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作为对2014年OCAT春季展览的延续,策展人蒲鸿再次将绘画作为研究主题,于2015年8月22日推出OCAT“与绘画的动作有关”秋季大展,他对八位艺术家的新老作品进行了选择,而每一件作品都以各自的方式,体现了艺术家独特的创作风格与手法。

在这八位艺术家中,有近两年来已经在国内外举办过大型个展的著名艺术家徐震、张恩利和丁乙,也有各自以其独特的方式为中国的抽象绘画语言作出巨大贡献的王川、杨述和徐红明,以及将这个年代特有的能量注入创作的青年艺术家王光乐和赵要。

▲ “与绘画的动作有关”展览主题海报

策展人蒲鸿不再关注每位艺术家实现各自风格的过程,转而诘问时下将绘画作为“用笔刷将颜料涂抹在画布上的单一性动作”的传统观念。展览中展出的作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展览没有假定某种潮流,也并不企图去概括或者标签化某个艺术家群体。它只是纯粹地探究了如今在最基本地意义上创造二维绘画作品的可能性。展览将持续到2015年11月1日。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展厅入口处。

▲  展览主题

▲  展览现场的学术资料室

▲  展览现场的学术资料室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策展人蒲鸿为媒体导览

作品展示

张恩利

▲ 张恩利 “空间绘画” 2015

▲  张恩利  “空间绘画” 现场图(艺术家韩家泉供图)

作品阐释:张恩利的绘画是视觉之外的。他画面所展示的精湛技巧和丰富饱满的绘画性,仅仅是艺术家的天赋自然生成的产物。张恩利的作品使我们意识到绘画被压抑很久的另一层内核,那就是我们如何通过绘画来认知和探索隐藏在这个世界背后的秘密。这也是张恩利那些表现日常物的作品能够带给人们的巨大张力。而艺术家的野心,则是借由绘画,建立世界的新秩序。

艺术家的话:“我强调隐蔽。我要说的东西在画的背后。我不想告诉别人什么答案。我觉得画不是一个答案、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片段、一种感觉、是一个瞬间的、模棱两可的感觉,一种气味。”

丁乙

▲  丁乙 “十示2008-22”  2008年  布上丙烯  四幅  两幅各150×150厘米两幅各80×80厘米。

▲  丁乙 “十示2013-1”  2013年   布面丙烯  200×200厘米

▲ 丁乙 “十示2014-6”  2014年   布面丙烯   200×160厘米

作品阐释:丁乙是一名严格的绘画工作者和精确的结构主义者。如果我们把一部分艺术家的工作看成对绘画边界的拓展,那么用更形象的话语描述丁乙,则是他使绘画变的垂直和纵深,他属于对规则限定极其清晰的那一类人,他对绘画的理解肯定也会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参照系统。这种思考方式反倒使得他更有耐心几十年如一日以“十字”图示为中心,像挖掘机一样在垂直的方向不断探索,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符号结构王国。

艺术家的话:“在我和外部接触的时候,我会坚持自己的方法和体系,因为我的作品是反映尘世的外部,但我并没有真正地进入外面的世界,就好像我站在很高的地方俯视下面一样。”

徐震

▲  徐震 “蔓延 B-038” 2010nian   布面拼贴  布  辅料  351×225厘米  没顶公司出品

▲   徐震 “蔓延 B-027” 2010nian   布面拼贴  布  辅料  210×296厘米  没顶公司出品

作品阐释:在“蔓延”系列,我们常将徐震的创作视为绘画、雕塑、装置、通俗文化的混合体。这种方式与其说是为了外延既定的绘画边界,不如说是残酷社会环境下形成的适应力。对抗性构成了徐震在文化观念上独特的现实主义和挑衅意味。因此,我们更宁愿把徐震堪称一个对抗者,用速度对抗速度,而不是艺术家。

艺术家的话:“大家不要对艺术网开一面、双重标准和要求,就要让艺术家实实在在地接受社会的考验、世界的考验。已经到了不需要将就保守系统的时候了。”

王川

▲ 王川  “彼岸之二” 2010年  布面丙烯  200×250厘米

▲ 王川  “陨落之二”  2010年  布面丙烯  200×250厘米

作品阐释:王川因为个人的疾病遭遇让他在1990年代后期实现了顿悟式的转折。这也让他的绘画变成了心灵的修行。他的作品潜藏着能量底蕴,通过大小、虚实、粗细、点线面的对比及形态的呈现,我们往往感受到的是接近于精神实质般的感受。

艺术家的话:“我们的绘画趋向不是娱人耳目,而是震动灵魂,我深入这种存在的时候,我隐约感到一种独立和自救的生命信念,感到自己的神秘。”

杨述

▲  杨述   “无题2010.10.24-03”  2010年  布面丙烯  200×100厘米

▲ 杨述   “无题2007-花”  2007年 布面丙烯及综合材料  180×260厘米

作品阐释:在那些充满暧昧、轻浮、挑衅色彩的作品里,我们隐约会发现与性有关的意向。这些都可以大胆的猜测为,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往往是捕捉现实中的具体物香,然后通过印象的方式转化为自己的素材。

杨述用绘画的方式解决对绘画的焦虑。我们把他的创作归纳为非写实一类。但这种非写实,却完全没有传统抽象或者形式主义的诉求。如果更为仔细的观察,会发现他笔下很多重复的形象都是由非常具体和实在的散漫意象慢慢演变而来。

艺术家的话:“绘画工作中最让人着迷的是发现。因为我的工作方式,我不知道一个过程到另一过程的后果和变化。这一过程让人兴奋。”

徐红明

▲ 徐红明 “2015.4.19” 2015年  水彩水墨宣纸 123×246厘米

▲ 徐红明  “无题”  2015年   水彩水墨宣纸   123×246厘米

▲ 徐红明  “无题”  2015年   水彩水墨宣纸   146×365厘米

作品阐释:徐红明追求融合的并且是更为庞大的宇宙观,这类似于中国宋人格物致知、即物穷理的天道观。他曾发明了一种独一无二的粉尘画法,即用一个180目的竹篾箩,在里面依据需要放上矿物色粉,然后如风尘雨雾一般随着身体的自由走动,让粉尘落在铺展开的亚麻布面上。这种方式的最终结果是,无论在他那些几何形的抽象作品,还是表现性的抽象作品,都能发现对统一性的追求,在两个本来应该对比强烈的冷暖色团块中,由于模糊、渐变还有柔和,最终得到的是一副自由而且流动的画面。

艺术家的话:“无论是我的几何性抽象作品,还是自由表现的抽象作品,都统一在一个冷与暖的精神世界里。”它们汇聚起来,呈现为一道长长的存在的精神全景。”

王光乐

▲ 王光乐  “无题” 2015年  布面丙烯  280×180厘米

▲ 王光乐  “无题” 2015年  布面丙烯  280×180厘米

作品阐释:色彩作为颜料的属性,变的不那么重要了,甚至连技法都被抛弃,因为王光乐的每一笔仅仅是重复的动作。从这个视角来看,王光乐作品表面产生的那种强烈的视觉印象,只不过是“类绘画”的一种幻觉。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他的创作“只不过想通过色彩的缓慢渐变让时间导致的渐变变的可视”,“无题”这组作品,不是绘画的,而是时间的。

艺术家的话:"我对待绘画和我对待日常任何一件事情的态度是一样的,我画画或者做别的,时间都在流逝,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接受任何我遭遇的事情。"

赵要

▲ 赵要  “很有想法的绘画1-417”  2014年  布面丙烯  180×180厘米

▲ 赵要  “很有想法的绘画v-415”  2014年  织物丙烯  180×180×8厘米

▲ 赵要  “很有想法的绘画 Ⅲ -338”  2014年  布面丙烯  200×250厘米

作品阐释:在一块精心挑选、图案精美的家用织布上(如上图),赵要雇佣极富耐心的工人耗费近一年的时间,用丙烯一遍遍将图案刷制出来。这种化学合成乳胶让织布上的图案显示出塑料般的质感,织布上那些几何形状、多边形、直线和圆则让敏感的艺术圈内人频频联想到抽象主义的某种风格。 赵要利用装置、录像、表演甚至宗教仪式等来传递他对“图像”的理解。他大量使用后工业时代的日常物,并让它们在不同介质中复活,实际上已经使艺术家的实践产生了主体偏移,由观念转移到对物的迷恋。

艺术家的话:“我更多处理的是图像跟人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图像永远都在那儿,它不存在呗压抑和被解放。被压抑和解放的只是人自己。”

开幕式现场

▲ 艺评家、策展人、OCAT西安馆执行馆长凯伦·史密斯在开幕式现场致辞,图右为艺术家张恩利。

▲ 从左至右为:艺评家、策展人、OCAT西安馆执行馆长凯伦·史密斯、策展人蒲鸿、艺术家杨述   、艺术家徐红明 、 艺术家王川  、 艺术家张恩利、艺术家王光乐、艺术家丁乙。

▲ 现场播放艺术家张恩利创作“空间绘画”的纪录视频

▲ 现场播放艺术家张恩利创作“空间绘画”的纪录视频

▲ 现场播放艺术家张恩利创作“空间绘画”的纪录视频

▲ 现场播放艺术家张恩利创作“空间绘画”的纪录视频

OCAT成立于2005年,十年来,OCAT顺时而兴,历经了中国当代艺术变化最大的历史时期,它以当代视觉艺术为研究与展示主体,辐射实验戏剧、音乐、影视、设计、建筑等综合艺术领域。在OCAT系列馆群中,西安馆成立于2013年11月,它致力于整合西北地区和国际资源,以国际化的水准呈现并推荐中国当代艺术,同时也支持多样化的,立足西安的文化交流项目。

“与绘画的动作有关”作为西安馆秋季展诚心之作,将一直持续到11月1日,而本次展览作为OCAT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项目之一,亦增添了特别的纪念意义,“凤凰艺术”特别祝贺OCAT“十周岁”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