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由东京画廊+BTAP、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红专厂文化艺术机构联合主办,皮道坚策展的“新朦胧主义”巡展(广州站)于4月3日在红专厂当代艺术馆1号馆开幕。本次展览延续首届“新朦胧主义”展的理念,聚集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日本地区的21名艺术家的作品。“凤凰艺术”特别来到了展览现场,为网友们发回下列报道。

红专长当代艺术馆馆长杨晓在开幕现场致辞

开幕式上,首先发言致辞的是红专艺术馆馆长杨晓先生。他在在讲话中向策展人皮道坚及东京画廊田畑幸人先生致谢,也向所有对展览做出贡献的朋友们表示感谢。他说,东京画廊是上个世纪50年代,在亚洲艺术世界里享有盛誉的一个画廊,曾作出过很大贡献,它把很多的世界级艺术家,介绍到亚洲,又把亚洲很多优秀的艺术家介绍到国际上。

他表示,这个展览是798文化艺术区和红专厂艺术区,一南一北两大重要的艺术区一起合作的项目,实为难得。

杨馆长谈到红专厂艺术区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举办过大大小小的展览,包括现在正在举办的一些国外的、澳台地区的展览,说明红专厂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艺术交流的这样一个平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非常愿意跟他们合作,在这个平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这个平台上和各界的朋友有更多的交流。他也希望大家更加关注红专厂艺术区,关注红专厂当代艺术馆。

东京画廊馆长田畑幸人致辞

第二位发言的是东京画廊的田畑幸人先生。他在讲话中谈到,最初想要做这个新朦胧主义的展览,是因为与皮道坚在思想精神上能够产生共鸣,当他看到今天呈现的展览效果更是从内心感谢皮道坚。他说大概在三年之前萌生做这个展览的想法。作为画廊,东京画廊从最初开始向世界介绍亚洲的艺术,各种展览跟艺术家,大约已经有40年的历史了。在这40多年里有苦有甜,可以说要把亚洲的艺术介绍给欧洲不容易,为此付出很多努力。可能从表面上来说,一些作品的介绍,艺术家的展览都非常简单,但是核心的问题,或者一些亚洲根本的理念,想要传达给世界,其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他表示,现在时代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可以说之前的世界可能是一边倒,可能总是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可是到了如今这样一个时代,因为亚洲慢慢崛起,已经可以跟欧洲、美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说话。所以说最早的时候,可能欧美的一些关注艺术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理解去展示艺术品,解读亚洲的艺术,但是到现在这个时代,作为亚洲人本身,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可以从自己开始,告诉全世界,亚洲艺术是怎么样的。当然,他不认为新朦胧主义可以代表整个亚洲的艺术,对他而言,他觉得新朦胧主义所要传达的核心的东西是具有亚洲思想代表性的。在他的想法中,这个新朦胧主义的展览,大概得花个三五年的时间,在亚洲之内做几次巡展,包括每年一届的新展览。到现在为止,第一届新朦胧主义展有邀请到日本著名评论家丰村美名(音)先生,第二届,邀请到了皮道坚先生。当然今后的各个巡展中,他也希望有各位学术界相关人员可以参与到这个展览中来,然后慢慢把这样一个新朦胧主义的概念,跟亚洲性思想带到各个地方去。

田畑幸人在谈到他的梦想时说,希望把这个展览,这些好作品,在中国每年陆续呈现推广,然后渐渐把这样一种代表亚洲思想的展览带到海外,让全世界的人了解真正的亚洲美学,他觉得这也是属于大家的梦想,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策展人皮道坚致辞

策展人皮道坚致辞

第三位发言嘉宾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著名艺评家皮道坚。他谈到,21世纪,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亚洲的时代,为了探寻这样一个被称为亚洲时代的21世纪,东亚的艺术表现与思想,有哪些共同之处,以及它们对今天与未来世界的意义,值得关注。东京画廊的田畑幸人主张回溯历史来寻找答案,于是便有了2013年东京画廊在北京798当代艺术园区主办的新朦胧主义第一届展览。2014年,皮道坚受邀跟他合作,通过几次接触,田先生对亚洲艺术的无比热爱,和他推进新世纪亚洲艺术的理想,让他十分感动。同时,从朦胧主义到新朦胧主义,这样一个展览的议题,它所体现出来的在本土和全球的文化张力关系之中,对传统绘画语言,及其媒介转换,当代转换问题的思考,以及在这样一个张力关系之中,考察艺术变革的各种可能性,和东方艺术的世界性价值,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皮道坚。

于是,也就有了他和田畑幸人先生,和东京画廊,和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参展的22位艺术家的非常愉快的合作。去年,就是2014年,第二届的新朦胧主义展览,在北京798成功主办,以及它所产生的广泛的良好的影响,让皮道坚深信,新朦胧主义这一个展览主题,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它具有可持续探讨的现实及历史性的意义。红专厂文化机构,热情的将这个展览引入了广州,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红专厂当代艺术机构和它的当代艺术馆,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艺术馆,但是他们的团队年轻,有理想,有激情,而且赋予专业的精神。由于他们出色的工作,让这个展览在广州,又有了一次精彩的呈现。

如果说策展是彩虹的架桥,那么艺术作品就是彩虹炫彩亮丽的颜色。叶建青作为21位参展艺术家的代表作了最后的发言。

叶建青认为这个展览为亚洲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中的新走向,提供了极为宽广的文化蓝图和理论上的崭新高度。是超越了时间、地域的理想主义情怀,是为这个时代正在构建的并不容易的理想景观。作为艺术家,他愿意继续不懈的努力,为百年冲击下的亚洲艺术重新焕发光彩,贡献自己的棉帛之力。

艺术家代表叶剑青在开幕现场致辞

本次展览延续首届“新朦胧主义”展的理念,聚集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日本地区的21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是王舒野(中国)、徐冰(中国)、杭春晖(中国)、曾健勇(中国)、蔡广斌(中国)、吴强(中国)、朱建忠(中国)、叶剑青(中国)、泰祥洲(中国)、丁蓓莉(中国)、文凤仪(中国香港)、林东鹏(中国香港)、林于思(中国)、邵文欢(中国)、沈勤(中国),刘美育(中国台湾)、张诠(中国)、张天军(中国)、石井友人(日本)、高桥淑人(日本)、SHIMURAbros(日本)。

石井友人作品,由“凤凰艺术”现场拍摄

参展作品:文凤仪《书写虚空》

参展作品:文凤仪《书写虚空》

参展作品:丁蓓莉看山9-14

参展作品:林东鹏磨灭(一)

参展作品:蔡广斌(左起) ipadA18,ipadA19,ipadA29

参展作品:Work'92-B1,高桥淑人

参展作品:Sub image 石井友人

本次展览将呈现包括绘画、摄影、装置和多媒体等多种视觉语言形式。

“朦胧”一词最早出现在绘画史上应追溯到日本的明治时期。当时,对冈仓天心“新日本画”思想深感共鸣的日本画家菱田春草、横山大观等人,在学习了色彩丰富的西洋绘画之余,尝试摆脱日本传统绘画的束缚,努力摸索一种全新的表现方式。画家们不主张延续日本传统绘画中强调的“书写性”的“线”,而是改用不同的色调渐变来营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使得画面拥有一种清淡而蔓延开来的“朦胧感”。他们的笔触也不是仅仅满足于描写空气、光线等自然质感,更多地是想将一种具有东方性的情感和精神观念,投射到画布之上。然而,对于他们的这种创新,当时的批评家们纷纷表示质疑,认为这仅是将东西方绘画进行的拙劣的“折衷”,并将此类重色彩浓淡且画面模糊的作品蔑称为“朦胧派”。可时至当下看来,这群艺术家的革新与努力对日本的绘画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展作品:背后的故事,徐冰

参展作品:背后的故事,徐冰

参展作品:背后的故事,徐冰

策展人皮道坚在开幕现场

策展人皮道坚在开幕现场

到场嘉宾合影

到场嘉宾合影

到场嘉宾合影

参展作品:胡宝珍,张佺

参展作品:胡空山-1,张佺

参展作品:睡莲,张诠

展览现场

SUN,SHIMURAbros,纸,投影仪,投射灯,尺寸可变,2013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参展图片:隐秘的嗫咬系列,邵文欢

富春山游图,叶剑青

展览现场

富春山游图,叶剑青

参展作品:富春山游图,叶剑青

不仅日本画家如此,在透纳、“印象派”以及和“朦胧派”同时代的美国“色调主义”等西方作品中也都能找到类似绘画表现的影子。20世纪初,冈仓天心和横山大观前往美国时,作品曾在当地大受欢迎,其缘由想必多少与“色调主义”在当时广为盛行的背景有关。而诸如此类的风格,在中国宋元时代的山水画抑或东洋绘画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的表现与位置,也是本展览期望侧重探讨的话题。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绘画一直如此相继交错又多元地发展着,本次展览旨在用国际性和历史性的视野对当代的艺术表现进行重新审视并探讨。

本次展览开幕式的流程如下:

开幕式到场嘉宾:

附:展览信息

 开幕时间:2015.4.3 15:00

 展览时间:2015.4.3 — 2015.6.2

 展览地点:红专厂当代艺术馆︱RMCA 1号馆

(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四横路128号C3)

联合主办:东京画廊+BTAP / 红专厂文化艺术机构

特别鸣谢:徐冰工作室

策展人:皮道坚

艺术总监:黄丽诗

参展艺术家:

蔡广斌/丁蓓莉/杭春晖/石井友人/林东鹏/林于思/刘美育/沈勤/邵文欢/SHIMURAbros/高桥淑人/泰祥洲/王舒野/文凤仪/吴强/徐冰/叶剑青/曾健勇/张诠/张天军/朱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