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 杜尚觉得好玩的事,如今K11携Tape快闪北京继续玩 

121

▲ The Vernissage for First Papers of Surrealism展览现场,1942,纽约

1942年,纽约,超现实主义艺术展(The Vernissage for First Papers of Surrealism)的展厅内,一英里长的棉绳在随意拉扯下将整个空间完全割据,使作品、空间与公众以一种非同寻常的方式相互联结。彼时将注意力集中在该绳子材质特殊性(用于火药棉)上的设计者、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也许他并未预料到,多年以后,这一“游戏之作”已被视为一颗重要的“种子”,以其中暗含的延展与占领、介入与互动、场域特定性、暂时性几个重要特征,给予了后人无限遐思,激发出“绳子”这一类日用琐物在当代公共艺术领域的可能性。

122

▲ 杜尚(Marcel Duchamp)在 The Vernissage for First Papers of Surrealism 展览现场,1942,纽约,© Gettyimages

马塞尔·杜尚:“……想想看,那些绳子都是真正的火药棉——它们只要和电灯泡连起来就能在预计的时间内被点着……不过我们的展览是安然无恙的。这些事情挺好玩。”

时间转移回今天。

123

▲ Numen/For Use,Tape,2018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现场,摄影:方铱霏,图片由K11北区美术馆提供

2018年9月, 北京,市中心的雍和大厦广场上,一个由筋束作为支撑、胶带层叠缠裹而成的“庞然大物”,正以一股强力将楼宇间的空气攥在一起,并不断向外扩张、企图将更多的东西收入囊中,甚至,也包括正以好奇目光与之对视的路人。

124

▲ Numen/For Use,Tape,2018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现场,摄影:方铱霏,图片由K11 北区美术馆提供

这个“空降”的大型公共艺术装置作品名为 Tape,来自欧洲设计团队 Numen/For Use,他们通过将日常包装中的“胶带”概念进行巧妙转化,赋予其特定场域的沉浸式体验,使作品极富空间干预性。作为该团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Tape 此前已在全球设计活动中超过三十个重要场馆展出,包括维也纳设计周、巴黎东京宫和DMY柏林国际设计节等,这一次,终于首次在中国亮相。

125

126

▲ Numen/For Use,Tape,2018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现场

Tape 不仅是K11北区美术馆策划的首个快闪项目——“日常之力”(Everyday Impact)中的重头戏,也是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一大亮点。K11北区美术馆希望借此聚焦设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日用琐物作为切入点,从微小细节延伸至摩天建筑,呈现出充满巧思的奇幻创想,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互动开启全新解读。

127

▲ “Numen/For Use”三位创始人:Sven Jonke、Christoph Katzler 和 Nikola Radeljković

由 Sven Jonke,Christoph Katzler 和 Nikola Radeljković 三位工业设计师创立于1998年的 Numen/For Use,多年来的创作横跨观念艺术、舞台布景、工业设计和空间设计等诸多领域。在他们不断对没有被具体定义使用的物品,进行概念设计的探索与实验中,从未减退对Tape这一类空间的兴趣,创作出 Net、Net blow-up、String等多个类似的空间,尽管这些空间的材质与形态不尽相同,但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性:它们看起来都是如此的不可靠,如此的不稳定。

128

▲  Numen/ForUse,Net Hasselt,2011,Hasselt, Belgium

129

1210

▲ Numen/ForUse,Net Blow-up Yokohama,2013 Yokohama, Japan

1211

1212

▲ Numen/ForUse,String Vienna,2014,Vienna

以 Tape 为例,这种不可靠与不稳定首先体现在其可随意变形、不断生长的特点上。如胶带随处可得、随处即贴一样,Tape 没有确定性的形态规范,从而可以创造性地融入任何空间语境,以不同的结构形式“进驻”并“联结”不同形式的建筑空间,以一种类似自然生长的方式,在既定空间内延伸舒展,形成复杂的有机结构,呈现出日常之物在经过一番转化后,所产生的生长力、渗透力。稳固的筋束只是 Tape 的基础,而永远不会是它的终点。

1213

▲ Numen/ForUse,Tape Des Moines,Des Moines Art Centre, 2017

1214

1215

▲ Numen/ForUse,Tape Florence,Palazzo Strozzi,2011

而当观众受 Tape 之邀,进入其中,更为真切的不稳定感随即而来。置身交织错综的弯曲管道之中,胶带一方面以其柔软、有弹性、轻盈的触感带给人们舒适感与惬意感,另一方面,也不免使人们产生隐隐的担忧:它毕竟是由薄薄的胶带粘接而成。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时,谁又想过它有足够的力量承受住自己以及更多人的重量?

1216

▲ Numen/For Use,Tape,2018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现场,摄影:方铱霏,图片由K11 北区美术馆提供

甚至,Tape 连自身作品类别的归属也是如此不稳定。正如 Numen/For Use 自己对作品独特感官体验所做的进一步诠释: “当观众进入装置内部的那一刻,起初以雕塑形式存在的作品便已悄然转化为真正可以供人进入的一栋建筑,它模糊着类别的界限并向参与者传递乐在其中的强烈感受。”

1217

▲ Numen/For Use,Tape,2018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现场,摄影:方铱霏,图片由K11 北区美术馆提供

人的介入与互动促使 Tape 再一次微妙地发生了转变,而这种转变也正是 Numen/For Use 最为期待的,在他们心中,“公众能够进入到作品中体验是100%重要的”。如其所愿,面对这个仅仅是由胶带和钢筋构筑而成的奇妙空间、这个浮于半空犹如蚁穴一般的迷宫,没有人抵抗得住诱惑,每一位观众都跃跃欲试,想要爬上阶梯,从人群熙攘的广场中心钻入另一个世界。

1218

▲ Numen/ForUse,Tape,东京华歌尔艺术中心 Spiral花园展览现场,图片由Numen/For Use提供

1219

▲ Numen/ForUse,Tape,东京华歌尔艺术中心 Spiral花园展览现场,图片由Numen/For Use提供

1220

▲ Numen/ForUse,Tape,贝尔格莱德米克瑟尔世界设计节展览现场,图片由Numen/For Use提供

Numen/ForUse:“直到你脱下鞋子,爬入其中,才会发现一瞬间,所有的社交障碍都没有了。于是他们开始一起享受这种社交方式,即便他们不知道对方是谁。这太好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喜欢把装置安放在公共场所的原因。或许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有些规则忽然不存在了。”

1221

▲ Numen/For Use,Tape,2018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现场,摄影:方铱霏,图片由K11 北区美术馆提供

与此同时,这个充满幻变光线、奇妙纹理的白色通透空间,其形态随时可随观者而改变。在 Tape 中,胶带作为划分空间的结构,又成为观看的媒介,观者可以行走、坐下或者以任何角度观看,探索作品的多重面貌;而由于胶带自身的柔软性与弹性,当人们行走其间,Tape 又会随之颤动,不知不觉间牵动他人的观看景观。

从而,我们在这个胶带空间中,可以获得的似乎比预想的还要更多。人们在参与互动、彼此间分享快乐中不断重塑 Tape,而参与、塑造、分享也正是当代公共精神的核心。

1222

▲ Numen/ForUse,Tape,圣保罗商业协会文化中心展览现场,图片由Numen/For Use提供

不久后,K11北区美术馆即将于北京开幕,已经在香港、上海、沈阳等全国多座城市拥有大面积不同类型空间的K11,又延展出了新的触角。一定程度上,融合了艺术、人文、自然三大元素的K11就像Tape,不断融入各种空间语境生根发芽,使公众、文化、艺术在其间相互联结。

1223

▲ 上海K11

1224

▲ 沈阳K11艺术空间

“K11北区美术馆旨在为社区注入创造力与创新性,引导公众欣赏艺术及设计并从中受到启发,这有助于加强设计师与公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公众建立欣赏设计作品的爱好,同时也是对中国的艺术设计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推动。”

K11美术馆部(北区)总经理、项目艺术总监薛梅如此对“日常之力”项目意义进行阐释。

1225

▲ Numen/For Use,Tape,2018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现场,图片由K11 北区美术馆提供

▲ K11 北区美术馆推出设计项目“日常之力”亮相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

“日常之物”不止于简单地吸引大众参与互动、娱乐其间,K11北区美术馆更希望借此对未来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文化互动方式进行探讨。趁着Tape还没溜走,快去体验一下吧!

Numen/For Use部分其他作品快闪

N-Light

1226

1227

▲ N-Light Membrane 200,Storage, Hyundai Card, 2017, South Korea

Field

1228

1229

▲ Field Zagreb,2012

Tube

1230

▲ Tube Cologne,Carlswerk,2016

1231

▲ Tube Merano,2016, South Tyrol, Italy

Void

1232

1233

▲ Void Seoul,Storage, Hyundai Card, 2017, South Korea

舞台效果作品-《Erde》

1234

1235

▲ Erde,Komische Oper, Staatsballett Berlin, 2017

舞台效果作品-《Prasifal》

1236

▲ Parsifal,National Opera, Sofia 2017

关于Numen/For Use

See the source image

▲ “Numen/For Use”三位创始人:Nikola Radeljković、Sven Jonke和Christoph Katzler

“Numen/For Use”是一个以集体工作方式,横跨观念艺术、舞台布景、工业设计领域和空间设计领域的小组。小组最早成立于1998年,是在“使用为先”的概念下,是三位工业设计师的共同协作的成果。这三位设计师分别是 Sven Jonke、Christoph Katzler和Nikola Radeljković,他们的分别为思路发散、项⽬实现和最终呈现。1999年,他们成立了 Numen/For Use,作为一个团体,旨在尝试他们所擅长的工业设计领域之外的各种可能。2008年之后,小组的重点工作则转向没有被具体定义使用的物品和概念设计工作中,在其越来越混杂和实验的作品⾥里,最广泛实现的是 N-Light 系列和胶带纸装置。该小组因其在工业和布景设计领域的成就而获得多项国际奖项。

展览信息

1238

▲ “日常之力”(Everyday Impact)展览海报

“日常之力”(Everyday Impact)设计项目

展览地点: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大厦中心广场

展览时间:2018年9月21日—9月28日

主办方:K11北区美术馆

艺术总监:薛梅

策展人:何京蕴

关于作者

1239

▲ 朱芮菡近照

朱芮菡,生于北京,作为“凤凰艺术”的特约记者,现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124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