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12月13日,艺评家、策展人皮力的在广州时代美术馆为听众带来了一场名为“从行动到观念——晚期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转型”的学术讲座。同时,此次也是两部理论新书:皮力讲座同名著作与胡斌主编《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第二辑的签售会。

讲座现场

屏幕快照 2015-12-17 上午8.25.28

▲ 皮力讲座现场

从波洛克谈起,皮力展开了一场1950-1970年代艺术理论的梳理和研究。梳理了如客观性、前卫、观念、身体、媒介和行为这些理论范畴,亦对这些理论范畴的研究放在写作、批评、争论、展览和社会政治运动的情境中进行研究。在《从行动到观念——晚期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转型》一书中,现代主义艺术的两个传统——形式主义和前卫精神——被深度剖析,沿着这个脉络,皮力向我们呈现出“观念性”是如何一步一步在当代艺术的各个媒介中被奉为圭臬的,并由此折射出在当代情境中对于媒介、观念、社会意识、艺术体制等方面问题的思考。

屏幕快照 2015-12-17 上午8.25.44

屏幕快照 2015-12-17 上午8.25.53

屏幕快照 2015-12-17 上午8.26.05

▲ 皮力讲座现场

对话“凤凰艺术

(为方便您的阅读,以下“凤凰艺术”简称为“Q”)

Q:您为何想在当代的语境中来回溯现代主义的问题?另外,请您具体解释一下现代主义这个概念与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性、现代化有什么关系?

皮力:现代主义被认为是抽象绘画的运动,从抽象绘画、劳森伯格一直到今天。但当我们重新阅读这些东西的时候就发现,这种现代性和我们整个的十九世纪以来的社会运动、社会革命有特别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个问题不梳理清楚的话,我们今天谈社会介入、谈社会和艺术关系,是说不清的,需要梳理。

这本书是我最后一本写西方的书,现在我对做中国学问的兴趣大一点,我觉得当我们把“现代性”一词用进来的时候,又会发现很多问题。是不是现代性就只有一个现代性?我们谈到社会批判,谈到人的权利,谈到商业,商品化,这些作为现代性的核心概念,都是从十八世纪以来逐步树立起来的。我最近在读汪晖和赵汀阳的著作,我发现其实我们今天的现代性概念本身是有问题的。第一要问,是否只有唯一的现代性?第二这个现代性和整个西方的启蒙关系在什么地方?中国的现代性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在哪?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就解决不了中国艺术在国际上很奇怪的遭遇。我们在探讨西方现代性的时候,在多大程度上压制了中国的现代性产生的可能。这是特别复杂的问题。

屏幕快照 2015-12-17 上午8.26.20

屏幕快照 2015-12-17 上午8.26.30

▲ 活动现场图

屏幕快照 2015-12-17 上午8.26.42

▲ 胡斌介绍《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今天也是理论新书《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第二辑的发售会。《中国当代艺术研究》丛书由广东时代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泰康空间、A4当代艺术中心、广州正佳艺术中心联合创办,编委会由鲁明军、胡斌、皮力、鲍栋组成。

第二辑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胡斌执行主编。在研究和办刊实践中,“当代”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和理解角度,而不是局限于某个时间段的产物。因此,编者对当代艺术的研究能够在一个长时段的视域中进行,以便于理清其中的思想脉络和推演逻辑。

本辑专题“公共空间与艺术形态的转变”,主要探讨的是20世纪以来现代公共空间的形成(包括实体公共空间和话语公共空间)所带来的中国艺术的形态、组织方式与传播方式的转变。广场、剧院、博物馆等实体公共空间以及杂志、社团等产生公共话语的平台构成现代性的社会表征,而“公共性”和“公共空间”本身又具有变动性和多样性的历史。通过比较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语境下公共空间性质的变化,可以通观空间给予艺术生产的意义变奏以及两者的双向互动过程。

屏幕快照 2015-12-17 上午8.26.54

▲ 现场嘉宾合影

(凤凰艺术 海带 广东报道 责编 郑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