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凤凰艺术 作者:中国电影资料馆2015-09-17 15:12

9月1日,历史文献纪录电影《燃烧的影像》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了首场点映。该片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出品。影片利用中国电影资料馆馆藏的珍贵影像资料,全景式地再现了1931至1945年间中国人民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

燃烧的胶片(终稿)_副本

从去年开始,出品方对馆藏的500余部抗日战争时期纪录电影,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和整理考据,最终从284部影片中精选了133000余帧画面,编导制作完成了时长95分钟的纪录电影《燃烧的影像》。影片所有画面均来自历史现场,没有任何现在时态的搬演和采访,其中很多影像均为独家曝光。由于这些老纪录片胶片已经历经70余载,画面损伤严重,为了保证观众看到较为清晰的画面,出品方还对其中180000帧素材进行了修复。这是中国电影资料馆首次将馆藏资料制作成纪录片面向社会公映。

006

《燃烧的影像》对历史真实的还原

007

《燃烧的影像》中珍贵的历史画面

解锁未曾谋面的珍贵胶片,再现烽火硝烟的真实过往,尘封已久的画面将观众带回七十多年前那空前壮烈的反法西斯战场。在影片中观众将看到,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洗刷民族耻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父老乡亲深明大义,前线将士视死如归……片中既有惊心动魄的大型会战,也有鲜为人知的白刃厮杀;既有令人不忍目睹的屠城血证,也有令人振奋的胜利时刻。影片记载了在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海报第二版-(2)

在影片策划制作过程中,文案工作组和导演团队坚持“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为确保影片文案解说的真实详尽,主创团队专门聘请中国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专家作为顾问。

9月10日,《燃烧的影像》在上海开启了路演的首场试映会。当日,上海数十家媒体、影评人、业内人士及众多历史军事爱好者悉数到场。放映结束后,影片总导演黎涛、总撰稿李镇亲临现场,从馆藏储备、影片素材、画面修复、文案构思等各方面回答了观众的疑问,着重讲述了影片中从未曝光的历史画面。

首次全面呈现真实抗战   中立态度赢得观众赞誉

与以往此类型的影像不同的是,本片首次尝试站在中立角度回望1931-1945年的抗战历史,将中国电影资料馆馆藏的500多部抗战时期纪录片重新挖掘、截取、剪辑而成。

008

一位刚看完影片的观众在现场激动地说:“这部纪录片进行了大量的历史影像资料的展示,看完非常震撼,也非常感动,中间几次落泪。或许是之前大量不严肃、不真实的抗日题材的电视剧、电影的影响,一度对描述抗日历史的作品很排斥,而这次看完《燃烧的影像》,则重新被那段惨痛的历史所震撼、所打动。并且尊重史实,大篇幅正面描写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斗争。这或许能为抗日题材的创造者们带来一点启示,以严肃的态度创作才是对历史最大的尊重,才能被人们所真正接受。”

历史人物镜头首次曝光  真实人物呈现引发观众热议

本片首次解密了一批来自国民政府军、传教士、社会团体、美国官方的抗战底片,以及日军投降后缴获的珍贵真实影像资料。这些打底的抗战纪录档案,被科教片先驱孙明经先生的公子孙健三先生提供,被视为电影资料馆的镇馆之宝。

012

同时这也是普通人难得的近距离观察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等领袖人物真实风采的机会。以往故事片、电视剧中由唐国强、常铠霖等著名演员塑造的领袖形象,尽管已经深入人心,但距离真实状态还是有一定差别。

004

一位影迷在网上留下了这样的感慨:“影片用真实的历史资料展现了一个这么多年以来最真实的抗日历史,我们看到了真实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蒋介石,罗斯福……同时我们知道抗日的不易,看着中国军队拿着相对低端的武器,面对生死没有怵意,还能站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有一种由衷的敬佩。”

飞虎队真实影像震撼观众   战争场面不逊好莱坞大片

影片采用了大量国民政府当时拍摄的战争影像,展现了正面战场的战斗画面。你可以看到曾经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美国飞虎队的霸气和专业,同时空军战士在相当局限的条件下,孤注一掷地英勇撞击日军军舰和飞机,也让人痛心绝望。

005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著名文化评论家尹鸿教授在看完影片后第一时间的发表了如下感慨:“最值得推荐的抗战电影。看文献纪录电影《燃烧的影像》,全部用馆藏历史胶片剪辑而成,完整再现坚苦卓绝的全民抗战史。花园口决堤,南京大屠杀,滇缅公路,飞虎队,驼峰航线等历史镜头弥足珍贵。”

随后,南京、苏州、杭州、武汉、重庆等地先后进行了影片放映和主创交流活动,每到一个城市,一个影院,观众都会在观影后爆发热烈的掌声,甚至许多人几度落泪,即被影片的真实性和战争的残酷性所震撼,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纪录电影《燃烧的影像》于9月18日在全国陆续上映。

 

上述文字及图片来源于中国电影资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