界,富维耶教堂披上了霞衣,沃土广场变身梦幻世界,贯穿里昂的罗纳河和索恩河两岸,也被各种灯线效果和装置点缀的熠熠生辉……

24

颜料,油墨和花色在水中扩散呈现出创作的玄妙效果。慢慢散开,千变万化。画面被投射在圣让主教大教堂(Cathédrale Saint-Jean)的正门墙面上,呈现出独特的景象。激光影像更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在凸显设计的结构,外观和色泽的同时,作品还对里昂悠久的玫瑰栽培史致敬。精美的作品突破了形式和时间的界限,具象为一幅幅直观的画面,让精湛的手工技艺与纯熟的现代科技融为一体。

25

安东尼- 庞塞特广场 (PlaceAntonin-Poncet) 广场上,28个炫目的球体错落有致,像闪闪发光的蒲公英。设计者邀请人们用吹气的方式点亮它们。创作的理念,是让我们意识到,只要坚信一件事,它就会变为现实。

点亮这些球所需要的就是:吹气!越用力,被点亮的面积就越会蔓延开来,让自己能直面心愿达成的机会就越会成倍增长!

26

作为里昂的地标,每一年富维耶山上的设计项目都很值得期待。今年的这项浸入式大作,将带领大众们重温罗纳河流逝的回忆。

河水中摇曳着岸边各式建筑的五彩倒影,那是她对往昔的娓娓道来。顺水而来,里昂的那些历史碎片,或近代或久远,与大街小巷的光影色泽融为一体。

灯光与音乐紧密结合,将这些抽象的片段,过往的珍藏投射在圣让主教大教堂(Cathédrale Saint-Jean)与里昂法院 (Palais de Justice) 的建筑墙上,用灯光演绎着一场时空与光影变幻的大戏,进而,山上所有建筑物的垂直线条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作。

27

“每个生命和器官形成前一定有个既定图案存在”,受法国生理学家克劳德·伯纳德(Claude Bernard)这句名言的启发,LNLO团队将歌剧院的正面墙想象成为给予建筑细胞生命的“母亲矩阵”。

为了达到效果,正面墙上展开了一些列的细节呈现:低链接,纵向接,卷曲,覆盖,盾形纹。在风格呈现兼收并蓄这一点上,创作者强调:这些设计就是为了表现,这些完全不同的细胞呈现出的一个大量充斥的效果。

这些“生命”散开,扩大,分裂,繁殖直到铺满整面正墙……

28

市政厅和美术馆的外墙被巧妙地利用起来,于是沃土广场 (Place des Terreaux) 变成了室外3D影院。广场上,巴特勒迪喷泉 (FontaineBartholdi) 像是被从橙十字山上 (Croix-Rousse) 倾泻下的隐形泉水无限注入,在腾腾翻滚的雾气中,光束时隐时现。水影光浪漫延至整个广场,像是要完全占据一般。水的光泽呈现蓝色与白色……这富有诗意的作品为观众呈现充满想象的浸入式体验。

29

30

31

32

33

34

紧随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全球化成为各国调整发展战略的新关键词,经济不再是城市竞争的主导标准,文化艺术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并产生影响。在传统文化传承中注入现代艺术气息,里昂灯光节呈现的光影盛宴,不仅吸引欧洲周边超过18万游客前来“赴宴”,也打造了一张流光溢彩的城市名片。

从某种角度来说,如里昂一般,从宗教性的、以蜡烛为主的、朴素的传统节日,转化为充满视觉张力与当代技术手段、圣诞季前夕的全欧洲狂欢,正喻示了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反思其文化传统的当下有效性,以及在物理空间与精神空间高度饱和的当下,如何再次催发出新的文化生产。

35

如Lash和Urry(1994)这样的学者曾非常明智地指出,在“后工业”社会的背景下,反思性积累的过程正在发生。由于生产性交换的现代化与全球化,城市的物理空间与个人主义和生态主义彼此糅合,这些城市碎片将产生一种新的文化,并反过来为城市赋予全新的生存意义。同时,后工业城市也将确保这个城市景观,特别是其公共空间呈现出人类持续活动的场景。

伴随着这一需求,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邀请艺术家们创造和控制一个新的公共空间,将世界各地城市联系起来——他们正在为新世纪创造一种新艺术,重新定义艺术、艺术家,以及当代社会中艺术和艺术家的公共功能。

36

在这个当代公共区域中,艺术家将自己和其他人视为公众,寻求公开对话,必须允许最大数量的公民(视觉,触觉,声学......)感知和欣赏艺术作品。这种公共艺术在本质上不仅涉及美学,而且受到社会、文化和政治问题的影响。这不仅与局部环境中的空间相关,而且与整个构建的身份相关,并在时代的潮流中勇于面对未来时代的剧烈变化。例如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另一场灯光节,就更加将这种反思性推向远方。

11月,第七届阿姆斯特丹灯光节邀请来访者们观看沿着运河和整个城市历史中心的国际艺术家、设计师和建筑师的30件装置作品。艺术作品的灵感来自今年的主题,媒介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经典论断:“媒介即是信息。”

麦克卢汉论断背后的想法很简单:我们发送信息的媒介至少与信息本身一样重要。而光在当下作为媒介或信息扮演什么角色?来自世界各地的600多位艺术家对于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最终,组委会选择了30件艺术品,在节日期间点亮阿姆斯特丹历史悠久的市中心。

37

38

39

40

41

英国艺术家Gali May Lucas的作品“被光吸引”的装置作品解决了我们对基于屏幕的技术的当代痴迷。她的作品在长凳上有三个相邻的人物,每个人都对着一部亮屏的手机,访者可以在雕塑之间坐下来更好地观看这件作品,或者只是休息或玩玩自己的手机。

42

许多作品都靠近城市的运河,在下面的水中反映出更加壮观的景象。去年灯光节的主题是“existential(与人类存在相关的、存在主义)”的,引发人们思考界限、监视还有“存在的本质”等哲学问题。而前年的主题是“Biomimicry(仿生学)”,当时有不少装置都在模仿自然景观,试图启发人们与自然对话、从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43

44

正如Nuno Grandes所指出的那样(2000),如果不支持对城市领土进行大规模翻新,这座城市的新形象将“永远不会成为结果”。然而,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工业时代”与“后工业时代”在当下并未呈现出明显断裂式升级的面貌,新形象往往无法与旧形象彻底撕裂。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中甚至会同时保留“前工业”、“工业”与“后工业时代”的结构系统,而在其中,工业时代的产业、建筑与空间构造或许可以花费大量资金被移除替代,但前工业时代的部分却绝不那么简单——事实上,城市保留千年的文化特征正是来源于此。于是,由于城市文化、人口、空间面积以及独特历史性等诸多元素,对于城市空间的大规模翻新在物理空间中难以实现,许多城市开始转为保留原有物理空间,但通过艺术与技术等手段在其基础上进行“包裹”与“覆盖”,实现四维空间的大规模翻新,使城市焕发出崭新的面貌。

45

1995年美国公共艺术理论学家 Suzanne Lacy曾提出:“新型的公共艺术”是因为公共生活的缺失,需要通过艺术创造“新型的公共生活”。可以预想到的是,如里昂与阿姆斯特丹一般的城市会越来越多——

它们以整座城作为沉浸式的巨大展厅,邀请居民与来访者们一起,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将那些转瞬即逝或需要跨越时空的艺术作品呈现在那些历史悠久的物理空间媒介之上,并在数字与网络传播的同时将城市自身文化如节点般无限地再次传输、编辑与再创——从而达到麦克卢汉的另一个著名观点:让城市彼此联结,通过当代文化与技术的传播打破历史与空间的隔阂,从而达到“地球村”的全球超级连结。

46

47

4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