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2016年1月9日,今日美术馆1号馆将迎来2016年开年最重要的展览之一——“棱镜:袁元艺术展。此次展览由今日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主办,围绕棱镜的主题,对艺术家袁元的新作进行立体式的汇编和集中呈现,以期促进学界和广大公众对他艺术思考动向和最新成果的认识与理解。 

444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棱镜—袁元艺术展

学术主持:范迪安

艺术家:袁元

展览时间:2016/01/09~2016/01/20

开幕时间:2016/01/09 下午3:30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1号馆(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

主办单位:今日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

172075467090151071

棱镜-1 240x120cm 不锈钢、油画 2015

“棱镜:袁元艺术展”将于2016年1月9日在今日美术馆呈现,此次展览中展出的系列作品开始于2013年,即袁元对近几年艺术创作和思考的梳理。正如“棱镜”的指涉,一方面袁元在最新的作品中使用其镜面的材质,映射出超越镜面对应关系的“意境转移”;另一方面袁元把象征着人类内在质感和感受的精神意境付现在绘画或镜面中。这也象征出袁元所制作的图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再现”范畴,是对于图像表征与内在心理、自我意识与文化体验的多重投射。不同时期的作品在显现出同一线索时,又通过不同材料质感将其区分,这也是袁元在进一步突破绘画的空间,使得对作品的思考脱离其绘画的单一属性,从而更加突出观者对于作品“时效性触感”的心理感知。此次展览充分地体现了袁元艺术实践中所具有的“棱镜”特质。在艺术家自己眼中,“棱镜”展呈现的系列作品如同宇宙初开时的创世纪图景,又仿佛人类可能面对的宇宙变异,既是在“回归尘埃的悲剧之中又孕育新生的希望”,也是关于人类面对新千年的永恒追问——有关“警醒与希望”的议题。

按照范迪安所言,“袁元的展览就如同一架棱镜,在表现客观真实的同时,一方面在语言和形态上超越油画的表达,一方面在观念层面发掘图像方式对精神世界的反映,使得作品成为包含了绘画、材料、装置和互动过程的综合性创造,折射出层次丰富的信息与能量棱镜以新颖的思维结构和方式,呈现了袁元这位青年艺术家的文化感受和突破自我的艺术表达,也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发对有关当代艺术家在现实文化情境中所进行的艺术探索和讨论,进而推动艺术界与公众在视觉文化创新上的认知。在此分别摘入范迪安为“棱镜—袁元艺术展”撰写的文章和袁元对此次展览的自述。

 

袁元:图像的"棱镜"

文/范迪安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如果说,通常意义上的具象绘画,就像平面镜对外部世界进行客观反射,袁元的作品就如同一架“棱镜”,在表现客观真实的同时,通过在语言和形态上吸纳多种造型观念和方式方法,在观念层面发掘对象的精神本质和自己的内在状态,使得作品成为包含了绘画、装置和行为过程的综合性创造,折射出层次丰富的信息与能量。

 在他的新作《棱镜》系列作品中,这种“棱镜”的特征表露得十分明显。纯然的镜面抽离了具体的空间,拓印在镜面上的人体好似漂浮在某个未知时空当中的躯壳,又仿佛是某种无法言说的情绪和状态的瞬间凝聚。而在名为《幻境》系列的巨幅布面油画作品中,这些躯体又分别出现在了自然空间当中,这些空间有着云气、深渊、星云等种种意象,“好似宇宙初开时的创世纪景象,又仿佛人类自我毁灭之后的景象”,赤裸的男女人体仿佛受到某种未知的强大力量的驭制,在无边的空间中悬浮、飘荡、坠落,显得渺小和无助。这种看似不可理喻的逻辑关系构筑成梦幻般的景观,渲染出一种超越现世的遐想,却也与现实的生活息息相关:失重的人体象征着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当代人内心的迷惘、不安和失衡,映射着大数据“云时代”的某种生活和心理状态,又显现出一种超验的真实。

127841067600110720

棱镜-17 240x120cm 不锈钢、油画 2015

862605100367392515

幻境-2 300x300cm 综合材料 2015

袁元这个阶段的艺术是对许多不同的事物进行探索和思考后的结果,丰富了我们对油画走向当代这一课题的思考与认识。他从具象油画出发,步入到超出具象油画原有范畴的领域。但这些作品并没有离弃油画的本体,他优秀的绘画感觉在材料的效果和现场的构造上都发挥了作用,而他在超越平面绘画的体验中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感觉。很显然,他还会继续从事绘画,但是他会把关于材料、装置、空间的语言感觉带入绘画。他这样的多种尝试、打散与综合,也是一种“棱镜”,是感觉、体验和经验的相互反射,发生图像意义的“色散”,这映射出年轻一辈油画家在进入当今这个“图像时代”、“媒体时代”和“当代艺术的时代”之后所做出的艺术探索和文化选择。

---------------------------------------------------------------------------------------------------------------------------------------------------------------------------------------

关于“棱镜”

袁元

 

我对今日美术馆个展的基本设想是将我的绘画实践由现实主义传统转向一种极为个人的视角。我希望展览的现场弥漫上神秘的气氛,牵引观众跳脱他们的日常琐事与烦恼,在参观的体验中得到片刻的放松并洞察人类生存的状况以及人类得以超越特质与精神层面的可能。具体到画面上我想表现的是“精灵的游荡”或者“飘荡的灵魂”这样的意象。我试图通过利用油画转印之后的斑驳的、有所缺失的“网络”化的人体形象体现原始、本质的“人”的灵魂或精灵。灵魂应当是可见而又可以被“透视”的,而转印之后的人体形象恰恰契合这一点。通过人体失重的形态、动态来体现处于高速发展社会环境中现代人空虚、紧张、不安、失衡的心理状态和弥散在现代人群中的世纪末的情绪。

 

                                     

550416550708900907

棱镜-5 240x120cm 不锈钢、油画 2015

625631857998477410

幻境-6 300x300cm 综合材料 2015

大致的展览构想是以转印在镜面不锈钢(2.4m×1.2m)上的男、女人体组成某种阵型,以绘画装置的形态陈列在今日美术馆一号馆的大厅中央,每块镜面以某种不确定的角度朝向十几米高的展厅顶棚或四周墙面上的绘画。观众将从镜面中看到转印的人体形象、观众自己以及墙壁上的绘画,从而引发某种思考。墙面的绘画将由3m×3m大小的十二幅布面油画/丙稀组成,这些画面由带有梦幻色彩和抽象意味的宇宙空间的图像组成。画面中有些有转印的人体,有些则没有,它们更像一个个不确定而又未知的空间,充满梦幻、宛如云、大气、深渊、星云等等的意象,赤裸而又模糊的男、女人体如游荡的灵魂般飘浮于这些梦境般的虚无空间,被未知的强大力量控制,或被抛离,或坠落,渺小、孤独、无助的他(她)们无目的的飘荡,仿佛如宇宙初开时的创世纪景象,又仿佛人类自我毁灭之后的末日幻象。在回归尘埃的悲剧之中又孕育新生的希望,这是“灭·生”的主题,而以“灭·生”为题的系列创作是我很多年来一直感兴趣的一个主题。我想这是一个有关警醒与希望的主题。

关于艺术家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基础部副主任的袁元,16岁考入央美附中,20岁进入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学习,硕士研究生时期师从清华美术学院杜大恺先生,毕业后回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并跟随靳尚谊先生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作为典型的在学院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家,袁元努力继承学院派的写实传统和中西方具象油画的深厚经验,在人物、风景等题材的作品中,都呈现出优秀的造型能力和扎实的写实功底。但他同时又希望打破这种符合“学院”艺术标准的“模范状态”,实现“从现实主义传统向一种极为个人的视角”的转变,因此,他吸收表现性的笔触和肌理,研究绘画空间处理的平面化方式,拓展了具象油画的造型方法;他还在作品形态方面锐意创新,将透明亚克力和镜面不锈钢当作“画布”,运用厚涂、色彩拼贴和转印等手法进行创作,改变了油画艺术既有的作品形态。在语言与形态的探索之外,他更着意在艺术创造的观念层面进行打通,努力探寻表象下隐含着的时代特征,将自己对于客体的认识,以及自我潜在的心理叙事表达出来,从而在语言、形态和观念层面突破具象油画的规则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