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1

南京国际美术展之实验地带 —— 关于艺术的讨论方案

Experimental Zone —— The Discussional Project of Art

策展人:俞可

Curator:Yu ke

展览规划:韩晶

Planner:Han Jing

展览执行:耿菊花

Executor:Geng Juhua

展览时间:2015.9.16——2015.9.26

Duration:16th September, 2015 — 26th September, 2015

展览地点: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市玄武区龙蟠路88 号)

Venue:Nanjing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enter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卫闽、丁方、冯峰、高小华、何云昌、刘俐蕴、罗氏兄弟、马六明、缪晓春、潘德海、舒群、苏新平、尚扬、宋钢、Gianluca Cingolani(意大利)、汤国、王鲁炎、温普林、肖鲁、响丁当、奚建军(英)、杨劲松、张念、左小祖咒、周斌

作为2015 南京国际美术展的一个单元,“实验地带——关于艺术的讨论方案”,选择了25 位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颇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他们中的许多人,当年是中国前卫艺术的领军人物,在行为艺术、具象艺术、新媒体艺术……等领域,开创了先河。更在后来30 年的艺术历程中,扮演者实践者的角色。

展览试图贯穿30 年的时间线索,反观这些艺术家的近期作品。由此来重新观看并讨论其中所存在的先锋性涵义。

关于实验地带:

策展人俞可认为: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学科,艺术在脱离自身所拥有的专业性时,它的边界开始一步步扩展,成为一个我们无法去具体定义的界限。语义、物体、现成品、行为成为了艺术的媒介,视觉、听觉、触觉所能涉及的都延展成艺术家的文本,世界不同文化的各种元素成为艺术的材料。在贸易中心、文化中心、交流中心等以中心化集中化发展的世界现行体制下,实验所具有的含义又是什么?是一体化文化的断裂处,是同化性思维的变异者,是去中心化的践行者?本次展览,正是基于对当代艺术的实验性,所展开的思考与探讨。我们将集中关注实验艺术中的特殊性个体语言集成者,用综合的方式,为公众勾画出一张居于实验地带的艺术版图。

部分参展艺术家作品作品及解读:

2

肖鲁展出作品《对话》(复制)装置、行为

1989 年 2 月 5 日,农历大年三十,中国美术馆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开幕式,26 岁的女艺术家肖鲁,向自己的装置作品《对话》连开两枪。这两声枪响,打响了中国当代艺术关于事件性、过程性、偶发性的滥觞,《对话》从此成为“89中国现代艺术展”的标志之一。

装置作品《对话》的主体,是两个铝合金电话亭。当年由杭州市电信局免费提供材料并安装。电话亭的正面玻璃上覆盖了两大张照片,展示一男一女各自打电话的背影。两座电话亭中间由一个镜面连接,镜前的白色台子上放置一红色电话座机,话筒垂下。两座电话亭相对的侧面一分为二,一半镶镜面,一半镶照片,镜面与照片交错相对。作品的镜面部分由红色粗线条分割开来,电话亭外贴有三张小招贴。据肖鲁《关于 1989 年在中国美术馆枪击作品〈对话〉的说明》,作品《对话》产生于她 1988 年的毕业创作,但用枪的想法一直未能实施。直至 1989年“现代艺术大展”两次枪击之后,作品《对话》才得以真正的完成。

本次展览,肖鲁对这件充满争议性的作品《对话》进行了复制。将再次引发公众对男性与女性之间、个人与公共空间、传统与现代之间、作品与艺术史之间……多重对话的可能。

3

何云昌展出作品《涅槃肉身》行为影像12 分40 秒2013

阿昌的本名叫何云昌。何云昌以行为的方式做艺术作品,至今已近 20 年。

作为一门全新的艺术,“行为艺术”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它最大的特征,便是以艺术家的身体作为媒介、以艺术家的行为作为表现,以特定环境和含义为依托,并有一定的时间延续性的创作。因其不再遵循诸如:色彩、透视、构图……等等传统审美标准,并往往挑战艺术家表达和公众观看的极限,打破“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传统界线,在当下,行为艺术时常伴随着误读和质疑,还不被普通市民所理解和接受。

但阿昌显然已经在这条孤独的道路上坚持了很久。本次展览将展出他的四个行为记录影像。《与水对话》、《涅槃,肉身》、《海饮》和《卧游 —从福冈美术馆到富士山》。

从他过往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艺术家一直在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通过重复、持续,为普通、平常的行为,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他的作品,无不是痛苦的,这种痛苦,让肉身的行为,变成了某种精神性和价值观的体现。

4

温普林参展作品 七宗罪 影像 2009

1957 年出生于沈阳的温普林,是一个以艺术为生的自由人。

他曾倾心于前卫话剧;组织过包扎长城的大型现代艺术活动《大地震》;在西藏漂泊并拍摄纪录片;九十年代创办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后来创办“北京风马旗影视制作公司”;出版过许多字里行间充斥着睿智的随笔集……

我们甚至不能用“艺术家”三个字来概括温普林传奇式的经历。但由他指导的多部纪录片,却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进程的真实见证。

本次展览,温普林带来了《中国行动》、《七宗罪——中国现代艺术展上的七个行为》和《玲珑塔》三部纪录片。《中国行动》完成于上个世纪末,历时十几年,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以跟踪拍摄的方式,真实详尽地记录了行为艺术在中国的发生、变化及其对当代艺术的冲击,同时展现了艺术家在探索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的同时,所进行的对自身的反思。其中大量珍贵的画面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瞬间;《七宗罪》则还原了 1989 年 2 月 5 日,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上,当年现场的七个行为艺术事件。

而透过温普林的镜头,这些曾左右了中国当代艺术未来走向的决定性瞬间,都被真实的定格在历史的轨迹上。

5

尚扬参展作品浴竹图-3 竹、钢、树脂109.8×66×12.8cm 2014 年

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尚扬是一位极其特殊的人物。这种特殊性首先是他的人生经历——不仅跨越了近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也基本涵盖了 1949 年以来几代中国知识分子…同时,作为中国当代绘画的领军人物之一,尚扬的创作,也时常让观众返古思今,重新思考艺术问题,并对今天形形色色的艺术犯疑。

尚扬的作品是某种重组的现实,他以对于当代图像世界的敏感开启了新的中介物的组合。在传统的绘画技法之外,他运用了大量的数字图像,形成了画面上混合的效果。这种语言可以在情感和象征之间、在部署和概念之间机动变化。他的天才在于能够把握图像符号的类似性,把传统和当代的图像都看成一种生态系统,把它们放在化合与转换的过程中去解释,从而消弭了传统图像形式与当代图像符号之间的差异性,使得物质的状态和主观的状态在这种组合中形成诗意的关联。在这个意义上,他使自己从传统型画家变成了一位当代型画家。

本次展览,艺术家将展出《浴竹图》。用艺术家自己的话来说:“我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就在作品中表达对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愈渐深刻的生存体验中,我已无法抛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一直努力赋予这种思考以独特的表达,因为这是我作为一个视觉艺术家存在的理由。我所追求的这种表达仅仅包含三个简单的要素,即:当代的,中国的和我个人的。”

6

张念参展作品过程 鸭毛 标本1000X1000X50cm 2008-2015 年

1989 年,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轨迹上,绕不过的里程碑。正是在那一次展览上,“行为艺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创作手段、表达方式、展示媒介和艺术理念,第一次在国家美术馆,公开展示。而张念当年的《孵蛋》,就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行为之一。

1964 年出生于四川的张念,先后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任教于汕头大学艺术学院。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他一直以行为艺术为人所知,其作品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批判性,从 89 年北京现代艺术展上挪揄理论的“孵蛋”和其后的蛋系列,以及他的一系列历史影像和历史绘画,包括后来一系列作品对于城市、民工、非典、自我等等问题的追问,都表现了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对生存环境和存在经历的关心。

本次参展作品,艺术家张念将其命名为《过程》,是 2008 年至 2015 年之间,他对于鸭毛的收集、整理,并最终成为标本。历时 8 年的时间里,《过程》与它的名字一样,是艺术家倾注了生命成本的创作轨迹。而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那些看似完美的标本,既是已死的生命、凝固的躯体、时间的侵蚀,也预示着:死亡,其实是生命的转换。

对张念而言,艺术,也许就是一种在时间中寻找意义的方式。

7

奚建军没艺术不哭 综合材料330X28cm 2013

1986 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院),是中国第一个行为艺术小组“观念 21”的成员之一。1987 年,奚建军移居英国。1995 年毕业于哥德史密斯学院艺术系。1999 年和艺术家蔡元合作,成立“Mad For Real-疯狂为了真实”艺术小组,开展系列行为艺术的创作。2006 年奚建军获得美国 Jackson Pollock 艺术奖,2007 年获得英国政府的文化奖金。

奚建军的孩童和少年时期见证了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动荡与转变;他的青年时期经历了八十年代中国开始的改革开放,呈现在大众面前的一切都是新鲜与未知的。这种生活的经验对奚建军的世界观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在观念和思想上间接地影响了他日后的艺术创作,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观和方法论。回顾一下奚建军的艺术创作,我们可以勾勒出他的艺术轨迹:从一个最初充满了反叛精神的年轻人,到旅居欧洲二十余载后,对东西方文化差异有着敏感触觉的艺术家。

他为本次展览,专门创作的装置作品《高速地带》,尝试用工业或交通废气创作绘画——这观念可以延伸到中国当下的危品爆炸气体,机动车辆尾气,工业原料废气体等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和环境的危害。表达了艺术家对当下绘画市场的艺术性缺失和废品绘画过度无用生产的质疑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