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陈琦在艾米李画廊的首次个展于11月15日开幕,作为水印木刻版画领域的领头人,他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观念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此次个展,展出了陈琦最新创作的大型作品《碎金》、水系列、云系列以及时间简谱系列作品,并且还有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掐丝珐琅和雕刻的古琴装置作品。

1 (1)

▲ 碎金(三联)水印版画 380X180cmX3 2015

陈琦:数字时代的复数艺术

艾米李画廊B空间 北京

2015.11.15 - 2016.1.10

早在20世纪初,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其著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里强调工业时代来临对文化带来的影响和启示,进而传达出艺术的“原真性”(传统艺术的自我神圣感)在复制技术的盛行中丢失,预示了艺术与人的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但在这种复制性、技术化步伐加速的过程中,不难会出现人们对复制品与复数艺术之间混淆的认识。而这种“警惕”也是陈琦在其个展“数字时代的复数艺术”中所需要正视的问题——视觉在媒介置换之后的“再感知”。

对“视觉”的观看与解读,“理论的提示”确实可以帮助观者找到捷径,但这永远无法在每一个实地的作品情境面前证实其感知。在强化出媒介技术与呈现之间存在的“视觉误差”时,更加不容忽视的是陈琦在主观强化这一关系的同时把两者之间的“弥合度”控制在最大与最小之间:比如在作品《碎金》(2015)中,画面强化出看似水波淋漓的整体视觉时,实则是突出水波其特征,简化水波其余暗藏结构的视觉性;相对的是组成所有水波特征的区域分割都被数字化地强化出来,进行理性划分,并清晰可见。曾经麦克卢汉(Eric Mcluhan)说过的一句话应对了这一现象,“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见和观念的层面,而是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麦克卢汉(Eric Mcluhan)所说的“感知模式”的改变也正是陈琦在作品中去理性地构建画面中的感性关系。

8

▲ 水图 水印版画 60x89cm 2014

3

▲ 失联 No.1 水印版画 80x80cm 2015  

4

▲ 时间简谱·罐(黑) 掐丝珐琅 铜胎 2015

从这一线索可以辐射到对陈琦的《水图》(2014)、《阿拉伯》(2014)、《失联》(2015)系列等其他作品的解读。究其共性:用纯粹的数字结构去搭建视觉延伸至对物的特质与属性的探讨。《失联》当中的云与天空,近看,云被数字化解构之后,云的组成部分是破碎的;远看,解构即构建了完整性与特征。此处陈琦抛出一个相悖论并代表复数艺术本质性的问题,即媒介时代的到来是在实现一种单纯的媒介转换,还是真正在以”形式即语言”的方法论中剖析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正视或许会避免观者被展览中《时间简谱·罐》(2015)、《时间简谱·楚辞》(2013)等作品体现出的技术性和工艺性所蒙蔽,“技术性和工艺性”也并非是艺术家所表达。

如果把整个展览的定位放在“媒介是人类器官延伸的一切工具和技术”的层面上,那陈琦所探讨的“数字时代的复数艺术”就将成为新的艺术形式、属性的“语气词”。

 ▲ 时间简谱·楚辞 古琴装置 楠木 199x33×13cm 2013        

凤凰艺术 李宁 北京报道 责编 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