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凤凰艺术独家报道2016年6月1日,北京艺门画廊再次举办艺术家张小涛的个展“黄桷坪的春天”,展览呈现其90多分钟的动画纪录片《黄桷坪的春天》(2012-2016),这也是国内第一部动画纪录长片。作品融合了不同的技术和视觉语言,讲述了一个孩子在60、70年代四川重庆的成长故事。以下是“凤凰艺术”带来的最新现场报道和艺术家专访。

张晓涛521

张晓涛700

张晓涛878

▲ 展览现场

黄桷坪,一个被张小涛称之为城乡结合部的“事故现场”,也是伴随他成长的四川美术学院校址,而这个给他留有双重记忆线索的地域,又再一次焕发起他对于此地现实和记忆加以并置的思考。在这里,“事故”也成为了此次个展“黄桷坪的春天”的故事契机。按照他的形容,“黄桷坪是少年壮志的开始,我们两代人的命运如迷宫里的不期而遇,毁灭与重生、信仰与癫狂、噩梦与现实……这是个人经验与集体经验纠缠不清的时代。”可以说这完整重塑了张小涛年幼时真实经历、感受的自传体。

张晓涛1287

张晓涛1468

张晓涛1645

张晓涛1824

▲ 展览现场

足足长达9个多小时的动画记录片,描写了张小涛自己或者说是一位少年壮志的青年离开家之后奔赴一条需客服种种障碍,却一去不复返的路程,这段历程可以是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时代无法磨灭的印记。在黄桷坪成长的时间里,张小涛时常梦见自己在奔跑,对他来说在奔跑中才能忘记恐惧,“对于我来说恐惧就是生产力……”在影片中时常潜探出重庆被工业生态熏陶后的发电厂、重钢、天主教堂等充满魔幻的城市错觉,这种隐喻也正是由时间的真实和社会的现实堆砌成的,尽管是充满想象力的动画,但它不得不让我们欣然接受。

张晓涛2254

张晓涛2432

▲ 展览现场

张小涛的作品一直关注着中国今天这个压缩的现代性神话背后,我们心灵史的煎熬和挣扎历程。这是中国很独特的希望和毁灭交织的复杂经验。在此次展览的绘画作品《千里江山》中,我们不但能看到地域的历史变迁,也能感受它在持续的存活着,它是完整的,这也是张小涛对被压缩后的“现代性神话”的关照。

张晓涛2757

张晓涛2937

张晓涛3115

▲ 展览现场

从很早之前,他就开始用跨媒体的艺术方式去关注社会巨变与个人心灵史之间的悖论,并试图把这种个人经验转换在公共经验中。有人曾称他为是在呈现这些复杂的“病毒学”报告。“病毒学”的概念既是病理学的也是社会学的,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每一代人都会遭遇到的不同的困境。

张晓涛3432

▲ 展览现场

张小涛试图用“微观叙事”的图像方法去编码关于世界与个人的悖论关系,此刻个人经验与公共经验不期而遇,以小见大的图像方法和古人关于山水的“心眼”说法有几分相似,这些相遇很像一个转盘,一切都是未知的迷宫……“这个通道也许有古典主义的‘陷阱’,但是我希望从这个通道中去发现传统中蕴含的现代性和未来性,从古典反观当代,从当代回看古典。”古代与当代不只是一个线性逻辑的时空里,它们更是历时性与共时性交织的多重边界的时空,当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的选者,他希望在未来的作品中来不断的证明或者实践这些思考。

张小涛对话“凤凰艺术”

张晓涛3879

▲ 艺术家张小涛

Q:在你的自述里描述道:“黄桷坪是一个城乡结合部的事故现场”,我认为你说的这个“事故”是两代人在交叉的场域里,可能发生的一个种“重叠”,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张小涛:黄桷坪是四川美术学院的校址,它是一个城乡结合部,有一点像县城,我把它叫做“县城经验”——就是在城乡结合部,或者三线城市的人的经验。我觉得它的生命、相遇都挺有意思的,我把它当成一个相遇和轮回:上一代的人为他们的信仰,其实和我们为考试的这种信仰是相似的。所以这种相遇的线索里面一方面是我,一方面是我的父亲,这两种故事的重叠,其实也是个人和公共经验的相遇,也是必然的相遇。尤其到了中年,你会特别清晰你要的东西,可能这就是当代艺术做到今天,会发现你可以选择的越来越少。

张晓涛4388

张晓涛4567

张晓涛4744

张晓涛4921

▲ 动画纪录片《黄桷坪的春天》截屏

Q:所以说你也是用动画的方式来深化这两个线索的叙述?

张小涛:动画纪录片这个概念比较难做,因为一般纪录片比较写实,动画比较荒诞,比较有想象力,但是真的要做出比较有感染力的语言是比较难的,所以我花了5年的时间做了这部长片,这对我来说是驾驭这种复杂的叙事和对电影工业本身的系统性,包括现场、语言,还有很多实践性的东西。我觉得怎么去把空间,把所有的东西揉在一起,就像做菜一样,需要把这些元素消化掉。如果把动画中的多重线索巧妙地叠加在一起,一方面是现实,一方面是梦,一方面是回忆的感觉。实际上它有好多的冲突在里面,冲突就是矛盾感、毁灭感,或者是现场的绝望感,这个是很有意思的。

张晓涛5409

张晓涛5587

张晓涛5764

▲ 动画纪录片《黄桷坪的春天》截屏

Q:你刚才也聊到,一个艺术家将自己生平最熟悉的环境作用到创作中,找到本土的东西,你觉得“本土性”对于艺术的重要性是什么?

张小涛:当然它也有“陷井”,“陷井”可能是过于地方性、民族化,或者是社会主义类似的东西。因为我经历过西方当代艺术的学习,但我还是有意识地在偏离这个系统,比如我做《萨迦》,做《亮亮历险记》、“重钢”等片子,包括我早期的绘画,对现场和传统的转换,我觉得应该偏离西方的或者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系统,回到地方性知识,回到你的原点。这种经验是你的血和肉,是你特有的,别人无法代替的,一点也不空洞,它一定是观念和语言的水乳交融。我觉得还是需要找到你的本源,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个片子到最后其实就是梦,梦到了几分钟,就是关于两代人的记忆,进行重叠。包括我画的文革武斗的绘画,四川武斗的癫狂,我在博士论文中也讨论了这个问题——癫狂的民间,就是一个区域一千年以来的集体所维持的这种癫狂。这些都不是一种表面的东西。

张晓涛6376

▲ 无题

张晓涛6566

▲ 通道 A

张晓涛6755

▲ 通道 B 

Q:比如你此次展览中的绘画作品《千里江山》中表现出工业时代所带来的自然生态的问题,对你来说这是现在的某种观看,可能也是对过去的回忆,那你觉得现在和以前的感受有何不同?

张小涛:我觉得以前更诗意化,记得以前大学的时候画过一张画叫《永远的黄桷坪》挺审美的,有点忧伤,现在我再来看重庆的话,它很冷,很有距离。我不属于那个地方,也不属于四川,也不属于北京,其实我是一个旁观者、表演者和观看者,是一种混乱的身份,所以那张画的名字叫《千里江山》,有点像古代山水。我想用一种旁观的、冷静的方法去看故乡,看乡愁。对我来说,今天这种乡愁不在了,成为了灰烬,成为了一种空洞的东西。我也回不去了,回到重庆我也特别茫然,还是觉得我的战场在北京,这里有对手,有压力——有几十年当代艺术的现场,这里有强烈的撕扯,是一种野生的状态。所以今天中国的艺术很容易变成一个很矫饰的东西。

张晓涛7319

▲  千里江山

张晓涛7507

▲ 电梯

Q:上一次你在寺庙里聊到“在地性”。其实我发现,不论工业社会或经济社会使得整个环境发生了巨变,但是人们所信奉的东西会依然保留,那这方面的东西对你说它的重要性在哪里?

张小涛:我的博士论文写的题目是“癫狂的民间---两宋安岳、大足《柳本尊十炼图》的世俗化、民间化嬗变”,我研究的就是这种东西——癫狂,地方性知识传统,民间宗教,他的根基,怎么影响到《收租》院,怎么影响到云南的《筇竹寺》,四川的大足石窟儒道释三教合一,去神还俗,显宗和密宗合一。所以在四川千年的文脉当中,地方性宗教和地方性知识传统一直有这条线索,去年我们在合川二佛寺开论坛“图像的命运”也是我们的命运。所以地方性知识与消失的民间,被遮蔽的民间,癫狂的民间是一体的。我觉得地方性一直有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癫狂,文革时候四川的武斗为什么最厉害,《收租院》文革时一天有十万人去看,是政治浪潮把它推上去的。千年世俗化的嬗变讲的就是地方性知识传统与集体性癫狂的暗线,怎么影响到今天?

张晓涛8113

▲  深水区

那天有人问到“毛”,我说“毛”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它是中国现代性的浓缩和现代性的神话。“毛”是中国整个第三世界抗争的哲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遗产,他是一种哲学和方法,是现代性的浓缩和诉求。所以你要回到原点,回到你的方法、内心、思想、现场和心灵。

张晓涛8421

张晓涛8601

张晓涛8784

▲ 张小涛纸上水彩

Q:你觉得黄桷坪这个地方让你记忆特别深刻的是什么,或者说是什么的东西让你有一种反思?

张小涛:我觉得还是距离,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因为我老离开它,再回去。在动画的开篇,我用了好多重庆的钢厂、电厂,在片尾有河川的县城、这是宋代老县城,也包括教堂。我觉得这些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空间的变化,是一个剧场,是个背景。有时候这种空间有点错位,处于一个变化的剧场,我也分不清楚在哪里,但是我觉得挺美的——是那种痛的美,或者是残酷,让你有一种兴奋,有一种奔跑的东西。

关于艺术家

张小涛   

张晓涛9221

▲ 艺术家张小涛

1970年生于中国重庆合川,1996年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10年至今任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副教授、硕士生,2013师从徐冰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居住于北京。

张小涛多次在国际、国内重要的双年展、美术馆、艺术中心、基金会举办个展、群展等。比如:55届威尼斯双年展、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莫斯科双年展、布拉格双年展、广州三年展、成都双年展、深港建筑双年展、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荷兰电影节、东京动画节、亚洲动画大赛、伦敦萨奇美术馆、罗马21世纪当代艺术馆、卢塞恩美术馆、弗罗里达瑞林博物馆、瓦伦西亚现代艺术馆、博洛尼亚当代美术馆、维也纳艾塞尔ESSL美术馆、巴塞罗那圣·莫妮卡艺术中心、挪威3.14基金会、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市立美术馆、成都当代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张小涛是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优秀跨媒体艺术家之一,尤其在新绘画、新媒体实验动画领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系统。他也是2013年首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张小涛作品一直关注中国今天这个压缩的现代性神话背后,我们心灵史的煎熬和挣扎历程。这是中国很独特的希望和毁灭交织的复杂经验。他用跨媒体的艺术方式去关注社会巨变与个人心灵史之间的悖论,并试图把这种个人经验转换在公共经验中。“病毒学”的概念既是病理学的也是社会学的,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每一代人都会遭遇到不同的困境,他试图呈现这些复杂的“病理学”报告。他提出的“微观叙事”的图像方法被德国第7、8届卡塞尔文献展总策展人曼弗雷德·施奈肯伯格撰文评论,称其为“令人惊异的艺术家”。2004年日本NHK电视台为其拍摄专题纪录片,2008年获得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奖、2009年3月意大利《flashart 》杂志对其《迷雾》动画电影做了专访、2010年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对其艺术成就做专题片报道、2011年和2012年连续获得“亚洲最佳技术动画奖”的殊荣。2016年1月他接受《纽约时报》国际版的专访——《怀旧与超现实,动画艺术家张小涛的现代中国》。其作品被国际、国内重要美术馆、基金会、艺术中心及重要收藏家收藏。

展览信息

张晓涛10336

▲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黄桷坪的春天 — 张小涛个展

展览时间:2016年6月1日— 2016年8月10日

展览地点:北京艺门画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草场地村241号)

(凤凰艺术 撰文\采访 Lee  北京报道  责编 Lee)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qinh@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