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凤凰艺术 作者:dbk2018-03-01 08:59

2018年2月25日,刘炜最新个展“刘炜:图像 180”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全面呈现了艺术家近年来对自身绘画实践的广泛融会和崭新尝试——系列绘画“图像 180”。该系列由180幅尺幅相同的小型硬纸板肖像绘画组成。它们被精心地镶嵌在形态各异的画框 之中,彼此互相博弈,又浑然一体。“图像 180”创作过程历经一年有余,于2018年年初最终完成,并在2018年春季赴海外展出。为了更广泛地与北京及中国地区的观众分享和交流,特邀刘炜举办本次展览。

作为春节后的首场重要展览,北京的艺术圈几乎蜂拥来到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观看刘炜在这里的个展“刘炜:图像180”。即便有些遗憾这个数字不是108,而丧失了某种梁山好汉齐聚的恶趣味,但展厅中的观者与展墙上的图画面孔共同构成并充满了当天的艺术场域——他们彼此擦肩而过,彼此注视,彼此交谈。

1

2

3

4

5

▲ 展览现场

展览全面呈现了艺术家近年来对自身绘画实践的广泛融会和崭新尝试——系列绘画“图像 180”。该系列由180幅尺幅相同的小型硬纸板肖像绘画组成。这场展期将将半个月的展览筹备历经一年有余,直到今年年初才完全完成,随后将被运往海外进行展出。一方面,刘炜想要这些作品与国内的“乡亲父老们”见上一面,而另一方面,这180幅面目含混不清的肖像作品似乎在某种程度映射了2018年伊始中国艺术世界已然呈现的某种面貌。

栗宪庭曾称赞刘炜是“才情画家”,更借用鲁迅先生的“溃烂之处,艳若桃李”赠予他的艺术。刘炜的绘画就像在华美、令人垂涎的饕餮盛宴中爬满了虫子,振聋发聩却是艺术家在画笔间的真诚游走。长久以来,刘炜一直津津乐道于富有个人化特征的笔触和颠覆观者惯常的视觉审美,通过腐烂气息的画面意象,表达他对于这个嘈杂、浮躁、毫无意义时代的恶毒嘲讽。这讽刺适用于他人,也关乎于自己——“我喜欢每年给自己一个挑战,要不没意思。画几十张画都和一张似的,没劲!”

6

▲ 展览现场

沉默了一段时间之后的刘炜,带来的作品即便在视觉与观念上试图趋向某种视觉上的干净纯粹,甚至愿意因此试图抛弃展墙上的介绍文字,而让观者获得某种沉浸式的超越性体验,在180人的肖像前注视与被注视。但如果走进观看,却仍可发觉这些面孔上的种种痕迹,仍然有着刘炜的线索特征与影子。

7

8

▲ 刘炜在晚宴上切蛋糕,蛋糕是他的作品

艺术家利用了丙烯、炭条、马克笔、圆珠笔等一切顺手的媒介,将丰富的细节和错落的质感压缩到10厘米的有限空间之中。即便观者在这一一幅幅肖像中捕捉到了一些重复或是似曾相识的脸孔——有人看到了梵高,有人看出了周总理,还有人似乎发现了希特勒......但艺术家并没有透露这些面貌是否有具体的指向,而是根据自身无意识情绪的延绵和迸发,心声心画,进而完成绘画的构成逻辑——“观众觉得是谁就是谁”。

0

▲ 刘炜,《图像180》,2018,综合材料,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这些肖像被精心地镶嵌在形态各异的画框之中,彼此互相博弈,又浑然一体。而刘炜想要质疑的是,肖像作为一种极为容易吸引观众注意的绘画主题,是否能消解在绘画性之中,仅仅以纯粹图像的面貌示人?

9

10

▲ 刘炜,《图像180》,2018,综合材料,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因而,整个展场所呈现的某种谱系式神秘感缠绕于每一位观者的眼前。白色的墙体与以不同数量进行分组的白色画框共同构成了剥除杂念的空间,但在另一方面,杂念的退位既给予了主体超越的可能性,也造成了陷入“苍白”的陷阱与危机——如果观者离作品足够近,当然完全可以观察到不同肖像在技法上的推进与笔触韵律的布置。这些“肖像”的面目往往被安排以充满想象力的色彩和结构;五官和脸型的设立,以及它们所透露出的情绪,也为这些安排所服务。因而,在其创作中,能否建构一个复杂、自为而平衡的图像系统,相较于刻画面部 的“美丑”或与某个客观形象是否“相像”而言,更为重要。

11

12

13

▲ 展览现场

然而,如果后退一步,将自己从“人群”中抽离,感受到的则是另一幅面貌——个体性被极大塑造为整体,而呈现出某种苍白感——这种感受甚至延伸到了图式之外——他用白色丙烯涂画购置来的洛可可式画框,赋予其奶油般脆弱而诱人的表现性。这亦可被视作一种对绘画媒介自身虚幻感的隐喻,又回应了“肖像”作为超现实存在的狂想特质。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刘炜,《图像180》,2018,综合材料,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在这个数字化所造成的淡漠时代,物体常常被艺术家们剥去了实用价值,从而呈现其毫无“人味”的物质性面貌,即脱离了种种人为设定的固有概念。而如果将人的灵光——肖像绘画不断抽离,本次展览不免让人联想到当下大数据中的人物画像。在技术、商业与政治的裹挟下,人本体被愈加漠视,而沦为数据的养料或数字报表上波动起伏的谱系。而它们在甜腻腻的画框中,被破碎的玻璃所切割与定格,更是宛如"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开幕现场

刘炜几乎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类型的代表作:1992年的《革命家庭》系列、1994年的《游泳》系列、1998年的《不吸烟》系列、2001年的《猴子》、2002年创作的《花》系列等作品都是刘炜的代表作。 凡是成名的艺术家,我们几乎都能从他们的绘画历程中找到某种典型的标识,或连贯始终的图式。而刘炜是一个拒绝重复自己的艺术家,要想把他归为某一类风格实属不易,就算最能代表刘炜早期风格的玩世现实主义,他甚至都没有“坚持”下来,只画了二十几张便转向别的探索领域了。

30

▲ 刘炜 1992年作 革命家庭作品

31

▲ 刘炜,游泳,1994年 布面油画 150×200cm

其中,1994年的作品《游泳》系列于第二十届“圣保罗双年展”中由张颂仁策展的中国特展“不眠的长夜与失重的时刻”中首度亮相,整个《游泳》系列共有八张,每张均为一米半乘两米,每张均以半裸或全裸的中国女性胴体为题,并大胆把女性私处描绘出来。《泳客》 是这组巨幅画作之一,作品以海中畅泳的裸露女性为题,并大胆把女性的裸体和私处等性征,巨细无遗地展示于人前,这在当时无疑是非常震撼的、具有挑逗性的。而在随后《你喜欢我吗?》里呈现的,则是正要腐烂人脸,周边是腐烂变质的肉块和人体。“这种给人粘稠溃烂的感受的画面,细碎、流动的笔触进行涂抹,成了极其“刘炜”的个人化绘画模式。”

32

▲ 刘炜 1995年作 你喜欢我吗

33

▲ 刘炜《狗》

34

35

36

37

▲ 刘炜,《图像180》,2018,综合材料,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历史的时钟足足转了两轮。当观者24年后走进本次展览时,眼前的对象似乎变得小清新与形而上了。然而,它的根系,仍是被栗宪庭称为“能把一切现实的物体都化为腐烂和垃圾的用笔”。而张张肖像复杂纠缠投射出的是无数生命个体的节奏,正如这些绘画在展厅中排列所形成的一条律动的“声波”——这个声场既来源于艺术家的笔触,也与是夜的中国当代艺术圈相互碰撞、共鸣;从作品中隐约窥探出一些历史中熟悉或隐秘的面孔,既来源于历史,也生成于当下。

38

3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网站页面设计、版式编排、软件等,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jingxin@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