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2017年12月28日,由冯博一策划的“风从北京刮过——杨千个展”在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艺术家最新创作的八件装置及绘画作品,这也是继2010年“艺术有毒”展览之后与白盒子艺术馆的再一次携手。杨千在白盒子艺术馆中营造的一种视觉场域,不如说是一种对中国现实景观的记录和隐喻,并恰逢其时地为“他们”和自身的存在进行了艺术的表现。这不仅是简单地记录了一次社会事件,而是通过与事件直接关联的现成品,经过思考、转化和处理为现实境遇中的直觉感受,尤其是提示出具有现实观照,乃至揭露、批判的立场与态度。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今年北京的冬日格外凌烈,大风从北方刮来。笔者曾生活在南方,从小记得课本里有说过“北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没想到,这刀子不仅刮人脸,还能刮出血。有些主题,艺术家想做,但又不敢做,有些展览,画廊方想展却又不敢展。这一次,既有了敢做的艺术家,又有了敢展的画廊方。

由冯博一策划的“风从北京刮过——杨千个展”,在2017年12月28日,于白盒子艺术馆开幕。这场展览正如策展人冯博一所说:

“世事变迁总快于时序的更替,今日中国永远不会是你昨日所想象的模样,生存的境遇往往就在一霎那间遭摧毁。不用说未来尚在不确定性中摇晃,即便‘此在’也处于不可把握的变故里。”

1

▲ 自左至右: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艺术家杨千、策展人冯博一

2

▲ “风从北京刮过——杨千个展”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是的,正如一个谜面,有一样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却包围着你的生活。它从不主动与你对话,你若无视它,不理睬它,却并不影响它按照自己的意志关心你,理睬你,影响你,控制你。

谜底是显而易见的,除非你从来就不关心自己的生活。就如一部大卫林奇的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说的那样:“你是一个并不在意自己活得怎么样的人。”只有当一个人,真正关心自己了,才能真正关心他人,而本次展览的艺术家杨千,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在白盒子上所展示的作品,都是他正在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我们整个社会,甚至知道他该为谁说话,为谁而创作的作品。我们可以说,他是为了整个社会而说话,但这样说太笼统了,他是有针对性的。

3

▲ 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右一)现场为嘉宾讲解

4

5

6

7

8

▲ “风从北京刮过——杨千个展”展览现场

“风从北京刮过”是杨千今年的全新作品,从这次作品的整个系列来看,人们往往很容易联想到今年冬天北京所发生的事情,但实际上,艺术家关于这个主题的思考,开始于去年。正如白盒子当代艺术馆馆长孙永增在接受“凤凰艺术”的采访时所说,杨千对这次展览中创作的思考,最初来源于对艺术区的拆迁事件,包括黑桥、换铁、爱荷华等等。而所有这些事件都是连续的,包括年底最大的一次事件。似乎在这汹涌的浪潮之下,没有人会在身份上的有所差别,只要你生活在特定的地区,那里就不是能容得下你生存的空间。

整个展览空间在布局方面是非常有考究的,当观众一走进展厅,就会被这独特的场域氛围所摄住。展厅内所有的照明几乎来自于展厅上方天窗的自然光和作品本身发出的光。是的,杨千此次展览的作品,大部分自带照明。进入展厅最先进入观众视野的,是一架10米高的《梯子》。该作品由拆迁现场的钢架焊接而成,两旁装有霓虹灯管,发出耀眼的红光。

9

▲ 《梯子》LED灯带、废弃方钢 110x1050x10cm 2017

这是关于未来虚妄的作品,昏暗的霓虹灯、变形扭曲的梯子向上延伸,这隐喻了我们向上不断攀爬的人生与生活状态,梯子的尽头是什么永远是个未知。这样的未知源自于我们对世界的不可把控和不可预知,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具有预言者的能力。力量的缺失者,将无法把控自己的命运,因为他们的命运早已被卷进了这不可预知的权力机器的洪流。而那红色的霓虹灯,似乎正预示着燃烧与灾难的,而尽头将通往如何,我们永不可得知。

10

▲ 《城市之光》 霓虹灯、丙烯、喷绘和综合材料于帆布 150×200cm 2014-2017年

11

▲ 《倒塌》霓虹灯、丙烯、喷绘和综合材料与帆布 150×200cm 2014-2017年

在《梯子》的两旁,是一组对应的架上综合作品,分别是《城市之光》和《倒塌》。作品底部,是城市的地图,而霓虹灯,正是艺术家穿越这些街道所留下的足迹。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城市的隐喻,它与城市中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梯子》背后的《切口》,更是指代了我们作为城市系统内的一份子,如何生活在强权之下,被“逃离”和“无家可归”便成为当下北京冬季最凛砺的景观。正如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冯博一所说:

“杨千不仅是简单地记录了一次社会事件,而是通过与事件直接关联的现成品,经过思考、转化和处理为现实境遇中的直觉感受,尤其是提示出具有现实观照,乃至揭露、批判的立场与态度。”

12

▲ 《切口》 方钢与丙烯于木 240×120cm×4 2017年

13

14

▲ 《切口》局部

在展厅的两侧,是艺术家从拆迁的废墟里寻找材料制作的《北京弃物》。艺术家将黑桥艺术区和其它拆迁区域的弃物封存在树脂的柱础中,直接象征于这些被离开的人口,包括艺术家的生存危机。

在这些遗留下的废墟物中,我们可以看到曾经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里面都是他们日常生活和使用过的物件。那里曾经是他们的温馨,曾经是他们的快乐和他们温暖的小家。

15

16

17

18

▲ 作品《北京弃物》现场展示

在树脂里面封存的,是曾经母亲对女儿的爱意,是丈夫回到家中与妻子的暖暖情意,是打工者的梦想,是他们床前月光下的慰籍,是艰辛而勇敢的生活,是每每辛苦之后的只言片语,是每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是每一次家长里短电话里的断断续续。

我们很难相信,就是这样的普通人的生活,还会遭遇着怎样的磨难,每一个小小的屋檐下,都有一段与人不知的故事。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生活中的心结与乱麻,生活中的奋斗与坚强,生活中的不息与日常。

19

20

21

▲ 作品《北京弃物》细节局部

策展人冯博一说,这些作品,由此构成了展览及作品本身的一种潜在的矛盾冲突,意味着我们的正常生存,都处于难以把握的不确定之中。我们的生活本该是有意义的,然而我们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或者说,生活的意义被越来越严酷的权力和资本给暴力地抽空了。从而形成了杨千这次展览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明确指向。

当我们沉浸在这样的昏暗的展厅中时,时不时能听到有钟声穿过这恒古弥久的时空,将我们从另一个世界中拽出,如同水底,我们听到声音,潜出水面呼吸。而那钟声,正是来自于展厅二楼的另一件装置作品《钟》。

22

23

▲ 装置作品《钟》2017

在《钟》这件作品中,所有的材料也来自于那些废弃的瓦砾,那当中悬了一把铁锤,观众可以拿起这把锤子,敲击悬在空中的那些废弃钢管和金属遗弃物。那些被撞击的声音,似乎洞穿了整个空间。

与其说这是杨千在白盒子艺术馆中营造了一种视觉和听觉场域,不如说是一种对中国现实景观的记录和隐喻,并恰逢其时地为城市和自身的存在进行了艺术转化与表现。也使我们在自以为是的状态中,突然发现残酷是多么近距离地逼仄着我们的存在。

24

▲ 《低端renkou》布面丙烯 200x150cm 2017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跟这些人一样,没有一个人例外。你臆想中的例外,仅仅只是命运还没有轮到你的头上,每个人都像是一个赌徒,赌命运的轮盘不会在你这里停下。每一次指针从身边滑过时,都暗自庆幸不是被选中的一员。但是,我们每个人难道都并不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吗?正如策展人冯博一所说:

“这些作品告诉了人们发生了怎样的事实,也勾勒出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而且,我们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些令人心颤的,极度失望的事件仍在继续不断发生着,那些逃离或消失的人群,其实离你并不遥远!”

25

▲ 《风从北京刮过》

当我们抬头看看头顶,风正从北京刮过。凛冽的寒风,每一次刮过我们的世界,都会带走一些什么东西。而每一次的寒风,我们是否又能保证自己不是被带走的那一块霓虹吗?

艺术家杨千的此次展览《风从北京刮过》,是一场非常有深度和现实意义的展览,他所凝聚的,是关于我们整个时代正在发生的记录。但这并不是一幕电影中的悲情剧,而是活生生在我们身边所发生着的事。

人们说,时间是治疗一切的良药,所有的悲伤和痛苦都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愈合。当有人痛哭时,人们如此安慰着他们,似乎也在安慰自己,就像失去了刻骨铭心的爱情,或是刚刚离去的亲人。但是,时间真会将所有的痛苦弥合吗?特别是痛苦还仅仅只是开始时。

展览信息

26

风从北京刮过

艺术家:杨千

策展人:冯博一

开幕时间:2017.12.28 

展期:2017.12.28 - 2018.03.04

主办:白盒子艺术馆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97路B0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网站页面设计、版式编排、软件等,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jingxin@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