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艺术 2018-05-08 13:34
人们以图片和文本的形式对《心灵的外衣》做了越来越多的解释。
大卫·佩特(David Punter)是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的英语教授。他将几个世纪以来关于悲悯的表达进行了比较,从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的《圣母怜子图》到安娜·高美的优美诗篇《外衣》。
为什么?
为什么是你,铁窗内的孩子?
你到底做了什么?
大人们对你做了些什么?
你在著名的购物街为钱乞讨过吗?
你用你伸出的、问询的、恳求的、哀求的脏手打扰了富人吗?
你在熟食店里把一块巧克力糖放进了口中吗?
或许你从精品店里拿走了袜子,甚至鞋子穿在你受伤的脚上?
你口渴难耐喝了超市里的可乐吗?
或许你满足了你的小身体的欲望……
得到果腹的食物,
抵御铁片和木板搭成的遮蔽物中的寒冷与潮湿?
现在你坐在这些可怕的铁条后面,
眼神忧郁、悲伤、孤独!
有人留给你这样的空虚!
你的小手抽搐地握住它!
为什么我们不能给孩子一个家,
让他们玩耍、跳蹈、跳跃、歌唱,
享受生活的快乐……
与我们休戚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