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QQ图片20150807170620

图注:展览海报

8月7日,“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理想之城”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是原俄籍艺术家卡巴科夫夫妇迄今为止最大的装置艺术展。“理想之城”是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的长期艺术项目,更是对其一生艺术理念的总结。

展览现场

DSC00904

图注:展览现场

“理想之城”脱胎于伊利亚和艾米丽娅·卡巴科夫专为“Monumenta"所创作的系列装置。今天,它以全新的面貌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呈现。作为一名先后经历了斯大林主义冷战时期的俄罗斯艺术家,卡巴科夫深信:更为自由的艺术世界存在于铁幕的另一面,而他终有一天将去那里创作。这种对他者的认识在其作品中体现为对前苏联畸形生活的映射。背负集权国家的迫害经历,敏锐的观察与批判思维让他得以构想各种病态角色,而对命运的信仰和怀疑生成了一种良性映照,催生了卡巴科夫丰富的艺术创作。

本次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向大家呈现“玛纳斯”、“坠落天使”、“暗教堂”、“门”、“如何一边聆听莫扎特音乐一边设法拿到苹果的20种方式”、“空美术馆”。艺术家将结合建筑、灯光、声音、绘画、城市规划等多种表现形式,邀请观众进入一个迷宫般的想象世界,感受艺术的力量

1351173623

图注:展览现场

卡巴科夫夫妇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理想中的宏大愿景。多年来,他们通过幽默且富有诗意的壮观艺术装置表现了人们的各种理想。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具备卓越技巧的人类是如何坚韧不拔地持续前进的,就算常常劳而无功也绝不放弃理想。

关于本次展览,艺术家艾米莉亚•卡巴科夫说道:“多年之前,曾有人问我们艺术是否可以影响政治。我们回答是否定的,那时我们不认为艺术有这样的能力。我们现在的看法并没有改变,不过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借助一些想象和乌托邦的构思来进行创作。我们相信艺术在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影响思维方法、造就梦想、改变行为并引人反思。也就是说,艺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在诸多日常琐事的冲刷下,我们忘了我们生而为人的缘由:我们有沟通、沉思和享受的能力。如今,我们透过电视、摄影机看世界,通过电脑和彼此沟通。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经过电视和电脑屏幕断章取义的世界。我们正是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唤起观众们对于古老的中国传统的记忆,那就是:思考、沟通,通过自己的心、眼、力去看、去思考、去做梦,感知这个世界真正的美。”

展览作品

DSC_0082 copie

图注:玛纳斯, 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装置,2007

玛纳斯

 作品呈现了一座同时存在于天空与大地的魅力之城。玛纳斯是西藏北部地区的一座城镇,西藏的传统提供了与天堂对应的例子。曼陀罗代表着天空之城,城墙则意味着不同程度的启蒙,其中蕴含着近似方法论的神秘解读。

DSC00931_副本

图注:玛纳斯,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装置,2007

      八座小型装置分别为:梦之屋、时间天线、宇宙能量中心、山中隧道、与外星文明联系的黑暗之屋、双景:朝上与朝下、智慧圈信息接收处、伊甸园和瀑布。

DSC00941

图注:堕落天使, 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装置,2004

DSC00940_副本

图注:堕落天使, 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装置,2004

       堕落天使

 惨剧应该刚刚发生不久,天使的尸体还盖着塑料布,现场拉起了警戒线,或通过围栏将人群隔开。天使的脚看着异常巨大,笨拙而沉重,难怪会从天上坠到凡间,而人们惯常印象中的圣光和优雅则完全不见了踪影。堕落天使可被视为恶兆,预示着恐怖时代的到来。到那时,人类礼崩乐坏,社会生活成了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这不但会催生出具有戏剧性后果的荒诞政策,人类也会越加隐忍,更加贪图享乐。未来究竟会如何,这依然是个迷。

DSC00882

图注:暗教堂,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装置

暗教堂

暗教堂是按照原比例重现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也是对艺术家工作室空间的再现。卡巴科夫以个人视角在六福大型油画中描绘了他的精神世界,夹杂着对巴洛克绘画的指涉、个人与集体记忆和前苏联的图像,穿插以白色清洁刷和破布等材料作为视觉焦点。作品才用了类似浮世绘的明暗表现手法,用于擦拭的抹布点缀于黑色背景之中,仿若水晶,传达了整个作品所透露出的荒诞。作品像极了作者的自传,过去与未来的景象在画中交相辉映,好似艺术家本人的自传。

DSC00896_旋转_副本

图注:门,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装置

QQ图片20150807174222

图注:门,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装置

在卡巴科夫的作品中,门若隐若现立于地平线上,几乎不可见。对于地中劳作的农民来说,极目远眺的天际即是有形世界的尽头,然而却看不到风景之外的未知世界和无穷无尽的死亡。

这12幅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对光和气氛的探索。艺术家借鉴了印象主义和塞尚,利用微妙的笔触和色彩的巧妙运用让观者的感官得到了极大满足,并试图摆脱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所奉行的时尚与教条。

作品被分为四组,每组三副。第一组作品暗示如果没有

墙壁和通道,门只是个抽象的概念,好似利希滕贝格那“无刃亦无柄之刀”。接下来的一组作品则展现了一天之中光线的变化:金色的晨光,暗淡的暮光以及深夜的蓝。第三组作品看起来则像凯旋门或肃穆的纪念碑。而在最后一组作品中,日光和暮色中的门隐而不见,却唯独于黑夜中现身。它们代表着只有穿过门才能了解的来世。

另外几幅作品则表现了从门上飞过以逃避穿过命运之门的可能性。如果卡巴科夫所钟爱的飞行员逃到了其它星球,他是否能逃脱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宿命呢?

DSC00884_副本

图注:获得苹果的20种方法,倾听莫扎特的音乐,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装置

      如何一边聆听莫扎特音乐一边设法拿到苹果的20种方式

作品集物品、绘画和文字为一体: 空旷的大桌,二十个餐位,一个苹果,以及二十页手稿,桌上铺着白色桌布,成排的碟子和银制餐具分列四周。房间中播放着莫扎特的钢琴曲,通俗易懂,轻快的音乐人人都能听到。

DSC00887_副本

图注:获得苹果的20种方法,倾听莫扎特的音乐,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装置

以下是对桌上的画和文字的描述。参观者按照顺时针方向绕桌行走,边走边逐一查看桌上的画和文字。每个餐位右侧的文字各不相同,各自描述着一个获得苹果的奇特方法,以苹果为中心,20个方法构成了一个“扇形”,描述了哲学、语言学、魔幻、科技、心理学和政治上等等各种可能性。每种方法的描述极其详细认真,在某种程度上,让人相信这20种方法构成了“获得”某件东西的小型百科全书,当然,除了最简单可行的方法:伸手去拿。餐位左侧的画则是对文字的图释。

所有的一切布置,文字和图画都极其郑重肃穆,然而整个装置的气氛:白色墙壁,白色窗帘,灯光和房间流动的音乐却传达出一丝嬉笑讽刺之意。

DSC00903_副本

图注:空美术馆,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装置

空美术馆

 暗红色的墙壁,鎏金装饰条,木制嵌板令整个房间看起来像一个老式博物馆,只是墙上挂着的不是画,而是椭圆形的壁灯。巴赫的帕萨卡利亚舞曲低沉悠扬,充满了整个房间。庄严肃穆的乐曲与阴沉的老房子相得益彰,焕然天成,令人感觉这里仿佛可以是音乐厅,音乐学校或一个教堂。所有的一切看起来是那么自然,仿佛音乐与椭圆形的灯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关联,但这种和谐却不是经典音乐的功劳。墙上的灯令人想起教堂中阳光照耀下的彩色玻璃,这是被人们所接受的和谐。但其实还有一个更加微妙,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因为博物馆的墙上没有画,所以需要音乐。空旷房间里的每个角落缝隙都被音乐所填满,音乐取代了画作,为参观者提供了传统意义上的满足感。尽管这个理由听起来令人不敢相信,但事实上一种艺术形式取代另一种艺术获得了成功,事实胜于雄辩。

 新闻发布会现场

DSC00937

图注:新闻发布会现场,左:策展人让-于贝尔•马尔丹,右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旭

在新闻发布会上,李旭副馆长介绍说,本次"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理想之城"展览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以来所展示的所有外国艺术家之中呈现难度最高、搭建难度最高的一次展览。李旭说,将前苏联艺术家卡巴科夫的作品放到中国展览是非常有意义的。他曾说自己精神上是没有祖国的,这一点与一些80年代、90年代出国的中国艺术家是一样的。他们出国之后其实一直在借助民族化的表达来进行创作,艺术家和祖国之间一直有一种精神上的归属和牵绊。

策展人-于贝尔•马尔丹对艺术家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的生平经历以及创作背景作了简要的介绍。他介绍说,卡巴科夫的早期绘画主要是批判共产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强权,但是他并非采取正面抨击的方式,而是把“集体公寓”和一些宣传海报这些意识形态意味浓厚的形式借鉴到自己的作品中,将日常中的原型和形式放到艺术品中,以艺术的形式呈现,以此以微妙的手法批判苏联的集权体制。而从90年代以后,卡巴科夫夫妇开始一起创作大型装置艺术,创作更具普世性的作品,希望作品能够打动不同文化的观者,引起共鸣。

关于艺术家

1858305690

图注: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


伊利亚卡巴科夫

于1933年生于前苏联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早年在莫斯科VASurikov艺术学院学习艺术,50年代作为一名儿童读物插画家开始个人的职业生涯;与此同时,他以一名观念艺术家的身份,在当时苏维埃政府控制的艺术体系之外进行创作,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十个人物》图册系列,讲述作者虚构的10位苏维埃人的生活故事。

1987年,他移民西方生活并开始一系列的装置创作。1992年第九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上展出的《厕所》,这一作品展现了由公厕改变成的居所,引起艺术界巨大争议。2003年他们代表俄罗斯参加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他们的作品先后在阿姆斯特丹市立艺术博物馆、惠特尼双年展和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等多地展出。

艾米莉亚卡巴科夫

于1945年生于前苏联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早年就读于伊尔库茨克音乐学院并在莫斯科学习西班牙语言和文学。她在1973年移民到以色列,1975年搬到纽约后,她成为策展人和艺术经销商。1988年开始,艾米莉亚和伊利亚•卡巴科夫共同创作作品。两人于1992年结为夫妇。

艺术家夫妇屡获殊荣,包括1995年巴黎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2002年维也纳奥斯卡Kokoschka奖项。2014年,艺术家夫妇受邀在巴黎大皇宫举办展览。

卡巴科夫夫妇现居美国长岛。

关于策展人

1236695335

图注:策展人让-于贝尔•马尔丹

-于贝尔•马尔丹

艺术史学家、策展人,1968年获艺术史学学位,曾担任瑞士伯尔尼艺术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非洲和大洋洲艺术博物馆和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宫等艺术机构的馆长,以及法国伊夫堡奥利恩美术馆和意大利米兰当代艺术馆的艺术指导。他对于非西方世界的文化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策划过多次开放性当代艺术展,旨在揭示艺术作品的异质性,使人们重新审视当代艺术。马尔丹策划过的大型展览包括:《巴黎-柏林》(1978),《巴黎-莫斯科》(1979),《大地魔术师》(1989),《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奇异之城》(2014),和《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理想之城》(2015)。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15年08月08日 至 12月06日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近苗江路)

相关活动:非物质——《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理想之城》研讨会

研讨会嘉宾:让·于贝尔·马尔丹、栗宪庭、托尼·施徒司、费大为、邱志杰、朱朱

研讨会时间:2015.8.8,星期六,13: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