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倪志琪 一切还是简单一点好

艺术家倪志琪在上海的首次个展《真空、干地,与房间》于上海─艺术门举办。展出的作品包括近几年创作的综合媒介绘画以及过去二十多年间的精选作品,倪志琪在材料的处理和拼贴上着重于痕迹的探索,此次展览则是对作品所暗含的碎片式空间与领域进行开放性图绘与提示,并通过作品与展览本身的动态呼应中具体地显现出来。

干净,讲究。

这是在跨过多个政府金融机构后,一踏入位于江西中路的艺术门画廊的首要感受。而短短半个小时后,我便会认识到这种感受究竟从何而来。

▲ 展览现场

这是“老科勒”倪志琪的个展,这位典型的上海艺术家的作品中简单到极致的表现手法,将平和、宁静、空濛的视觉感受,单纯直观地呈现。与他的作品尤为相得益彰的是,专门为本次展览置办的射灯颇为特殊,将画面穿透,仿佛从作品内部散发光芒,将空濛的视觉感受透亮地传达到观者眼前。

▲ 展览现场

这种感受却独属于“倪调”。倪志琪年少时曾学习国画,中学毕业后响应国家政策,作为知识青年下乡至黄山茶林场。凭着一技之长,他在工会画宣传画、画电影海报,并由此走上了油画之路。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由于招考资源有限,他进入了偏设计类的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如同许多50年代出生的艺术追随者一样,倪志琪接触到了各种国外设计期刊和艺术类书籍,领略到不同于国内艺术形式的视觉经验,并渐渐了解到当时印象主义画派在创作中的轻松与自由。在出国之前,这位艺术家也参与了“85美术新潮”,他当时的一件作品还入选了1985年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并获得了三等奖。

▲ 倪志琪在“85美术新潮”时期的创作

1991年,倪志琪在朋友们的“怂恿”下,加入了留学大军,来到比利时安特卫普国立皇家美术学院。他在这里取得硕士学位,和梵高是校友,著名的建筑大师亨利·范德威尔德以及上世纪80年代初在欧洲时尚界崛起的六位比利时设计师——“安特卫普六君子”都是毕业于这个学校。

▲ 倪志琪与他的学生证重回母校

▲ 1992年卢浮宫门前的巴黎反蒙娜丽莎游行

可以说,安特卫普、巴黎、米兰、那波里、西西里、阿尔罕布拉宫,串构了他艺术创作的动线。在此期间,博伊斯“人人皆是艺术家”、“艺术是内在直观与精神视觉外显行动”的思想,影响并重建了倪志琪的艺术观点。留学时期的倪志琪曾一度把自己完全融入欧洲现代艺术的氛围中,创作了大量的装置艺术,《蒙娜丽莎的再生》就是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装置作品。

▲ “ Mona Lise Reborn ”  「蒙娜丽莎再生」系列装置2-1994,Antwerp。综合材料、丙烯、鸡蛋、鸡蛋托盘等。

▲ “ Mona Lise Reborn ”  「蒙娜丽莎再生」系列装置-1994,Antwerp

▲ “ Mona Lise Reborn ”  「蒙娜丽莎再生」系列装置-1994,Antwerp

▲ “ Mona Lise Reborn ”  「蒙娜丽莎再生」系列装置-1994,Antwerp

▲ “ Mona Lise Reborn ”  「蒙娜丽莎再生」系列装置-1994,Antwerp

▲ “ Mona Lise Reborn ”  「蒙娜丽莎再生」系列装置-1994,Antwerp

有意思的是,这种充满社会实践性、煽动性与政治性的艺术风格并没有在倪志琪身上得到义无反顾的延续。相反的,伴随着对于艺术语言和材料的探索,倪志琪反而完成了一种转向,与其愈行愈远。他在接受“凤凰艺术”专访时表示,“单纯”是其创作的本质与坚持。

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觉有的时候艺术家应该还是单纯一点,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可以单纯一点,把问题本来的东西慢慢地抽离出来,回到它本质上的东西。我并不是说反对观念艺术,但我觉得比较适合我的还是做点平面的综合材料的东西......自己好像陷进去了,不断在寻找材料,各种各样的材料。只要被我发现的,我感兴趣的哪怕是垃圾,都把它捡过来做在我的作品里面。

▲ 《深色》,2018,综合材料,180 x 150 cm

▲ 《阿尔罕布拉宫 No. 26》,2018,综合材料,165 x 130 cm

“我感觉许多艺术家都在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来寻找不同的媒材进行创作。” 从留学比利时起的二十多年来,艺术家在布面油画创作之余,持续在各种特性的、带有文人气质且蕴含丰富历史沉淀的纸张中不断探索。在《阿尔罕布拉宫》系列(2017)中,艺术家选用中国古法手工造纸覆盖于亚麻布面,以融合拼贴与绘画的方式,将画面分割构成无限延伸的瓷砖图形,回溯关于这座屹立在西班牙由中世纪摩尔人建造的红色宝殿的记忆。有时候艺术家还从欧洲建筑的残缺部分获取灵感进行艺术的再创作,并将欧洲特有的人文环境转化为自身的独特感性表达,在中国传统绘画技艺的帮助下彰显平实无华的气息。物质本质的提炼源自内心深处自然与平和的思想。作品褪去的颜色与粗糙的边缘所隐含的艺术内核,是带有东方人文关怀和关于时间记忆的思考。

▲ 展览现场

在采访中,倪志琪谈到了大量的对比——出国前对于西方的想象、回国时艺术生态的落后、中西教育、不同材料间的智性、艺术与时尚......好像在他那里,一切事物都是以某种相对的状态进行互为交织的旋转、运动。这种结构似乎与他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各地的旅途以及对于不同地域材料的探索。

他在窗户、地板、瓷砖等景象中发现相互关联的感知意象并提炼和组合成新的线索,成为内化的风景,这些经历也影响到他以几何构图为主的作品形式,并且敏锐地把握几何形状的不同变体。倪志琪以绘画与手工拼贴和装裱相结合的方式处理非特定的感受痕迹,他将轮廓边界的处理、柔和的色调和不同层次的材质相互叠加,具体地运用了集而来的各种媒介,包括贵州的手工纸、欧洲的中古书、时装设计的纱布,匿名的废旧信封和包装袋等,这些材料也被视为他属于他个人的时间集合。

▲ 倪志琪

▲ 倪志琪画作入选新加坡邮票限量发行

在倪志琪看来,同样是材料,其本人似乎更喜欢那些来自西方的材料,那些旧的书与旧的画大多有着两三百年的历史。那些充满时间感的褶皱,搭配上贵州最原始的手工作坊出产的手工纸,成为了艺术家几乎每件作品中的必不可少之物,也是“倪调”所必备的某种气质 ——这种气质是淡淡的、平和的,但在其波澜不惊下,却是时间长河中物的波涛汹涌。

▲ 展览现场

对艺术家来说,时间感是一个颇为重要的钥匙:在其个人的创作中,倪志琪将那些过去的时空拉至眼前,将当下推至未来。就如马可·斯科蒂尼(独立策展人、艺术史教授, 同时也是 FM 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米兰新美术学院NABA视觉艺术与策展专业主任)在为倪志琪《书上的记忆》所写的前言一般:

“‘时间性’成为贯穿倪志琪绘画与摄影领域最为重要的主题,其绘画与摄影作品记录了流逝的、却又无法定义的时间。他用作品中那略显暗沉的中性色彩,为记录现实生活作出了诠释,几年前拍摄的记录米兰电车的照片即为最好的证明。作品中所呈现的图像,不过是更丰富、更广大背景下的一角,正如其《书上的记忆》系列作品中所呈现的:拍摄的照片被编排并打印在多层的纸本上,如同绘画一般,又以不同的构图对画面反复进行覆盖,不同层次的颜色,不同层次的纸本,反复对画面进行着切割和组合。被拍摄下来的电车的某一瞬间:停滞的时间,抽象的语境,使得瞬间记忆变得难以定义。同时,尽管倪志琪的绘画作品以完全抽象的几何图形出现在我们面前,但如同其摄影作品一样,其中记录中断时间的记忆却从未消失,而是在宁静氛围中继续为我们所感知。”

▲ 倪志琪 b. 1957 Alhambra No. 25 阿尔罕布拉宫No. 25, 2018 Mixed media on canvas 布面综合材料 165 x 130 cm (65 x 51 1_8 in.)

▲ 倪志琪 b. 1957 The Former Years 昔日, 2018 Mixed media 综合材料 210 x 170 cm (82 5_8 x 66 7_8 in.)

▲ 倪志琪 b. 1957 Untitled 无题, 2018 Mixed media on canvas 布面综合材料 165 x 130 cm (65 x 51 1_8 in.)

▲ 倪志琪 b. 1957 Windows  in the Second District of Paris 巴黎二区的窗, 2013 Mixed media on canvas 布面综合材料 80 x 50 cm (31 1_2 x 19 5_8 in.)

或许我们可以开玩笑地说,比利时的啤酒没能完全俘获倪志琪的心,酒神精神的激情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被从八岁就被父母带着喝的咖啡所控制——就如上文所说的,一切波涛汹涌被表面的风平浪静所覆盖。但正是这种优雅的分寸感,使得倪志琪的“手下”充满了温度与质感——就像那灯光所透出的清透却迷濛的色彩,让人通感到某种时间缓缓流逝之感。或者说,任何宏大的具象系统结构都能通过他的艺术语言精炼为细微的物件,留存成带有细腻的触感、犹如碎片的记忆印象。

艺术家在接受“凤凰艺术”专访时说到:“一张旧的纸,它是不规整的,随着时间的延长,边线会腐化,这个在我的作品里面放大了。像这次真空主题一样,我们可以通过一层层裱起来后,使画面有凹凸感,边线更加不规则,在上面再加了其他材料,就像真空包装一样抽掉了的感觉。 ”

▲ 倪志琪 b. 1957 Vacuum 真空, 2018 Mixed media 综合材料 210 x 210 cm (82 5_8 x 82 5_8 in.)

当然,倪志琪对于艺术纯粹且更接近事物本真的态度,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专注于闭门造车的艺术家。事实上,他要比人们想象的更具开放性——无论是其个人所具有的上海的开放气质,是比利时六君子在那个油画发源地的深刻影响,是多年来在世界各地的探索生涯,还是他在网络上的活跃表现,亦或倪志琪在时尚设计界的优异表现,再或者是在大学教书时对于学生充满多元与弹性的教学风格。

但在这些波涛汹涌的繁杂之外,这位喜欢在不事先准备草图和没有其他技术帮助的情况下,凭借手感的直觉完成了这些作品的艺术家,仍然愿意安静地抿上一口咖啡,淡淡地说道:“还是简单一点好”。

开幕花絮

▲ 开幕现场,艺术家倪志琪与友人合影

关于艺术家

▲ 艺术家倪志琪

倪志琪,1957年出生于中国上海,1981年毕业于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现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80年代以超现实主义和立体主义风格的绘画,在85新潮美术运动中崭露头角。90年代初前往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研究生院留学深造,并获得比利时卡雷尔·维斯拉特(Karel Veslat)艺术展一等奖。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工作和生活于上海。

倪志琪的作品曾多次展出于亚洲及欧洲,并被广泛收藏。他的个展及群展包括:《书上的记忆》(2018),米兰10 Corso Como上海空间;《海上繁花:上海当代艺术展》(2015),佘山当代艺术中心,中国 上海;《新加坡总统基金艺术展》(2014),新加坡旧国会大厦,新加坡;《第三届中国油画展》(2003),中国美术馆,中国 北京;《德国慕尼黑当代艺术邀请展》(2002),慕尼黑当代艺术中心,德国 慕尼黑;《卡雷尔·维斯拉特(Karel Veslat)艺术展》(1994),比利时 安特卫普;《倪志琪个人艺术展:绘画》(1994),国家高等艺术学院美术馆,比利时 安特卫普;《首届中国油画展》(1987),上海展览中心,中国 上海;《日本大阪神户巡回艺术展》(1986),大阪艺术大学美术馆,日本;《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1985),中国美术馆,中国 北京。

展览信息

倪志琪个展:真空、干地与房间

展览时间:2018.11.03—2018.12.03

展览地点:上海藝術門画廊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