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2017年12月2日下午,“再偶像中的原形·岳敏君”在湖北美术馆开幕,各美术馆、艺术机构代表,知名艺术家、批评家、收藏家以及媒体代表齐聚湖北美术馆。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开幕式由湖北美术馆策划部主任夏梓主持,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傅中望,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艺术家岳敏君分别致辞。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为湖北美术馆公布@武汉2018艺术家张晓刚。     

▲ 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傅中望 致辞

▲ 湖北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冀少峰 致辞

▲ 艺术家岳敏君 致辞

▲ 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 为湖北美术馆宣布@武汉2018艺术家 张晓刚

▲ 展览开幕式现场

▲ 展览开幕式嘉宾合影

▲ 嘉宾大合影

“再偶像中的原形”这次展览的标题颇具玩味。按照岳敏君本人的说法,则是:“‘再偶像’意指再一次的环境和历史成因的转换,主题内涵的容量变迁。”这段话听上去太过晦涩,岳敏君用另一段话来为这次展览做了注释:“想通过这个展览理解自己的创作。”

▲ 中国当代艺术家岳敏君

于是,在这里,我们可以较为清楚地知道,此次展览的主题,我们将由岳敏君本人的“笑脸人”偶像背后,去探索其艺术家自身的“原形”。在这次展览中,所展出的作品将分为三个大厅。较为偏远的一号厅陈列着岳敏君最为标志的“笑脸人”系列,开幕前的媒体见面会亦在这里举行;二号厅陈列着三尊岳敏君专为湖北美术馆制作的雕塑《仰望天空》;而紧闭大门等待开启的三号厅,无疑陈列着此次展览,在岳敏君看来最为重要的作品《迷宫》系列和《琐碎》系列。在这里,我们将看到岳敏君的原形,而这一原形,用两个字来形容,是恰如其分的,那就是“混乱”。

我们正在加速走进一个价值观、世界观混乱的时代。岳敏君的作品,就反映了一位艺术家在面对这样的混乱时代中的一种自我在镜像中的状态。

▲ “再偶像中的原形·岳敏君”展览现场

上世纪60年代在“我为祖国炼石油”口号的感召下,岳敏君的父母参加了大庆会战。居无定所的生活,变幻不定的迁徒,留给岳敏君的只是“文革”时期一些记忆的碎片、片断,虽然对这些碎片不甚了了,但在他幼小的心灵已留下了一种暴力化的倾向——武斗、机关枪……

他曾经是华北石油教育学院的一名教师,他说:

“如果这个社会不变,我每月拿260元,因为也有房子,我这样下去,在这个单位挺好,可是这个社会是变化的,人生就这么一次,就这么几十年,何必不选择一个自己想做的事情使尽折腾一下呢,下辈子有没有你还是回事呢?”

▲ 毛泽东在井冈山 布上油画 257×376cm 2006年

▲ 古田会议_布上油画_250×380cm_2011

于是,他叛逃了当时的家庭和生活,岳敏君以玩世的态度和风格进入当代艺术市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当岳敏君1991年到圆明园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把他毕业的年份1989年,跟他进入圆明园的时间联系起来。但对岳敏君来说,对于这样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他起不到一点波澜是不可能的。

而正是在那个时候,他才开始画“笑脸人”。按照艺术家本人的说法,这种突然性的转变,对他来说是非常直接,也是非常快的,仿佛在瞬间之中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语言,但这样看上去的瞬间,对岳敏君来说,仅仅只是时间连续体的一个切片而已:

“因为在这之前也实验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画,自己想找一个办法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感觉。当时进入圆明园的时候,我就在考虑,怎么能将作品和自己的感受结合得最深?我也给自己定了一个感觉,我要画自己熟悉的或者是自己的感受的东西。所以,在跳脱绘画语言方面的考虑之后,仅仅从当时自己的那种处境出发,把自己感觉到的压力,感觉到社会的那些东西画出来,因为那些东西(笑脸)最强烈。”

▲ “再偶像中的原形·岳敏君”展览现场

1992~1993年,岳敏君的个人风格已初现端倪,这时期的他相继创作了一批一排排形象重复的“我”,“我”传递出的是一种有些自嘲、无聊、无所谓,甚至是看破红尘的样子,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在以一种调侃的方式接近人在现实中的存在状态。将岳敏君的艺术推向人们面前的栗宪庭曾说:

“岳敏君是重要的玩世现实主义艺术家。他的语言方式是反复用自己的形象做模特,摆出各种怪异、可笑的动作和嬉皮笑脸的表情,并通过对这些动作和表情的自嘲性描写,表达出当今空虚无聊的精神世界。类似商业广告的简单画法,以及画面艳俗、单调的色彩,都突出了一种肤浅、幽默和百无聊赖的气氛。岳敏君的作品最具特色的是兼有波普和招贴艺术的强烈性和简洁的视觉力量。”

在那样一个需要变革的时代,岳敏君从众多同辈之中脱颖而出了,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界里大红大紫的人物。可以说,他的艺术是与时代莫不关系的,他的思考,他的着眼点,都在于社会,都在于中国,都在于人的处境。

▲ “再偶像中的原形·岳敏君”展览现场

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傅中望在开幕式上说:

“岳敏君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他的艺术表达路径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联,正因为如此,我们从艺术家极具辨识性的视觉图像中,读到关于社会、关于个人的相关命题和思考,并也由此衍生出更多有意义的对话与交流”

可以说,岳敏君“笑脸人”背后其实是一种压力的表达,但这仅仅也只是最狭窄的解释,事实上,岳敏君的这种“傻笑”背后所隐藏的情绪和表达,已经完全不再是简单的“压力”问题。在每一张不同作品的“笑脸”背后,隐藏着完全不同的信息。这对于岳敏君而言,“傻笑”意味着一种隐藏的面具,解读面具背后的含义就在画面上“笑脸”之外的其他地方。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隐藏的点,很大一部分与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有关,而这次展览中,其中一部分“笑脸”与艺术家个人的精神世界有关,我们甚至可以在画面中看到佛陀的痕迹,而其他一些,则包含了岳敏君的某种“哲思”。

▲ 逗号 布面油画 250×201cm 2016年

▲ 笑的伟大,死的光荣 布上油画 240×200cm 2012年

但这样的“哲思”或是“沉思”,其背后又是什么呢?岳敏君究竟领悟到了什么,或者说是感受到了什么,直观到了什么呢?恐怕这些秘密,正是来自于《迷宫》和《琐碎》系列。而艺术家为何要将这两个系列的作品置于同一展览空间之中?那唯一的答案便是,它们具有着某种程度上特别清晰的共性。这种共性,就是:迷失与混乱。

岳敏君在谈到这种极具中国传统元素的《迷宫》系列时,表示他将这些传统绘画中的元素,统统堪称是流行文化的图像。从这一点来看,岳敏君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历史解构。这种解构的缘起,来自于他对中国历史的研究。那么,他在对中国历史的研究途中到底遇到了什么,才导致了他将其历史解构为流行图像?岳敏君说:

“《迷宫》这个系列主要是要表达出我自己比较混乱的创作心态,诉说我对对传统文化的茫然、不知所措的心态。在创作这批作品的时候,实际上我把传统绘画里面的元素和图式都看做流行文化的图式,就像年轻人的手机表情。”

▲ 迷宫-3 乾隆 布面油画  240×200cm 2013年

▲ 迷宫-5 布面油画 异形框161×108cm 2014年

对传统文化的茫然与不知所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岳敏君在试图寻找“我是谁?从哪里来?”的历史追问时,已经陷入了茫茫无尽的漩涡之中。当岳敏君试图进入这浩瀚的无边的历史卷轴中时,他所翻开的每一页,每摊开的每一个卷宗,那上面都如迷宫一样,让他无尽地陷入其中,无法寻找到去路,也无法找到回路。

来路与去路都消失在愈发葱郁的大山与森林之中,分不清方向,自我感知模糊,不知道要往何处走,所以老在原地转圈。这如同“鬼打墙”吗?这种状态,或许正是岳敏君所迷失在历史追问中的“鬼打墙”。而在这里,它就形成了“迷宫”。

▲ 道者盗也_A 布面油画 200×400cm 2011年

▲ 八大山人 布面油画 DIA.=200cm 2011年

▲ 破碎的梦花园8 布面油画 200×240cm 2015年

▲ 破碎的梦花园9 布面油画 200×250cm 2015年

这种状态以焦虑的形态而出现,我们可以在岳敏君的画面上明显感受到笔触和形象的一种焦虑和不安。无论是画中元素还是外形画框,他都依照着中国古典传统的方式来塑造,但它们都无法消解艺术家心中的那完全涂抹不掉的焦虑与紧张。

南京大学文学教授,话剧《蒋公的面子》导演吕效平说过:“人最大的悲剧性就在于那一切都是假的。”这种悲剧性,是他在研究中世纪向现代世纪转变的方向过程中所发现的,而他所使用的路径是“戏剧史”:

“这种悲剧就是我们人的卑微。这个世界是无序的,这个世界是没有意义的,一切秩序和意义不过是那些伟大人物编造出来让我们相信的。而当我以个人的名义相对,我们真正的悲剧性就在于那一切都是假的。”

只有当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卑微的个人在面对以万物为刍狗的不仁天地,所产生的必然性的悲剧时,才能真正进入到一个现代性时代的思考。在这里,对世界及人类历史的认识是无序论的,无论往回看向历史,还是往今看向当下,那一切都处于某种不确定性之中,如同置身于雾障与迷宫之中。

▲ “再偶像中的原形·岳敏君”展览现场,《琐碎》系列

那在这些迷宫所中显示的图像是什么呢?那就是:琐碎。这如同是佛教中所称的“魔障”所向人的显示。岳敏君似乎正在意识到,我们所处在的世界,无论在过去,还是在当下,一切都被某种无形的混沌之力所笼罩。这个世界正在加速走向混乱,这种混乱是价值观的混乱、思想的混乱乃至行为的混乱。如同东方正在走向崛起,而西方正在走向没落。如果一个世界当真是有序的话,那么历史为何会如此吊诡?未来的路应当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去挖掘出路?还是西化正在似乎被“没落”的宪政民主制度?是否应当走中华伟大复兴之路?还是应当反思几千年来极权制下的儒家?如果要走这条复兴之路,那么是否在这当中找到了关于传统的“当代性”?

在这当中,所有的问题都交织在一起,所有的矛盾都如蛛网一样密布。这些问题将由着现代媒体时代的信息高速路而加快运转和永不停歇。在这个被无数十字路口重叠的十字路口上,我们看到方向了吗?我们向任何一个方向看过去,看到的都是一片琐碎而无序的世界,一切被图像和元素所笼罩,在那里能找到一条走出混乱的线索吗?正如岳敏君的拼贴作品《琐碎》一样。

▲ 琐碎-2 综合材料 200×400cm 2012年

▲ 琐碎-5 综合材料  200×400cm  2014年

在这些被各种杂志或其他纸媒上所剪下的图像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被无线切割和碎片化的世界。也许岳敏君将此做过某种分类,比如对某一圈子的杂志和某一圈子的杂志进行区分处理,以呈现出某一圈子的碎片化世界。而这些所有碎片化的世界,又融合而成一个更大的碎片化的世界。是世界本身就是碎片化的?还是世界被碎片化呢?我们处在一个信息过量的时代。在这里,一切东西都是富足而存在多余的,而它多余的量的程度,来自于我们的欲望程度有多强。

那么,这就是一个被欲望而碎片化的世界吗?岳敏君在作品中没有明确表明出这样一种观点来,他仅仅只是把世界在他心中的表象如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就是《琐碎》,而迷宫,则是岳敏君内心对中国历史的一种表征。可以说,岳敏君具有一种作为艺术家的诚实与真诚。在一个无序中所感受到的茫然与不知所措,他不会假装将它包装成某种理智或是智慧,相反,他如实地表现出了一个艺术家在面对这个世界时所诚实的面貌。

▲ “再偶像中的原形·岳敏君”展览现场,《仰望天空》系列

岳敏君的笑脸就是一种刻意的面具似的伪装,用一种表情去应对万多种不同的内心表情。而在没有笑脸的《迷宫》和《琐碎》中,才显现了岳敏君在其“笑脸”背后的原形。

而这样的原形,又是一面艺术家面对世界的镜子,它所显现的,正是世界的本相“混乱”,也是中国当下思想环境的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状态。在《琐碎》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媒介时代信息向生活及五官的冲击,而在《迷宫》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所面对的应当被清晰却反而陷入迷茫的个人状态。那么,它们之间是否还有更深刻的联系?导致我们思想混乱的是信息的混乱吗?还是信息的混乱是由于信息操纵者的混淆或混乱?当人们开始从虚假的混乱走向真正的混乱之时,正如国内大部分知识分子开始走向“排中律”、“矛盾律”都能够和谐相处的时候,这怎么能不让一个人走进迷失的黑暗丛林呢?

当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以迷失的方式走进丛林的时候,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在这黑暗的丛林中,自然的法则是没有道德律的,每一个迷失在丛林中的个人或社会,都将陷入深深的不安、紧张、焦虑与恐惧之中。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所面对的任何一个方向,都可能潜藏着无限的危机。

岳敏君的原形正是这个时代所混乱的原形。

展览信息

再偶像中的原形

艺术总监: 傅中望

策展人: 冀少峰

艺术家:岳敏君

展览时间: 2017年12月2日——2018年1月14日

开幕时间: 2017年12月2日下午4:30

开幕地点:湖北美术馆一楼公共大厅1、2、3号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