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凤凰艺术 作者:何宇达2015-10-27 18:17

从古至今,文人圈子中一直崇尚读书、淘书、藏书。名家著作、内容、版本等等都是衡量书的价值判别标准。略去书籍的收藏价值不谈,单单是读书、爱书这件事,很多时候是仪式性的,体现了文人圈子对文化的热情。有的时候甚至会让人认为,不谈书,在圈子中似乎就少了一大部分谈资。

而“纸”作为记录载体出现后,人类的智慧得以更便捷、无误的传承下去。“书”也提供给了我们一种特别的叙事方式、一种生活方式。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电子信息存储人类的智慧与成果,信息的交流也得以通过互联网有了更加迅捷的传递,而在此时,人均读书量(纸质书)还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我们就要和以纸质出版物说再见了。可是事实并不一定如此,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正是现在电子信息的发达,纸得以恢复其真正的功能。 

目前正在中央美术学院展出的“钻石之叶”第二届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也让热爱纸质书的人群看到了书本未来的另一种可能性。本次展览由著名艺术家徐冰和与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学院教授克里斯·韦恩怀特(Chris Wainwright)共同策展。

徐冰

艺术家徐冰

徐冰在10月23日的展览开幕式上说:“ 中国艺术家在特殊的文化基因下生长,比如特殊的造纸文化、特殊的印刷文化、特殊的装帧的方法……有很多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相对于书籍文化的特殊性,这些都是对中国艺术家手制书的特殊滋养。”

三年前,也就是2013年,第一届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开幕。从那时到现在,书籍阅读与人的关系已经有了飞速的改变。 三年前,很多人认为数字阅读对于纸媒的改变,在三年后都有所印证,而这样的变化也为手制书的艺术提供了特殊发展空间。徐冰说:“书成了特殊形态的创造物。每一本书很难说是特殊的什么东西,但每一本书确实都表达了制书人的智慧与创意,以及对手工劳作的态度。”

Wolf Vostel

《去-拼贴-偶发》Wolf Vostel

仓央嘉措01

《仓央嘉措》,张赫

本次展览,中国艺术家作品占40%,他们的作品可以映照出中国特殊的文化以及社会现状。比如体现在艺术家制作的精致程度上——中国艺术家不太专注于长期的踏踏实实的创造,这可能和现在社会的浮躁有所对应。但是正像上文提到的,能看到很多中国艺术家对于我们传统的材料、手工技法——比如刺绣、传统装帧等的重现与再造。而外国艺术家则更打破书籍的固有概念,让书籍所代表的内涵融于其他的艺术形式中。

1

《“地书”立体书》,徐冰

2

《挂起来的文字》,安吉拉·洛伦茨

3

《文明》,AHHA工作室

4

《记·瓷书》王小苗,郭大明

“手制书”意味着艺术家亲手排字、绘制、印刷直到装订,将文字、诗情、画意、纸张、手感、墨色的品质玩到淋漓尽致。但这也不是一时兴起是的DIY游戏,而是拥有悠久历史的一种艺术门类。

比如卡夫卡就曾自己设计、排至了一本有限印刷的出版物《沉思》,英国著名诗人布莱克也也在不能为自己带来太多赞许与酬劳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作品手制作成书。

5

《20世纪的意大利雕塑》

6

《关于深沉之我的故事》,安吉拉·欧琪宾琪

7

《古籍翻刻项目》

8

《日出东方》,倪建明

本次展览包括主体展及副展览两大部分,展出国内外的手制书作品近150件,其中包含100件全球艺术家手制书作品,近50件中国艺术家作品。观赏这次展览本身是一次非常美好的体验,“书籍”代表的宁静、沉思等人类社会的符号与艺术的美感叠加在一起,再者,我们至少现在还没有忘记如何阅读,对于这一载体又无比的熟悉,这些因素都令这次观展具有很强的带入性。

副展览包括“艺术家之旅与手制书”、“立体手制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书籍设计”三个部分,我们能看到莫言、爱丽丝·门罗等的作品的书籍设计。

9

爱丽丝·门罗作品《逃离》的书籍设计

10

莫言作品《天堂蒜薹之歌》

11

立体书:《龙和怪兽》

12

莫言作品《蛙》

总之,回顾整个展览,不知不觉会被艺术的美感与书香所打动,但是又带着一丝悲哀,那不是一种自怨自艾的悲哀,而是对旧时代一去不复返的感慨。

附:“钻石之叶”第二届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

展出时间:10月17日-11月25日

展出地点:中央美院美术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eyj@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