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2017年4月10日-7月2日,故宫博物院携手CHAUMET尚美巴黎,举办“尚之以琼华——始于十八世纪的珍宝艺术展”,展出300余件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CHAUMET古董珍宝、绘画、艺术杰作。以下为“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2017年4月10日-7月2日,故宫博物院携手CHAUMET尚美巴黎,举办“尚之以琼华——始于十八世纪的珍宝艺术展”,该展于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揭开帷幕。展览以“尚之以琼华”为名,取自《诗经·齐风》之《著》篇,意为“以美玉点缀”,与此次展览相得益彰。

尚美巴黎CHAUMET以冠冕闻名于世,在璀璨珠宝的历史长河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可以说,CHAUMET随着法兰西复辟与革命而发展。在CHAUMET的见证下,政权反复更迭的拿破仑家族亲自诠释了什么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image003

卢浮宫名誉主席、前任馆长沥心之作,故宫博物馆在内的全国17家顶级博物馆首度联袂助力,众多藏家慷慨出借,300余件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CHAUMET古董珍宝、绘画、艺术杰作,其中不乏首次离开法国的国宝级文物,娓娓道来二百多年法国磅礴珍宝艺术历史。

同时,CHAUMET全球总裁Jean-Marc Mansvelt亦说:“既是艺术界的大师,也是优雅风格的完美代表。其源源不绝的创造力令其历经两个半世纪依然魅力不减,一直走在时代前端。我们十分荣幸,能在同样凝聚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故宫博物院,举办这次中法珠宝美学交流和探索展览,与世人分享CHAUMET的独特风采及其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缘起

故宫博物院与法国之间的文化艺术展览交流愈发蓬勃兴旺,在2004年至2005年“中法文化年”,故宫博物院向凡尔赛宫博物馆送去了“康熙时期艺术展”,凡尔赛宫博物馆则送来了“太阳王路易十四——法国凡尔赛宫珍品特展”。

此次“尚之以琼华——始于十八世纪的珍宝艺术展”的策展人亨利·罗瑞特(Henri Loyrette)先后在奥赛博物馆和卢浮宫担任馆长,是一位19世纪历史的研究专家,也是故宫的一位老朋友。2008年,卢浮宫博物馆送来了“拿破仑一世展”,而2011年故宫博物院也在卢浮宫成功举办“紫禁城在卢浮宫”展览,成为中法艺术交流史的美谈。

image005

▲ 法国芳登广场,CHAUMET发源地

“CHAUMET凭借其无可挑剔的精湛工艺,在珠宝领域引领革新,搜索各种艺术风格,不同更新设计构思,以纯熟细腻的切工和灵活精妙的镶嵌技法,将美轮美奂的珍贵宝石打造成珠宝佳作,历经两百多年,逐步缔造出一个举世无双的诗意世界。”展览策展人、卢浮宫前任馆长亨利·罗瑞特说。

为了表现二百年间社会变革与生活方式演进,亨利·罗瑞特选择了法国珠宝时计世家CHAUMET的古董作为展品的主要构成。他一直相信世家艺术在社会经济和艺术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正如此次的主角CHAUMET,就见证了法兰西历史上法国大革命、最盛大的皇帝加冕礼、以及拿破仑迎娶皇后的婚礼等重大历史时刻。

 

结构

此次展览最重要的一件珍品,是来自法国的拿破仑一世加冕之剑。这把剑是1802年尼铎应拿破仑之令而作,正是这把“加冕之剑”奠定了尚美巴黎CHAUMET创始人尼铎卓越成就的基石。剑身使用了金、鸡血石、宝石、玳瑁、钢和皮革等材料,最为夺目的是,曾点缀在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的加冕皇冠上的“摄政王”钻石,这颗主钻重140克拉,和另外42颗类似的钻石被工匠镶嵌在了拿破仑佩剑的剑柄上。不过,真正的“摄政王”钻石目前保存在卢浮宫,不能离开法国,这把剑上的主钻是尼铎为纪念珍藏的复制品,工艺同样精湛,极具历史价值。拿破仑希望借此赋予这柄宝剑更深层的政治意义,代表着旧制度王室权力的延续,使其可以更加名正言顺地执掌法国大权。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正是佩戴着这把象征皇权的佩剑出现在于巴黎圣母院举行的皇帝加冕大典上。

image009

image007

▲ 拿破仑一世“加冕之剑” 尼古拉-诺埃·布台(1761-1833) 马利艾虔·尼铎(1779-1853) 让-巴提斯特-克劳德·奥迪奥特(1753-1850) 1802年 枫丹白露城堡藏品

image011

▲ 拿破仑与约瑟芬皇后(左)、玛丽·露易丝皇后(右)油画像

映衬在象征着权势的加冕之剑后面,是拿破仑一世与约瑟芬皇后和玛丽·露易丝皇后的油画像,中间的那幅则定格了拿破仑佩剑瞬间。而最著名的是约瑟芬皇后,虽然她的婚姻失败而短暂,但她惊人的美貌、气质和对珠宝的狂热使她成为CHAUMET灵感的第一位缪斯女神。

image013

▲ 约瑟芬皇后

在引人入胜的珠宝珍品逸事之外,展馆中央有一道引人瞩目的“冠冕长廊”,这些冠冕可谓此次展览之精髓。它们向参观者展示了冠冕伴随历史变迁在女性生活中的演变,从曾经地位权势的象征发展至今日作为女性的时尚配饰。驻足展览中心,我们可以看到由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学生设计的“眩彩花园”冠冕,此冠冕是特意为本次展览设计的二十一世纪冠冕,恰好与皇帝肖像画这一开场展品相对,象征历史面向未来,象征创作不息,艺术永生。

image015

▲ “眩彩花园”冠冕

image017

▲ “眩彩花园”冠冕珠宝匠(左)和设计师(右)

image019

▲ 左为著名的“波旁·帕尔玛”金钟花钻冕

金钟花冠冕是名副其实的高级珠宝杰作。它重新演绎了金钟花这一常见于尚美巴黎CHAUMET自然主义风格珠宝的主题,采用独门绝技,在一个隐秘的梨形托架上巧妙镶嵌多颗钻石,令其浑然一起,仿佛一颗颗梨形切割美钻,创造出“视觉陷阱”的独特效果。

image021

▲ 玛丽·露易丝皇后与麦穗钻冕

麦穗是古罗马神话中丰收女神克瑞斯的标志,象征着繁殖力和生命力,同时,玛丽皇后所佩戴的古典与潮流结合的钻冕,也为拿破仑赢得新旧势力的支持助力,更填补了玛丽皇后私人珠宝的大片空白。

image023

▲ 麦穗钻冕 约1810年 弗朗索瓦-勒尼奥·尼铎(1779-1853)

image025

image029

image027

image031

image035

image033

image037

image039

▲ 尚美冠冕

尚美巴黎CHAUMET从19世纪源起并发展至今,从最初的工笔写实的自然主义发展到几何线条、设计感更强的今天,不仅搭了皇朝和时代的顺风车,更是工匠和设计师对工艺和审美的严格要求。

image041

▲ 玛丽·露易丝皇后哥特风格腰带 1813年

image043

▲ 醋栗叶发饰

image045

▲ 宝石拼写玛丽·露易丝皇后名字手链

在展区中,策展人特别选择了CHAUMET在19世纪极具中国元素的艺术珍品,如茶具、酒具、折扇和玉雕,故宫博物院也出借了代表东方皇室御用水准的珍贵藏品,展现了清朝皇室对西方钟表和饰品的喜爱。

image047

▲ “醉饮之梦”冰桶 约1844年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品

image049

▲ 浩博杯 1853-1855年

image051

▲ 布洛克威尔侯爵夫人中国灵感折扇(上)竹骨雕花边道光帝书画山水图面折扇(下)

在故宫拿出的藏品中,最“暗淡”的一件是一枚素圈戒指,这是溥仪与婉容的定情信物。戒指的内壁上錾刻着英文“I LOVE YOU FORGET ME NOT”(我爱你 不要忘记我)。故宫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枚戒指是溥仪被俘虏为战犯后交出的物品。

image053

▲ 溥仪与婉容定情戒指(右)

image055

▲ 画珐琅八棱开光提梁壶(右)清乾隆

有意思的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年代,西方和东方都在揣测大陆对岸的文化,并作出了自己的理解。在这组对比中,东西方工匠都在打造精美器具之时融入对方的文化元素,结果就是,成就了“不伦不类”的文化交融下的作品。这正是在互联网时代生存的人们无法理解并觉得可笑之处。

image059

image057

▲ 现代珠宝展区

image061

▲ 芦苇胸针 约1893年

芦苇之所以在当时的艺术作品中反复出现,主要是因为它在法国古典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著名的《拉封丹寓言》中就有一篇名为《橡树与芦苇》的故事,柔弱的芦苇虽在风中低头但从不会折断,而貌似强大的橡树却在暴风雨中倒下。法国伟大的数学家兼哲学家帕斯卡在他的《思想录》中把人比喻成芦苇:“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当宇宙摧毁他时,他依然比摧毁者高贵,因为他知道自己会死亡,知道宇宙相对于他的优势,但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

image063

▲ 小丑胸针

“历经社会变革与时尚演进,王朝兴衰与危机战乱,尚美的精湛技艺世代相传,人们在观赏这些精美的珠宝艺术品时,更应为其中卓越的‘工匠精神’所打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

在“钻冕长廊”的尽头,是挂满CHAUMET所有著名钻冕的3D打印墙,在隐约闪烁的映衬下,CHAUMET赋予珠宝以新的时代内涵,同样熠熠生辉。

image067

image065

“今天,从两地精选出的藏品汇聚在紫禁城,展示的是顶级珠宝首饰,让我们惊叹的除了器物的华美和技术的精湛外,更是东西方在对美的认知上惊人的相似和相互的倾慕与学习。东海西海,美作为人类共同的追求,是永远共通、共鸣、共进的。”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主任王跃工如是说。


展览信息

image069

展览名称:尚之以琼华——始于十八世纪的珍宝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7年4月10日- 7月2日

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