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凤凰艺术 作者: 肖戈、邓丽雯、李占生 2015-05-21 15:18

凤凰艺术独家报道】“凤凰艺术”于 2015年5月9日在参加完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的意大利国家馆开幕式后从军械库展区侧门出来奔赴绿城花园展区,当时摄像师正背着一卷海报,嫌它碍手碍脚有点想丟,打开一看,主编发现原来是关于小汉斯(Hans Ulrich Obrist)2012年做的《记忆马拉松》,因为今年意大利国家馆的主题是关于记忆与传统。说话间“凤凰艺术”转头无意往旁边一看,机缘巧合,就发现了小汉斯正坐在路边的长椅上与坐在轮椅上的吉米·德拉姆(Jimmie Durham) 对谈,于是就上前打招呼,约到了这次独家采访。

以下是“凤凰艺术”独家专访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的录音整理:

凤凰艺术 = Q

小汉斯(Hans Ulrich Obrist)= A

时间:2015年5月10日18:00

地点:威尼斯歌布瑞利珊德沃斯酒店(Hotel Gabrielli Sandwirth)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接受“凤凰艺术”专访时,向记者展示手机上吉米·德拉姆(Jimmie Durham)的照片

Q您作为世界著名策展人,能谈谈您对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展理念的理解吗?

A我觉得要理解威尼斯双年展,首先必须提到爱德华·格里桑特(Edouard Glissant),他的“群岛”(archipelago)概念对此有着重要意义。爱德华·格里桑特是一位当代非常重要的哲学家和作家,他的作品也被翻译成了中文。他经常对我说,基本上现在的逻辑不是“大陆”逻辑(continental logic),21世纪更倾向于“群岛式”逻辑(archipelago)。这就意味着这不再是一个压抑的、关于大陆的的理念,而是群岛式的、破碎的,也是不断来临的。将格里桑特的概念用到展览上来,就是说,不再是一个大展览,所有都集中于其中。意思是说,从格里桑特和整个展览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再坚持以往大型展览的一个中心式的参展概念,正如在全球享有盛誉的威尼斯双年展。

▲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金狮奖得主亚美尼亚国家馆在威尼斯的小岛上

今天的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理念是“群岛”式的。亚力山德罗·佩蒂(Alessandro Petti)曾说,“所有的国家都应该在绿城花园、在军械库有自己的国家馆”,但现在只有少数的的国家在那里有自己的国家馆,更多国家馆则散布在威尼斯的各个地方。而威尼斯双年展,当然有主题展,在绿城花园,在军械库,还有在绿城花园和在军械库的国家馆,但这些只是一部份,因为这是群岛式的,而很多国家都还没有国家馆。2000年的时候,我在威尼斯教书,我以前的一个学生曾经做过研究,他说,如果每个国家都在绿城花园有一个国家馆,像德国或法国馆那么大,那么绿城花园就会呈现出城市化状况,会出现摩天大楼。从而整个双年展呈现出群岛状态,正如威尼斯这座城市那样。所以我们可以说,不仅威尼斯本身是个群岛,它周围的很多岛屿也是。威尼斯今天本身就是个群岛,更多的国家馆分布在不同的岛屿上,就如我们看到的获得金狮奖的亚美尼亚国家馆,还有更多的国家馆及表演舞蹈等现场艺术。现在和从前相比,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参观,我们不可能只去其中的一两个馆,那样你就会错失很多东西,比如这次新西兰国家馆就在主岛之外。这次还有2个国家共同分享一个展馆的情况,比如巴基斯坦和印度。这只是个开始,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看展需要时间,我在这里已经马不停蹄的看了5天了,不仅仅是主岛,还有群岛。

Q: 那您想像过有一天去策划威尼斯双年展吗(当总策展人)?

A: 目前为止,在过去的10-15年间,我在威尼斯做了许多事情,比如在2003年在威尼斯双年展里面我和莫莉•内斯比特(Molly Nesbit)、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策划了展览“乌托邦站”(Utopia Station),在军械库展区的尾端,将它改造成乌托邦景象。而去年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里,我策划了瑞士馆,这是我第一次策划国家馆。

Q我们知道您一直和中国当代艺术家有不少互动,您能谈谈自己在中国当代艺术项目上的工作计划吗?

A中国一直是我工作的一部份。我95年第一次到中国,和侯瀚如合作做展览,那是我第一次与中国发生深层次的联系。从那以后我每年起码来中国一次,做了很多项目,比如和 茱莉亚•佩顿•琼斯(Julia Peyton-Jones)、 贡纳•B•卡瓦兰(Gunnar B. Kvaran)共同编辑的《中国发电站:阿斯特鲁帕·芬里收藏中的中国当代艺术》(China Power Statio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from the Astrup Fearnley Collection),还有很多独立的项目,比如以书为主题的项目,比如和中国的艺术家杨福东,曹斐等合作的。很显然,对中国艺术家来说,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期,这是令人兴奋的。同时,我们现在主要关注的是89年后出生的中国艺术家们,89年是数码时代的开始,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成长的艺术家和数码技术的发展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我们非常好奇这个年龄段的艺术家都在干什么,我们发现在中国,有很多这个年龄段的艺术家非常有实力。所以对我来说,和中国的合作不是暂时的,还会继续下去。虽然我在法国求学期间认识了很多中国的艺术家,像陈箴、严培明、黄永砯等。但是我还是十分好奇中国年轻一代的艺术家,这也是我要常去中国的原因。

▲中国艺术家曹斐和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图片来自互联网)

Q您是如何看待这次金狮奖获奖结果的?

A首先,像我之前说的,亚美尼亚国家馆是个非常有趣的国家馆,它在威尼斯双年展这个“群岛”式的展览结构中,是属于“群岛”类型的展览在小岛上。

▲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国家馆特别提名奖由美国国家馆获得,图中的白发红衣的老人为艺术家琼·乔纳斯(Joan Jonas)

琼·乔纳斯(Joan Jonas)的获奖也是值得关注的,琼·乔纳斯是现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她这次为美国馆做的新作品,关于孩子,还有自然,非常棒,这和当今地球脆弱的现状很吻合,还有关于植物和动物的一些概念。琼·乔纳斯还是个表演艺术先锋,她一直在做一些很好的影片,同时也在绘画领域发挥出色。

▲艺术家琼·乔纳斯(Joan Jonas)在美国馆的作品“他们接近我们却一言不发”(They Come to Us without A Word)

▲艺术家琼·乔纳斯(Joan Jonas)在美国馆的作品“他们接近我们却一言不发”(They Come to Us without A Word)

▲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颁奖现场,艺术家安德里安·派普(Adrian Piper) 获得最佳主题展艺术家金狮奖

再说安德里安·派普(Adrian Piper),她获得金狮奖是对她多年来的艺术实验的认可。她经常会有很多先锋性质的作品,几年前我们合作了一个叫“做”(Do It)的项目,也有涉及中国艺术家,我么邀请了很多艺术家来做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她当时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作品,有个博物馆守卫看守着一个房间,你只有吹口哨,守卫才会让开,你才能进入房间。我非常高兴安德里安的作品在威尼斯能够获得认可。我再次认为爱德华·格里桑特(Edouard Glissant)的观点非常重要,我很高兴他的作品被翻译并带到了中国。

▲安德里安·派普(Adrian Piper)主题展参展作品

▲阿德里安·派普参加主题展的另一件作品“可能的信任登记:游戏规则#1-3”,作品以一种个人声明的方式,使观众成为持 续性、进行性的艺术作品中的一部分。参与的观众,自己和自己签合同,有三份供选择,合同内容分别是:“我不会心口不一。”(I WILL ALWAYS MEAN WHAT I SAY.)、“什么东西都买不起我。”(I WILL ALWAYS BE TOO EXPENSIVE TO BUY)、“我总会说到做到。”(I WILL ALWAYS DO WHAT I SAY.)

Q: 作为专家,您对观众参观威尼斯双年展可以提供一些观展建议吗?

A:对于观众来说,可参观的不仅仅是主题馆、在绿城花园和军械库的国家馆、还有平行展,还有很多的展览在群岛上,你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才能够参观完这些展览。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展览,比如,我推荐吉米•德汉姆(Jimmie Durham)的展览。 同时,对于不能来到威尼斯的观众,可以通过instagram来关注展览,如你所知我每天都会更新我的instagram,发布我手写的观展感受。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平台。现在越来越少的人会去用笔写东西,我每天都用笔记录一些观察与想法,同时是一种书法的行为 (随后开始把手机上的图片和视频给记者看),所以来不了威尼斯的观众可以关注我的instagram。

Q:谢谢!

人物简介: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1968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著名策展人,国内人称他为“小汉斯”,他是当代艺术界的风云人物,现任英国伦敦蛇形画廊艺术总监。至今他已参与策划和发起250多个展览和项目,出版70多本学术著作,2000小时以上的访谈记录。信奉对话产生思想的对谈哲学,曾经策划实施了参与者超过千人的“马拉松式”对谈采访计划。2009年被英国《艺术观察》(Art Review)杂志评为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每年在英国《艺术观察》(Art Review)杂志评选的艺术权力榜上位居前列;他也是意大利《住》(Abitare)杂志、 美国《艺术论坛》(Artforum)杂志和《Paradis》等多家杂志的特约编辑;并在东英吉利亚大学、英国历史研究学院及建筑学院等多家学术机构举办讲座。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图片来自互联网)

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博物馆体制的转型,策展人和艺术史家的角色逐渐分离。独立策展人群体随之崛起,他们慢慢掌握了主导艺术生态的话语权,使得艺术史的书写方式不再以艺术作品的历史为主体,而是代以全新的角度——以展览的历史来编年。小汉斯就是独立策展人崛起时代中最重要的代表。学生时,虽然学习的是政治学和经济学专业,但非艺术科班出身的他,策展和著述更具有观察者般的理性和与众不同的策展思路。23岁就在自己公寓的厨房里策划了一个叫“厨房(kitchen show)”的展览。小汉斯就像一个以展览为创作方式的艺术家,把策展当成实验,改变了大众对展览和艺术的理解,甚至是对“观看”这一行为的理解。

(凤凰艺术 肖戈、邓丽雯、李占生 威尼斯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