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近日热播的于正清宫大剧《延禧攻略》俨然成为暑期档黑马,自播出之日起,不仅豆瓣评分高达6.9,还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加更!微博热搜更是随着日播更新,每日都有入戏太深的新话题!

2

这部剧不仅成功抢占办公室话题榜C位,还进攻占领了朋友圈!艺术圈里的朋友们也开启了“吐槽”模式,可谓全民狂热。

《延禧攻略》画风摈弃了于正一直以来惯用的“于正配色”(类似阿宝色),也少了“甄嬛式”后宫妃嫔勾心斗角,杀戮无数的争宠夺权,它讲述的是绣房宫女魏璎珞为了帮姐姐复仇,一路披荆斩棘,最后却意外成为令妃的故事。

1

▲ 左为《延禧攻略》女主魏璎珞,右为历史上的令妃真容,相似度颇高

整部剧一反传统宫斗剧的“玛丽苏”与“白莲花”套路,女主魏璎珞“黑莲花“人设,不仅怼天怼地怼空气,还兼具名侦探柯南的机智推理逻辑,可谓是清宫戏里的一朵“奇葩”。

从乔治·莫兰迪专属配色到清宫中的“一耳三钳”

从艺术角度来看,我们也能从一些细节处看到这部剧的艺术总监于正本人的精心用意。《延禧攻略》中选用的后宫妃嫔服饰妆容,遵循古画还原“一耳戴三钳、唇妆不涂满”的装扮方式。

3

▲ 娴妃的装扮与历史对照

4

▲ 根据清朝流行的“上唇涂满,下唇一点樱桃”稍加修改的“咬唇妆”

整体配色上,于正历史招牌的“于正配色”(将粉色、绿色、蓝色、紫色任意混搭后的高饱和度高亮度的类似阿宝色的配色)被抛弃。在《延禧攻略》中,砖红、藕色、橄榄绿等成为主打色,艳粉变成了烟粉,天蓝被灰蓝取代,再加入一些纯度或明度低的颜色加以调和,这便是莫兰迪色。

5

▲ 意大利著名油画家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的莫兰迪色

6

7

8

▲ 《延禧攻略》中的莫兰迪色使用,来源:Color Palette Generator

莫兰迪色来源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绰号“僧侣画家”,一生无情史,一辈子专注静物绘画。

9

▲ 意大利著名油画家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

他的绘画如其本人“极简”、“禁欲”还有些“性冷淡”,他将原色掺杂灰色和白色调的色彩,相互之间无论怎么搭配都很和谐,所以从视觉上来看,他的色调也被人称为“高级色”。将莫兰迪色用在《延禧攻略》中,很有古代宫廷画风。

10

▲ 《延禧攻略》剧照,构图也很有意境

《延禧攻略》放映至此,可以说已走了半部“黑莲花”斗争史,与其评价为“爽剧”,不如说“人心存仁慈,更要懂自保”这样的道理更为深刻。

同样在艺术圈里也是如此,女性艺术家的生存空间受限,生理制约及社会分工的不合理,某种程度上来说,女性艺术家们在追寻自己的理想过程中也需经历抗争。个性鲜明好过唯唯诺诺,聪明才智和后天勤勉是你进阶的敲门砖。在世俗标准面前,勇敢做自己才能活得风光。

艺术与性别无关,女性艺术家也不是个社会标签。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在艺术圈里是否也有这样惹不起的“黑莲花”?

小野洋子

11

▲  艺术家小野洋子

小野洋子,1933年2月18日出生于日本,美籍女歌手,上世纪6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先锋艺术家之一。著名摇滚歌手约翰•列侬的妻子。

12

▲  著名摇滚歌手约翰•列侬与艺术家小野洋子

她著名的激浪派行为艺术作品《切片》控诉着男权社会对女性身体的侵袭与消费。小野洋子静坐在舞台中央,邀请现场观众用剪刀,剪下她身上的任意一块衣服,直至全身裸露。她用尖锐且异于常人的方式,表现自己所理解的先锋艺术。

13

▲  小野洋子行为艺术作品《切片》在伦敦的表演

1966年小野洋子在伦敦办画展,展厅的中央,矗立着一架白色梯子,梯子旁边系着一个放大镜,用来看天花板上有一幅很小的画。洋子想,如果谁能爬上梯子去看那幅画,那就是她的有缘人。

14

15

后来列侬爬上了梯子,透过放大镜看到了一个细小的单词“yes”。下梯子后,他和洋子四目对望,确认过眼神,他们是彼此对的人。他们荒唐的相遇,注定也会共同经历荒唐的人生。

1969年,小野洋子洋子身穿白色上衣、短裙、及膝袜,脚蹬平底球鞋,颠覆了当时人们对传统婚纱的理解。她与约翰•列侬共同拿着一本结婚证,大方宣布已婚的好消息。不顾世人眼光,他们的爱情疯狂且风光。

16

17

▲  著名摇滚歌手约翰•列侬与艺术家小野洋子在机场

2013年,80多岁的小野洋子在新歌《Bad Dancer》MV里,身穿短裤热舞,引发网络一阵嘲讽。小野洋子也怒怼网友:

我太震惊了以为自己已经战胜了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想不到又再来了个年龄歧视,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我不会放在心上;我还是会一如往常的踏过这些偏见,继续向前。

18

就是这样被称为“女巫”的“黑莲花”,被约翰·列侬称为“世界上最有名的不为人知的艺术家”,在先锋艺术史上留下了太多像《切片》、《苍蝇》、《NO.4》、《Yes,I'm aWitch》等经典作品。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19

▲  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当代行为艺术、人体艺术家、导演、编剧、演员。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之一,被称为“行为艺术之母”。

20

▲ 2008《移动骷髅》Carrying the Skeleton

这位行为艺术家最爱和骷髅睡在一起;置身于火灾现场,让自己烧伤至昏迷;用数把利刃在指缝间飞快扎刺;将72件器具置于观众面前,让观众任意用这些器具摆弄她,其中包括鞭子、铁链和枪;让她当时的情人乌雷拉着紧绷带毒的箭正对着她的心脏,在弓箭的张力下彼此后倾相互注视4分10秒……

22

▲ 阿布拉莫维奇的《节奏5》

23

▲ 1973年《节奏10》 时长:1小时

24

▲ 1974《节奏0》Rhythm 0,时长:6小时

25

▲ 1980《潜能》Rest-Energy,时长:4分钟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以风格粗犷、狂野与大胆而闻名。她不断挑战着生理与心理的极限,用自己的身体探索物质与精神的界限。如此热衷于对自己下狠手的“自残“行为,她说,“欢乐并不能教会我们什么,然而,痛楚、苦难和障碍却能转化我们,使我们变得更好、更强大,同时让我们认识到生活于当下时刻的至关重要。”

潘玉良

26

▲ 艺术家潘玉良

潘玉良,中国画家、雕塑家。她是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的第一人。然而小姐姐身世传奇,命途多舛:幼年孤儿,14岁被舅舅卖给了妓院作歌妓,17岁被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纳为小妾,随夫姓改名潘玉良。热爱艺术的她,于1918年考进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朱屺瞻、王济远学画。

27

▲ 《非洲裸女》 潘玉良

29

▲ 《躺在沙发上的女人》潘玉良

潘玉良生活的年代,女性艺术家在圈子里的地位非常低,潘玉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那些居心叵测之人闭嘴。在1930年代初的一次展览会上,有小报记者诋毁潘玉良画作多为其邻居洪野所画,潘玉良当众调好颜色,看着玻璃窗反光中的影子,用七十分钟创作了一幅自画像。画中的潘玉良执拗的嘴,细长的眼睛,冷冷地望着画框外,形象豪放,没有丝毫脂粉气。

30

▲ 《潘玉良自画像》系列

和那些从深闺里走出来的女性艺术家类似,潘玉良安于一隅,以肖像画的方式画下自我独一无二的精神个性。她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她们所经历的磨难不亚于他人,只是她们的自我形象中更蕴含着真正艺术家所不可或缺的超越世俗功利的更纯粹的艺术品质。

31

▲ 《瓶花》潘玉良

32

▲ 《哺乳》潘玉良

33

▲ 《自画像》潘玉良 1949,潘玉良

法国东方美术研究家叶赛夫评价她的艺术作品融贯中西画之长,又赋于自己的个性色彩。其中,《月夜琴声》画中一身著中式长衫衣裤的女子怀抱著琵琶,于满月的夜里拨弹著琴弦。此画境让人联想到潘玉良初次与其丈夫潘赞化相见,并缘定终身的场景,也是潘玉良人生中最大的转折。

34

▲ 《月夜琴声》 潘玉良

草间弥生

35

▲ 艺术家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Yayoi Kusama),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10岁左右就发现自己经常会有幻觉,眼里的世界像密集恐惧症一般布满了圆形花纹。草间弥生性格极其孤僻、三天两头轻生,总是幻想自己得了精神病,老年的她自愿住进精神病院。

36

▲ 草间弥生,《无限的红(紅)》,局部高清,MGPP(#2441)

37

▲ 圆点成为草间弥生的符号

草间弥生的艺术,来自于她无拘无束的想象世界,她曾接受短暂的艺术学院教育,但她不读艺术史,更不关心其他的艺术家,草间弥生从来都认为:“我觉得没有人比我更有才华,我是最棒的。”

38

▲ 艺术家草间弥生

她还“大言不惭”地认为自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家,胜过毕加索,当代人当然没人可以与她相比,她是唯一仅有最棒的!她的作品“无限镜屋”,每人的观看时间只有 45 秒,因为在门外还有 16 万人在排队。就在去年赫希洪博物馆一年一度的艺术盛典上,授予草间弥生“全球32位杰出女性艺术家”的最高荣誉。

39

▲ 草间弥生和她的无限镜屋

40

▲ 1966年的《草间弥生的窥探秀》

在波普艺术盛行的1960年代,草间弥生以战后日本人的特殊身份,孤僻内向还有精神病的她在主流艺术圈中顽强抗争。1966 年威尼斯双年展,并没有收到邀请的草间弥生在展馆外布置自己的银球展品,并以 2 美元一个销售,借以批判当局反对艺术家贩卖自己的作品。

41

▲ 初到纽约的草间弥生

42

▲ 水仙花园,1966

越南战争时期,反战的草间弥生请来模特与志愿者,于公共场合在他们和自己裸露的躯体上画波点!草间弥生所到之处,身边都有大批的艺术家和嬉皮士保护。

当越来越多的人质疑草间弥生是否哗众取宠时,“杠精”附体的她回答道:“我希望掀起一场革命,用艺术来打造一个我想象中的社会。当我思考艺术本身越多,我觉得去分享爱与和平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分享了这么多艺术圈女性艺术家“黑莲花”的故事,说白了也是一部部女性艺术家们的抗争史,伴随着痛苦与挣扎,很燃也很正。所以这些“黑莲花”属性的女性艺术家们,你最中意谁?留言一起来叨叨。

3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