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凤凰艺术 作者:凤凰艺术原创组2015-05-08 13:34

编者按: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马库斯·吕佩尔茨个展“西方绘画的回归”在时代美术馆开幕,看展人群中不乏张晓刚、张方白、冯梦波等知名艺术家的身影。展览展出了吕佩尔茨的81件作品,是这位大师在中国境内举办过的规模最大的个展。4月27日下午,吕佩尔茨的讲座“绘画的当代方式——吕佩尔茨与德国新表现主义”在中央美院举办,现场座无虚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主持了这场讲座,艺术史家易英和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马路作为嘉宾,和大家在现场展开一场头脑风暴。

讲座名称:绘画的当代方式——吕佩尔茨与德国新表现主义

时间:2015年4月27日14:00

讲座现场

吕佩尔茨和来听讲座的听众亲密合影交流

第一部分:吕佩尔茨谈绘画之后的绘画

我不想死后才被称为天才

夸夸其谈有时候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当然人们可以说自己是天才。但是我们要考虑为什么说一个画家是天才,我受到不少德国本土人的攻击,仅仅是因为我自称是天才。以前很多天才都是需要被时代所认证,直到死后才被称为天才。可我才不想到死后才被论证是不是天才,我必须自己感受自己是天才的状态。对我来说绘画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那到底什么是天才?天才的概念来自十九世纪,当我们来回顾那个时代,天才被用在其他的很多门类当中,例如足球天才、天才演员等。其实,每个画画的人都需要成为天才。

绘画是造型艺术的王者学科

绘画是个脏活儿,甚至会伴随着绝望,在画布上最终的色彩经常和开始想象的不一样。我一直认为,绘画是造型艺术的王者学科,因为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具有难度的。从5000年前就存在绘画了,历史是悠久的,这么一个长久的时段使得绘画是优秀的。你的每次创作其实面对的是5000年来的绘画历史,你必须要拿出染料把想要的色彩表现在画布上。当你在开始要画一幅画的时候,要在画布先琢磨你要如何呈现,一幅画总是拒斥它自己成为一幅画。你必须站在画布面前一点点琢磨你是如何学会这门手艺的。

新媒体技术使艺术变得喧嚣

我不认为什么新技术会革新艺术本身。所谓先锋派使得人们只是去找画廊或者博物馆等等,于是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出现在美术馆,成为媒体等人们聚会的地方,很多无意义的影像、到处都是聒噪的东西,没完没了。我们面对的是视觉革命的时代,不管中国还是德国都没有逃离这种变革,差不多每个人都受到冲击。所有的电脑、影视等“吵闹”的东西,我观察每三分钟大家就要看看自己的手机,大家的审美方式受到了影像。

大家想保持敏感和创造力的话,这就意味着艺术的概念被扩展了。绘画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新媒体也就五十年的时间,所以其实这还称不上艺术,它们还太年轻。不过,目前看起来,它很受欢迎,很多人趋之若鹜。如果很多人为了利益对此很热情,就埋没了艺术本身。其实这在音乐界,我们也有同样的感受,大家都听流行音乐,所有公共场所都是流行音乐。这种喧嚣是没有中断的。学校里的绘画课变的可有可无,变成了观影课等等。

绘画是上帝赐给我们的,这是没有办法被消除掉的。而我想做的就是这种绘画不至于被陷入一种被遗忘的境地。所有毫不停歇、忙碌的新媒体像泡沫一样消失,那个时候人们就会重新学习重新欣赏一幅画。这就是我想谈论的绘画之后的绘画。

我是一个反美绘画主义者

我是一个反美绘画主义者。当然我还是承认五六十年代,美国人对于绘画的贡献。美国人发明了一种不可混淆的风格,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欧洲的传统绘画。美国的绘画往往是商业化的,这对艺术市场也比较有帮助,也会知道什么人会展出这些画,甚至在画的时候就知道这些画要多少钱。当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差不多我的画画的朋友都有自己不可混淆的风格,有的把画弄模糊了,有的把画倒过来,有的弄些奇幻的边边角角,但是这些从来都没有吸引过我,我一直在抵抗这种不可混淆的标签性。我也不否认,也许我的作品有些内在的不可混淆的东西。

艺术家终究都是失败的

艺术家其实都是在追求完美的,而这种追求注定会失败。很多艺术家都是会抱憾终身的,艺术家必须知道他是受苦的。其实,米开朗琪罗也是失败的,但是使得一个艺术家有名气的,就是他失败的水准。所以,对艺术不可企及完美的追求所带来的失败,是一种很高水平的失败。什么是完美呢,就是我们的作品最终也烟消云散。

对我个人的创作而言,对于每一个单独的作品我都希望重新开始,希望作品不是一系列中的一部分,我希望每个作品都有始有终。每次创作时,我都会重新学习,如何开始创作一幅画。

第二部分:现场嘉宾——艺术史论家易英谈德国新表现主义

易英(资料图,非本讲座现场图)

德国新表现主义:影响一代中国艺术家

吕佩尔茨是70年代展露头角的,影响力持续了几十年。他的题材变化很大,但是风格变化并不大。他的作品都在一个历史平面上。事实上,在这段时间,德国经历了冷战、崛起等等大变化。他自己不同时期的作品有比较大的联系。而这段时间,中国很多留德艺术家,在经过学习后都改变了自己的风格。可以说德国新表现主义影响了中国的一代艺术家。

历史图像为创作提供了动机

海明威

吕佩尔茨喜欢读海明威的书。海明威经历了一战等等大大小小的战争,可是他不喜欢对战争进行评论,而是自己以一个参与者的角度,感受事件中的战争、暴力、绝望等等。吕佩尔茨也是这样,无法从他的作品解释到底挪用了哪些历史图像,对图像进行了哪些评论。因为,吕佩尔茨只会把历史图像作为创作的动机。他同时期的几位德国新表现主义者都有这样的特点,他们的作品好像谈论了政治,又不会直接指向政治。

吕佩尔茨的作品是反对象征性、和指向性的。他的作品《塞尚肖像》中我们都无法看的到塞尚,可能只是塞尚的某张作品为他创作提供了灵感。

第三部分:现场嘉宾——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马路谈吕佩尔茨创作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马路

吕佩尔茨的作品很难归类

在绘画史中,往往是把能推翻一个风格的,成为一个节点的才能归纳在一起,但是其实吕佩尔茨的作品并不是这样的。你去看吕佩尔茨的作品,他的作品是经过了一个很长时间的沉淀,你会感受到什么是德国的经典绘画!所以我很赞同的,画家都应该是天才。我在画画的时候,我也经常想,我的画是怎么来的,看起来是用我的手画出来的,事实上我觉得这是一种天意。

吕佩尔茨作品的“瑕疵”意味着人生缺憾

在吕佩尔茨的作品有很多是残缺的,是有瑕疵的,其实这是人生的一种缺憾。古希腊的雕塑流传至今很多都是残躯,但是这种残缺是很美的。吕佩尔茨认为新媒体是没有用的,是因为他站到了一个足够的高度。 

第四部分:现场互动精选

问:您是怎么看待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

吕佩尔茨:新表现主义和表现主义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作为艺术家自身我是绝对不会用新表现主义这样的概念。所谓的德国新表现主义是媒体或者评论者创作的概念,新表现主义成为一种绘画的形式,错误是我们以一种表现的方式来绘画,然而表现主义是一直把表现作为内容的一种绘画。所以,我们不存在内容的共性,我们有的是自由,是色彩上的激情。

表现主义诞生于德国也是一个误解。德国的表现主义仅仅是接受了一种表现主义绘画。表现主义曾经是个名声很差的贬义词,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并不存在什么新表现主义。

问:您首次来中国开展会这么受欢迎,很多人都认为吕佩尔茨先生您是个非常有魅力的人,那么绘画的影响力和个人性格是否有关系呢?

吕佩尔茨:关于我的个人魅力,我当然不遗余力的希望我的魅力无边无界,如果我不是一个画家或许我会更有魅力。当然我在工作室和公共场合露面时候完全是两个样子,出于对公众的尊重,会把自己打理好。我会把所有的悲伤、不快、攻击性都留在我的画室。其实你的问题已经包含了你想要的答案,当你看到我的话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受,会是我的感受吗?当然我期望你感受到的是我的感受。

问:想问范院长,最近大师频繁来华,您认为会对中国的艺术造成什么影响?

范迪安:最近很多大艺术家、大学者都来中国做交流,这毫无疑问体现了现在中国艺术界对国际文化更宽阔的胸怀包容性。从学术上看,在网络时代,学术知识都被放到了虚拟的空间,我们认为从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到全球任何的展览,可我们忘记了原作和本人的价值。通过广泛的交流,可以达到一种互融的关系。

问:我知道您也弹奏爵士钢琴,我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同时我也喜欢绘画。想问您是怎么看待音乐和绘画的联系。

吕佩尔茨:我是画画的,也是雕塑家。但是我不只是干这些事儿,我写诗、写书、写散文,我也搞点音乐,但是我是用画家的方式搞音乐,可能我在音乐界也是个现象吧。我希望把我的激进、表现性的感受通过音乐传达出来。我在钢琴前是完全肆无忌惮的,以至于我弹完琴之后要重新调琴。你如果看到我画画就知道我为什么,我没法慢条斯理的做事情,我缺乏耐心,简直是难以遏制的,甚至有时候我要精疲力竭才肯罢休。唯一不同的是,我在音乐上可以获得幸福感,因为我在音乐上的雄心要小得多。

艺术家简介

2015年吕佩尔茨在中国

马库斯·吕佩尔茨,生于1941年,曾任德国杜塞尔多夫学院院长长达二十余年,他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艺术创作,并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与基弗、伊门多夫、巴塞利兹、彭克等人共同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最重要的艺术家闻名于世,亦被誉为德国国宝级艺术家。吕佩尔茨极具才华,绘画、雕塑、诗歌、爵士乐,无所不通;他喜欢汽车、拳击、时装和美食,追求奢华的生活和完美的外表;他狂放、执着、敢言,自视为天才艺术家。

马库斯·吕佩尔茨艺术年表(节选) 

1941

4月25日出生于赖兴贝格(现称:利贝雷茨,属捷克)

1948

移民至莱特,莱茵兰,西德

1956-61

与劳伦斯·古森斯在克雷菲尔德工艺学校学习

在玛利亚·拉赫修道院停留,并接受教育

当煤矿工人一年

在克雷菲尔德及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进修

当修路工人

旅至巴黎

1962

搬至柏林,开始进行“酒神颂歌绘画”的创作

1968

出版宣言“酒神颂歌与20世纪的优雅” 

举办首次个展,迈克尔?维尔纳画廊(柏林),之后每年在迈克尔?维尔纳画廊(科隆)举办展览

1975

出版第一本诗集《9 x 9》

1977

举办“绘画的狂热与风格展”,伯尔尼艺术中心,瑞士

拒绝参加第六届卡塞尔文献展

1982

参加第七届卡塞尔文献展,德国

为卡塞尔国家剧院上演的雷纳?库纳德作品“文森特”设计舞台

出版诗集《我站在玻璃墙前》

1983

举办“马库斯·吕佩尔茨绘画展”,范纳贝美术馆,艾因霍恩,荷兰

1986

成为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教授,自1988年起担任院长至2009年

1989/90

为位于纳韦尔的大教堂哥特唱经楼设计窗户

1991

举办“回顾展1963-1990”,马德里瑞内索非亚美术馆,西班牙

1996

举办“马库斯·吕佩尔茨展”,北威州艺术收藏馆,杜塞尔多夫,德国

1997

举办“马库斯·吕佩尔茨作品展”,阿姆斯特丹市立美术馆,荷兰

2001

雕塑装置“女哲学家”,被置于联邦总理办公室,柏林,德国

2002

举办“马库斯?吕佩尔茨作品展”,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学院朱利奥?冈萨雷斯纪念中心,西班牙

2005

为雕塑作品“鹰”揭幕,卡尔斯鲁厄联邦法院,德国

为雕像作品“致敬莫扎特”揭幕,萨尔斯堡,奥地利

2010

为科隆圣安德鲁斯教堂是设计十二扇窗

雕塑作品“海格力斯” 参加“鲁尔2010——欧洲文化之都”艺术项目,德国

2014

为雕塑作品“向贝多芬致敬”揭幕,波恩市政公园,德国

2015

举办个人回顾展,巴黎市立美术馆,法国

举办“西方绘画的回归:吕佩尔茨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展”,北京时代美术馆,中国

荣誉与奖项

1970

罗马别墅奖,其后在佛罗伦萨考察一年

1971

德国批评家协会奖

1990

埃斯林根艺术家协会授予洛维斯?科林特奖

2004

瓦伦西亚政府理事会授予第四届国际“祖利奥?冈萨雷斯”奖

2006

弗罗茨瓦夫美术学院荣誉博士

2009

北威州科学艺术学院成员

2013

菲利克斯-门德尔松-巴尔托迪基金会授予国际门德尔松奖

相关阅读:

马库斯·吕佩尔茨北大演讲:绘画是所有艺术中的国王